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忠 姜坤
(云南昆鋼醫院 云南 昆明 650302)
中藥飲片主要是以中醫藥理論和中藥炮制方法為依據,在中藥材進行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醫臨床的中藥[1]。中藥飲片作為中醫用藥的精華,處方中使用藥物的合理性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治療效果[2]。然而由于中醫藥物種類極多,且在用法用量等方面存在諸多影響因素,一旦出現偏差則會引發嚴重后果,增加患者治療風險。故本次實驗對我院收集到的140例存在不合理問題的中藥飲片處方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其不合理問題并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旨在提高臨床用藥的合理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間我院不合理的中藥飲片處方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共收集處方140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處方格式以及書寫規范》、《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范》及《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等資料中的相關管理規定,回顧性分析本組140例中藥飲片處方中的不合理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
觀察記錄本組中藥飲片處方的不合理問題,以不規范處方、不適宜處方及超常處方作為主要考察指標,其中不規范處方包括藥名不規范、年齡不詳、診斷缺失、用法用量不清晰;不適宜處方包括重復用藥、診斷與用藥不相符及煎服方法錯誤;超常處方包括無適應癥用藥。
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實驗數據,以均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結果顯示:本組140例中藥飲片處方中的不合理問題主要體現在不規范處方、超常處方和不適宜處方三個方面,其中不規范處方占總處方的80.00%,與其他處方問題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中藥飲片處方中的不合理問題
3.1.1 不規范處方 (1)藥名不規范:一旦出現藥名書寫不規范,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調劑工作,繼而為藥效帶來嚴重影響。(2)年齡不詳:不同年齡段的患者對藥效的耐用程度不同,如果處方中未詳細寫清患者年齡,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藥師對藥量的審核力度,無法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3)診斷缺失:處方中只存在患病類型而無具體病型,例如感冒分為風寒、風熱和氣虛等病型,不同的病型所需的藥物不同,一旦不對癥下藥,可能會加重患者病情狀況,出現嚴重后果。(4)用法用量不清晰:如果處方中未標清患者用藥方法、用藥量、用藥次數、注意事項等情況,會導致患者用藥過程中出現偏差,繼而影響治療效果。
3.1.2 不適宜處方 (1)重復用藥:如果同一種藥物多次出現在中藥飲片處方中,會導致藥物浪費,甚至造成患者治療效果不佳。(2)診斷與用藥不相符:此類問題多出現在單味藥處方中,例如診斷為腎結石,處方中使用番瀉葉,而此藥物主要治療熱結便秘。(3)煎服方法錯誤:中藥飲片的煎煮時間和服用方法直接影響藥物效果,比如鉤藤一般情況下需后下,介殼礦石類藥物需事先打碎,人參的有效成分在煎煮45分鐘內的效果逐漸增加,一旦超出60分鐘其有效成分會逐漸減少[4]。
3.1.3 超常處方 主要體現在無適應癥用藥中,無明確診斷依據,會造成患者出現過多的不良反應。
根據我院中藥飲片處方中的不合理問題,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制定以下干預措施:(1)將現有中藥飲片處方的相關管理規章制度與本院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更加具體的規章制度,同時建立相關責任制度,一旦發現處方中的不合理現象,應及時退回主治醫師予以修改,并提出改正建議,保證用藥的安全合理;(2)為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可通過定期培訓的方式,加強主治醫師和藥劑師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使其熟知中藥飲片的適用癥和禁忌癥、使用方式、服用方法、所需注意的問題等;(3)加強醫護人員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教育,強化其責任意識,確保處方質量;(4)實行獎懲制度,定期安排相關人員進行抽查、點評中藥飲片處方,如果發現不合理問題,需及時告知主治醫師,并處以適當處罰,而針對表現優秀的醫師可進行表揚獎勵,同時將此項考核劃入晉升、績效的評定標準中,以此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5)在具有毒性的藥物的使用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和管理其用量、用法、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情況,一方面需要主治醫師的再次簽字,另一方面需主動告知患者藥物情況,并簽署同意協議書,保證患者具有知情權。
綜上所述,中藥飲片處方中具有一定的不合理問題,以不規范處方、超常處方和不適宜處方為主,依據此類問題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對提高中藥飲片的質量管理具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