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冬梅
摘要:有鑒于傳統財務會計在企業業務創造價值即價值鏈中,其增值作用往往被低估,故此本文通過舉例分析了財務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所發揮價值增值作用,并與企業的業務進行融合,即業財融合。本文創新點在于不單單將財務孤立對待,而是使財務與企業業務有機結合,發揮出財務會計對企業價值增值作用。
關鍵詞:管理會計;業財融合;業務價值創造
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逐步推廣普及的大環境下,現代企業對傳統財務會計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少,其核算職能已逐步被機器人所取代。轉型是必然結果,即從傳統財務會計核算轉型升級為基于企業業務價值創造的管理會計方向,即業財融合。那我國財務目前現狀如何?如何實現業財融合?本文將舉例予以闡述與探討。
一、文獻綜述及理論
(一)文獻綜述
在“互聯網+”環境下,實務界已悄然開始了會計轉型,即從傳統會計核算轉型到管理會計中,理論界也隨著展開了討論。國內學者張慶龍(2018)說明了進行“業財融合”的原因,為實現“業財融合”需要的條件以及給出了 5 個具體的實施路徑。[1]學者郭永清(2017)針對“業財融合”理論研究較少的現狀,設計了相關問卷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反映,盡管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在業務與財務的工作領域都有了融入,但是融入的深度、廣度等都需要進一步提升。[2]而學者張功富(2017)認為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溝通不暢,溝通無效會影響業務與財務的融合,文章分析了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沖突的成因,并給出了溝通的對策。[3]閆華紅(2017)認為財務部門所需要的業務數據會由于業務部門的不配合而不全面,從而影響決策者的決策,構建一體化平臺可以解決這一問題。[4]
(二)相關理論
在探討如何實現業財融合時,首先需要明確何為業財融合。業財融合就是指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財務管理與各項企業業務管理進行深層次的結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類似“1+1>2”的效果,并以此來提高企業管理效益與效率的方法,與此同時,業財融合也是企業完善財務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效益,增加自身產業附加值的重要途徑。在對企業的財務進行管理控制時,業財融合做好,不僅能拓展財務管理的新功能,還能保持著財務管理的科學性,為企業日后更長遠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財務保障。從總體上看,業財融合可以簡單概括為企業財務工作和企業具體業務工作有機的相結合。
上述提到的財務工作,實際上已經是管理會計工作,而不單單指傳統意義上的核算等基礎會計工作。會計的兩大分支是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財務會計更偏向于記賬、登賬、財務報表編制等會計核算基本職能。而管理會計在實務中,也不僅僅指的是傳統的成本性態、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等,實際上它已經外延擴展到了諸如戰略管理、運營管理、投融資管理、風險管理等等。
而明確價值創造,對業財融合的目標有更深刻的理解。價值創造指企業生產、供應滿足目標客戶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而發生一系列業務活動及付出相應成本構成。在價值創造的物理過程中,價值就是指成品的使用價值。影響價值創造的因素有很多種,其中主要有:投資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增長率等,它們是影響企業財務戰略選擇的重要因素。
二、企業財務部門普遍存在的問題
早在2016年6月22日,我國財政部發布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其中明確指出管理會計的應用應以戰略規劃為導向,以持續創造價值為核心,促進單位可持續發展;應嵌入單位相關領域、層次、環節,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將財務和業務等有機融合。[5]
而在實際經濟活動中,企業作為微觀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因為只對財務基礎有所了解,而對更深層次的財務知識存在知識的匱乏,企業高層管理者對本公司的財務部門的認知,大多只停留在記賬、登賬、編制財務報表等會計核算基本職能上;相應的企業財務部門及部門內財務人員,大多對自身的定位不夠清晰或者過于狹隘,較為被動地滿足業務部門、研發部門等各大部門的需求。正是存在這樣的認知局限,使得財務部門在本企業中的地位,更多偏向于作為“成本中心”,即只對產品或勞務的成本負責,不負責產品或勞務的銷售,其業績與銷售收入或利潤無關,因此作為企業價值的消耗部門而存在。故此,目前我國企業財務人員待遇普遍不高、肩負著強度較大的工作,同時缺乏與不到業務部門和公司領導的溝通與理解,成為了目前我國現代企業的常態。
故此,我國企業財務部門普遍存在的問題,概括為:大多數企業將企業財務孤立對待,使之與企業業務脫節,不能發揮出企業財務對企業價值增值作用。
三、業財融合運用
(一)意義
企業財務部門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很大程度上,缺乏參與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只對企業過去經營情況作出客觀公允的反映,這顯然與當今“互聯網+”大環境下,實務界正在進行的會計轉型的發展趨勢不符合,財務部門的核算職能正被計算機逐步取代,所以應更多參與管理會計中去,而管理會計所提倡的正是讓財務參與到企業實際的經營管理活動,讓財務與業務有機融合,即業財融合。下面將結合例子予以具體闡述如何進行業財融合。
(二)具體運用
甲企業是大型機械設備制造商,現有A、B、C、D、E 五款機械設備。C型號銷售不盡如人意,市場銷售部門提出單臺機械設備降價10,000元,用來刺激銷售。現在問題是:財務部門是否參與價格調整決策?如果參與,從什么角度發表意見?
首先對于類似的決定,財務部門是一定要參與價格調整決策的,因為對于一名財務人員來講,企業利潤往往是財務工作中需要去確保的一個非常底線的事項。在一個公司里面產品價格的下降,最直接就會影響到該產品的利潤,也就是說價格下降多少意味著利潤在下降多少,這個是直接會影響到財務確保企業利潤等屬于底線級別的事項。所以財務必須參與。如果必須參與該價格調整決策,而基于業財融合思維,在思考上述問題時,財務至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