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近日看報道稱,德國去年共向約2.7 萬名外國專業人才簽發歐盟“藍卡”,是歐盟內發放此卡最多的國家。能否以德國為例,介紹一下歐盟“藍卡”有關情況?
四川讀者 張梓揚
歐盟藍卡是歐盟于2009年頒布的一項關于放寬非歐盟國家專業人才來歐盟國家就業的指令。德國在2012年8月將歐盟藍卡制度加入了《德國居留法》,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非歐盟國家的專業人才來德國工作,以彌補巨大的技術人才缺口。
自2012年8月以來,德國已簽發10萬多張歐盟藍卡,2017年,歐盟內近85%的歐盟藍卡由德國簽發。其中,2018年獲得藍卡入境德國的專業人士中,印度人最多,約占1/3;中國人緊隨其后,約占25.9%;俄羅斯人第三,約占8.5%。
非歐盟公民要獲得德國的歐盟藍卡,必須具備一定條件。首先,他們需要提供大學畢業證明,或提供至少“五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證明”。其次,他們必須得到德國雇主的聘用,且年薪不少于5.36萬歐元;若職業是醫生、工程師或自然科學工作者等,年薪門檻則可降至41808歐元。目前,持卡者大多是未在德國生活過的技術人才。
此外,根據法律,藍卡持有者及其家屬在3年后還可獲得長期居留許可,前提是當事人繼續和雇主簽訂工作合同。如果持卡者具備良好的德語知識,可在兩年后申請獲得長期居留許可。
德國《焦點》周刊認為,德國因為有眾多大中企業,福利制度較為完善,發展空間大,技術人才容易找到工作,所以受到非歐盟國家人才歡迎。其中,技術人才需求最旺的是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北萊茵-威斯特法倫等經濟較為發達地區。▲
(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