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媛莉
《奔跑吧》是“綜N代”中擁有龐大受眾基礎且備受關注的代表性節目,每季的迭代創新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談及節目的自我革新,浙江衛視副總監兼節目中心主任,《奔跑吧》總統籌周冬梅說,這是節目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關鍵,也是制作團隊一直以來的使命追求。
回首走過的歷程,周冬梅闡釋了《奔跑吧》的變與不變:始終不變的是給觀眾提供歡樂、輕松、正能量的內容底色;同時,在技術革新、受眾審美迭代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每季《奔跑吧》都會在各個層面推陳出新。
《奔跑吧》第三季在嘉賓陣容、視覺呈現、游戲設置、技術手段等方面均有創新升級。其中技術創新是讓跑男保持新銳、活力的重要支撐。從道具的專屬定制,到拍攝手段的極致多變,再到玩轉黑科技,本季《奔跑吧》的技術創新也體現了節目組對節目品質的極致追求。首期“垃圾分類”主題,制作團隊定制設計了演播室答題系統;“熬夜”主題中,節目組為觀察團實時收看評論,搭建了移動式流媒體直播平臺。
節目深入大眾生活,內容呈現上越來越靈動有趣,題材也日益豐富多元,“原來一些不太可能出現在‘跑男的主題與節目有機融合,呈現出很好的節目效果。”
比如第一期節目以“垃圾分類”為主題,從大處著眼,這是關乎地球生態文明、人類未來命運、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大命題;往小處說,這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第二期“鞍鋼特輯”中,35對父子“對決”環節講述平凡又真情流露的親情故事;第三期“東北熬夜特輯”關注當代人越睡越晚的生活惡習,讓觀眾開心一樂的同時,引發大眾共鳴,同時讓觀眾對有礙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反思。

近年來,《奔跑吧》更新內容形式的同時,人文內涵和家國情懷也在不斷深化,“有意思、有意義”的價值主張充分融入節目形態與內核之中。早前,《奔跑吧》做過“跑男團”合唱《黃河大合唱》,到聯合國進行英語演講等“高大上”的主題;如今關注“垃圾分類”“父子情感”“熬夜”等民生主題,節目除了家國情懷,更多了暖心的煙火氣。
周冬梅說,自己伴隨節目走過6年7季,眼看著制作團隊從青澀到成熟,創作手法也越來越嫻熟,已經可以做到“招無定式”。譬如《奔跑吧3》第一期開篇就是一組電影大片級的航拍鏡頭,第二期以訪問形式開篇,第三期片頭用趙忠祥標志性的磁性嗓音揭開“夜之精靈”序幕,讓人耳目一新。
“跑男”團隊想法天馬行空,腦洞開得很大,很多創意給技術團隊帶去不小挑戰。第二期,在體育館里,道具裝置將父子照片自動緩緩升起,雙方手捧照片,深情對視。為了完美捕捉這一感動瞬間,技術團隊在道具裝置設計上下了很大功夫,最終攻克了技術操作難題。
相較于技術挑戰,今年團隊最大的挑戰是節目MC(固定嘉賓)大換血。盡管在過去6年中, MC一直有變動,但像今年這么大規模的人員變動還是頭一次。原固定主持鄧超、陳赫、王祖藍、鹿晗因個人工作原因退出,朱亞文、王彥霖、黃旭熙、宋雨琦“取而代之”。
周冬梅坦承,人員變動在前期籌備階段確實給制作團隊帶來不小壓力。“所謂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對于這么一檔關注度很高的國民綜藝來說,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但也正因為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極大激發了團隊的斗志和潛能。”
本季籌備之初,團隊對新成員與節目氣質的匹配度做了充分論證,并就如何讓新成員迅速融入節目、得到觀眾認可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多設計一些有利于增進新老MC之間感情的游戲,讓他們之間能更好地產生化學反應。
令周冬梅欣慰的是,從人員選擇到內容設計,以及對人物個性的準確抓取,團隊成員在短時間內調整到位、立穩腳跟,展現出很強的應變能力,成功經受住了考驗。
2月20日,《奔跑吧》第三季進行首次錄制。周冬梅看到MC之間其樂融融,老成員自覺承擔起更多角色,新成員活力滿滿,“跑男”大家庭的氛圍一如當初。那一刻,她覺得心里的石頭落地了。
節目播出效果也印證了團隊的判斷。5月10日播出的最新一期節目,CSM媒介研究55城收視率達2.14%,#奔跑吧#話題閱讀量突破209億,討論量884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