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飛 付飛
(湖北省武漢市武東醫(yī)院 湖北 武漢 430084)
抑郁癥是現代人多發(fā)的一種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失去生活的興趣,心情持續(xù)低落,情緒低迷,思維逐漸減弱,意志行為表現的比較緩慢,甚至嚴重的患者會伴有自殺傾向,所以必要要盡早發(fā)現,盡早干預和治療[1]。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104例抑郁癥患者行心理護理的效果進行了探討,取得了理想療效,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收治的抑郁癥患者104例為研究對象,經臨床診斷,全部患者均符合抑郁癥的臨床診斷標準,HAMD評分>16分。隨機將研究對象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52例。在對照組中,男35例,女17例;年齡23~58歲,平均(44.11±11.48)歲;病程3~18月,平均(11.98±6.17)月;HAMD評分為(25.21±5.03)分。
在實驗組中,男33例,女19例;年齡22~59歲,平均(45.02±11.61)歲;病程2~19月,平均(11.83±6.32)月;HAMD評分為(25.26±6.01)分。兩組患者在年齡等資料方面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中的52例患者行我院的常規(guī)護理措施,具體就是首次按照25mg/d的劑量于早餐后服用鹽酸舍曲林,之后結合患者病情的實際變化情況來對藥物服用量進行合理調整,確保更好地發(fā)揮藥物的藥效,但是要注意的是要將每次的藥物服用量控制在25~75mg/d。實驗組的52例患者在此基礎上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然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療效,具體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在初次見到患者之后,護理人員需要表現出足夠的耐心與誠意,并要強化同患者的溝通與交流。
(2)在同患者進行深入溝通與交流的基礎上,護理人員要靈活地采取書面式、交談式、計劃式以及隨機式等溝通與交流方式來幫助患者了解與掌握抑郁癥等方面的已學知識,提升患者控制自我情緒的能力。
(3)在同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始終同患者保持平等的態(tài)度,表達對患者狀態(tài)與處境的理解。
(4)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及其家屬灌輸有關抑郁癥的已學知識,使他們意識到抑郁癥并不是精神病范疇,要注意囑托患者家屬多去安慰患者,并切實監(jiān)督患者要按時服用藥物,并將他們的病情發(fā)展情況和變化等反饋給醫(yī)護人員[2]。
(5)可以給予患者音樂治療法和精神分析療法等治療法,增強他們治療疾病的自信心。
本次研究中臨床護理效果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臨床療效和HAMD評分,其中的臨床療效根據患者的的實際病情恢復情況,劃分成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四個等級,其中痊愈是指患者接受治療后的HAMD減分率不低于75%;顯效是指患者接受治療后的HAMD減分率低于75%但是高于50%;有效是指患者接受治療后的HAMD減分率低于50%但是高于25%;無效是指患者接受治療后的HAMD減分率不超過25%。總護理有效率(%)=(總患者人數-治療無效患者人數)/總患者人數×100%;HAMD評分直接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來進行評測。
在本次研究當中,統(tǒng)一借助SPP19.0來處理實驗所得數據,技術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行χ2校驗(以%表示)和t校驗(以±s表示),以P<0.05代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心理舒適度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HAMD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HAMD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8周 t P實驗組 52 25.26±6.01 6.10±2.83 19.807 <0.05對照組 52 25.21±5.03 9.57±3.53 17.612 <0.05 t- 0.041 4.864 - -P- >0.05 <0.05 - -
抑郁癥是現代人比較常發(fā)的一種精神疾病綜合征,相應的成因比較復雜,涉及到生化因素、遺傳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等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與學習,甚至可能會產生自殺傾向。
可見,在臨床治療抑郁癥患者期間,如果可以在行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的基礎上,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那么可以極大地提升患者的臨床護理療效,減少患者因為抑郁而自殺的情況,確保他們可以積極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