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伊通滿族自治縣召開了全縣經濟工作會議。會議突出重點,狠抓關鍵,以“九抓”為引領全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抓經濟運行穩增長 加大經濟運行調度,及時把握經濟運行走向和工作主動權,確保全縣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做好現有產能釋放,實施“數字化+傳統產業”提升工程,促進產業鏈中低端產品向中高端產品發展。鼓勵民營企業發展,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抓項目建設提實力 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新建續建500萬以上項目97個,其中5000萬以上項目52個,億元以上項目33個,計劃總投資162.5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31.6億元。狠抓項目落地,繼續實行重大項目領導包保和領辦代辦制度,縮減項目報建審批時限,實行掛圖作戰工作模式。提升承載能力,大力推進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盡快完成開發區晉級。
抓招商引資求突破 ?創新招商方式,在充分發揮與義烏對口合作的平臺作用基礎上,實行多種招商方式結合,把“飛地招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轉變招商觀念,在全縣形成“個個都是招商員”的理念,營造人人想招商、議招商、抓招商的濃厚氛圍。突出招商重點,緊緊圍繞著力培育壯大的醫藥健康、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同步引進上下游配套、產業鏈縱向延伸的關聯項目。完善招商要素,加強招商隊伍建設,制定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從根本上增強發展活力。
抓營商環境助發展 優化政務環境,增強服務意識和主動性,及時落實好稅費減免等各項扶持政策,嚴查重處經濟發展、項目建設等方面腐敗和作風問題。優化金融環境,積極向上爭取專項資金,常態化開展“政銀企保”對接,嚴密防范金融風險的發生。優化法治環境,維護凈化市場秩序,嚴格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對企業的法律服務水平,引導民營企業依法經營管理。
抓產業升級促轉型 加快提升農業發展水平,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和品牌化建設。大力發展工業經濟,不斷擴大增量,著力幫助企業解決好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對準規上工業企業實行精準服務,確保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著力繁榮第三產業,加快推進全域旅游示范縣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健康養老、電子商務,打造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突出三大主導產業,將主導產業發展更緊密地融入全省“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扶持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做強“土地財政”,著手調整更新基準地價標準,提升土地收儲水平,加速產業項目落地。
抓鄉村振興強根基 加快改變農村面貌,暢通鄉村路網,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廁所革命,加快鄉村綠化。打好脫貧攻堅戰,在脫貧攻堅上下更大的力氣,合理安排年度財政專項扶貧發展資金,突出扶貧產業帶動作用和支撐功能,抓好基礎設施投入,持續推動醫療、教育、社保和貧困勞動力就業扶貧。強化農村產業支撐,在發展鎮村產業上加大力度,推動形成“鄉有主業、村有特色”產業格局。堅持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促進,實現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雙提升。
抓深化改革增活力 積極穩妥推進各項改革,確保按時限高質量完成改革任務;推進“只跑一次”改革,大力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好土地確權成果應用;推進鄉鎮財政體制改革,規范鄉(鎮)財政收支行為。
抓民生改善謀福祉 做好就業創業工作,落實好促進就業創業政策,破解“用工難”和“就業難”矛盾。辦好民生實事,緊緊抓住焦點難點,大力解決“無籍房”、供熱、棄管小區等問題。優化公共服務,打造“智慧醫保”,加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繼續強化城區環境治理和城市綜合管理,持續加大教育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完善基礎設施,暢通城市交通,優化文化設施,加快補齊城市設施短板。強化社會保障,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水平,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積極推進公益慈善、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
抓社會治理保穩定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挖利益鏈,徹查保護傘。開展信訪積案化解攻堅,對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對每一個案件拿出具體解決方案,明確責任人和時限。牢牢守住公共安全底線,構建新型應急管理體系。扎實推進食品藥品安全放心工程,全面提升監管水平。大力推進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和“五個一”工程,防范杜絕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發生。
(本刊通訊員 趙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