姚堯
(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 安徽 蕪湖 241000)
冠心病屬于臨床中十分多見的一類心血管疾病,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增強,冠心病的臨床發病率呈現顯著遞增趨勢。隨著臨床中對于心血管類疾病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冠心病疾病產生以及發展的過程當中,脂肪組織所分泌的相關細胞因子對于患者動脈粥樣硬化以及代謝性疾病均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特別是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Vaspin),該脂肪因子的濃度水平同冠心病患者的血管病變支數存在明顯的相關性[1]。因此諸多研究者認為通過調脂治療可能會對患者Vaspin濃度產生影響,本次研究將分析冠心病患者治療中應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的臨床療效以及對于患者Vaspin濃度產生的影響。
以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診治的冠心病患者62例作為此次的研究樣本,以隨機數字法分組,并依次分別納入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資料:共計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齡范圍56~84歲,平均(68.2±0.4)歲。對照組:共計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齡范圍57~86歲,平均(67.4±0.6)歲。兩組觀察對象在一般線性資料對比中均衡度高,有可比性(P>0.05)。
觀察組患者以瑞舒伐他汀治療,瑞舒伐他汀鈣片,口服,10mg/次,1次/天;對照組患者以阿托伐他汀治療,阿托伐他汀鈣片,口服,10mg/次,1次/天。兩組冠心病患者均連續口服藥物治療8周。
(1)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變化情況,包括TC、TG、LDL-C以及HDL-C;(2)分別于患者治療前后抽取其空腹晨間靜脈血以ELISA法對患者的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hs-CRP)和Vaspin進行檢測。
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血脂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同時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指標對比并無明顯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對比(±s,mmol/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對比(±s,mmol/L)
組別 n 時間 TC TG LDL-C HDL-C觀察組 31 治療前 3.98±0.24 1.42±0.37 2.61±0.83 1.67±0.54治療后 2.01±0.14 0.80±0.13 1.45±0.42 1.78±0.61對照組 31 治療前 3.96±0.27 1.43±0.36 2.59±0.82 1.66±0.52治療后 2.04±0.16 0.83±0.14 1.51±0.43 1.83±0.64
兩組患者治療前hs-CRP、Vaspin水平對比并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s-CRP指標均較治療前下降,而Vaspin水平較治療前升高(P均<0.05),兩組患者治療后hs-CRP水平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而觀察組患者的Vaspin水平較對照組顯著更高(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CRP、Vaspin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CRP、Vaspin水平對比(±s)
組別 例數 hs-CRP(mg/L) Vaspin(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1 2.33±0.39 1.69±0.53 0.97±0.23 1.85±0.34對照組 31 2.34±0.35 1.70±0.55 0.96±0.24 1.03±0.27 t - 0.456 0.928 0.694 6.295 P - 0.620 0.053 0.104 0.000
冠心病屬于臨床常見病,多是由于患者發生冠脈粥樣硬化導致管腔狹窄及阻塞,引發心肌缺血和缺氧,冠心病對于患者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2]。阿托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均屬于他汀類藥物,可發揮良好的調脂效果,也是臨床中對于冠心病患者治療的常用藥物。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通過降低其血脂水平,是改善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最優方式,因而近年來,臨床學者開始關注脂肪因子對于患者疾病治療產生的影響。Vaspin屬于對抗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脂肪因子指標,有報道指出[3],冠心病患者血管病變支數越多其Vaspin水平則越低,因而認為通過提升機體中Vaspin指標水平,有助于發揮更良好的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對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兩者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療效果進行了對比,結果提示,兩種藥物對于患者均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然而瑞舒伐他汀在改善患者Vaspin指標水平方面效果優于阿托伐他汀,這提示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具有更優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應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指標,然而瑞舒伐他汀對于患者Vaspin水平可產生更優的影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