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明
摘要:《政府會計制度》于2019年開始正式執行,教育財務結算中心承擔了中小學校制度轉換的重任。本文根據教育財務結算中心的特點,通過對銜接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建議,希望能有助于中小學校順利完成銜接工作,開啟新制度的執行篇章。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中小學校;教育財務結算中心;新舊銜接
國家財政部門要求行政事業單位于2019年1月1日開始執行《政府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新制度),教育財務結算中心(以下簡稱結算中心)作為事業單位重要的一員,肩負著完成中小學校新舊銜接的重任,本文將對結算中心執行新制度時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一、簡述銜接過程的要求
根據《關于中小學校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銜接規定》(以下簡稱銜接規定)的要求,中小學校的銜接過程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根據原賬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額,分析調整過渡到新賬的財務會計相應科目;將原未入賬事項登記到新賬的財務會計科目;對新賬的相關財務會計科目余額按照新制度規定的會計核算基礎進行調整;預算會計科目的新舊銜接。
二、教育財務結算中心在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事前的準備工作不夠充足、考慮不夠周全
由于一直以來結算中心執行的中小學校會計制度都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與新制度中財務會計較大的不同就是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因此折舊攤銷成為了準備工作的重點,包括提請主管部門確定系統各類資產折舊采用的方法和折舊率、與現行的資產管理系統開發商聯系增設折舊模塊、調試數據。對往來賬項的清查、對單位未登記事項的清理都沒有落實到位。
(二)培訓不到位、培訓對象不全面
新制度對會計核算工作進行了重構,創新提出了“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平行記賬”會計核算模式,而這種會計核算模式的執行主體無疑是會計。到目前為此,針對新制度舉辦的多次學習培訓,面向對象都是會計,但培訓的內容大部分都是理論,針對中小學校特色、針對制度落地的有效培訓并不多。
新制度的推行不應該只側重于會計部門,經濟業務的相關人員都應該參與其中,法人、財務主管、報賬員、后勤相關人員(資產、工資、基建、采購、合同等管理人員)都應該學習新制度,明白制度出臺的緣由和以后管理的方向。但是實際中,很多地區的教育系統新制度的宣講培訓對象僅僅面對會計、結算中心和教育局財基科。中小學校的報賬員、財務主管、法人對于新制度還是沒有具體的認識,更談不上把新制度的指導思想應用于財務管理。
(三)業務流程沒有及時更新
結算中心以往的業務處理主要是根據報賬員提交的資金結算相關原始憑證完成相應的會計憑報證錄入并據此編制報表報告。非資金結算的報賬資料僅僅是簡單的資產入庫單、工資計提表。而新制度要求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財務會計核算,以往資金結算的同時確認收入支出的業務流程已經不再適合新制度,在新制度的執行中,學校報賬員應該主動提供與當期收入費用相關的合同文件,按權責發生制原則提交收入和費用確認單據。但是實際操作中,報賬員還是按照原制度提交報賬資料,不涉及資金支付的憑據全憑會計對新制度的理解進行催交。因此作為結算中心應按新制度及時更新業務處理流程和修訂報賬要求。
(四)回避了預算會計科目銜接過程中的難點
預算會計科目的新舊銜接,不能簡單的把舊科目余額過渡到新科目,其調整銜接的過程和企業期末編制現金流量表有點相似,需要經辦會計分析舊科目中的各類結余對應的現金是否真正流出或者流入學校,要編寫調整附表、錄入調整憑證從而形成真實的預算會計科目余額。例如:原制度應付款中“虛提”但還沒有支付的金額要調整增加到相應的結余,原制度中用現金進行的短期投資需要調減相應的結余,原制度中沒有確認支出的預付賬款需要調減對應的結余等等。
在實際操作中,預算會計科目余額要完全準確的銜接是存在一定困難的。要完成準確的銜接,重點是要理清資產負債中相關科目余額的形成原因。這些需要分析的相關科目余額成因各異:有結算中心成立前形成的(這部分需要學校去追查);有經由輪崗的會計根據各自業務處理水平核算后形成的;也有上級部門出于上層管理原因統一布置形成的。五花八門的情況,實在無法讓負責幾個單位核算工作的主管會計在短時間同時理清,正確銜接。因此不少會計就想出“直接把原來的余額搬過來,回避調整這個步驟”的方法,他們認為執行中只要涉及這些沒有進行調整的科目,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只做財務會計分錄不做預算會計分錄,這樣的結果和調整做法的結果是一樣的。實際工作中,確實有會計把想法付諸行動。因此,新制度中預算會計科目的期初余額的準確性還是有待商榷的。
三、新舊制度銜接過程的幾點建議
正確的銜接是新制度順利執行的前提,也為以后的正確執行奠定基礎。因此在新制度執行的起始階段,應該改變觀念、克服困難、正視錯誤、及時更正。
(一)普及新制度的宣講,令相關人員都充分認識其重要性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是國家層面深層次的政策改革,其相關機構應該高度認真對待本次改革,同時認真落實和實施最新政府會計制度工作內容;財務部門是政策落實的首要部門,需要制定相關改革內容和措施為新舊改革制度的銜接工作做好準備[3]。主管部門應對相關人員進行宣講,解讀新制度銜接及執行的策略部署,再從下而上一層層地落實工作任務,嚴格按照中小學的銜接規定認真完成每一步的銜接工作。同時法人及財務部門應該把本年度財務管理工作重點放在新制度的執行,定期組織檢查和交流,保證新制度的執行向正確的方向不斷推進。
(二)開展新制度學習培訓
為了貫徹和落實新制度,應該對相關部門人員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工作:校長和財務主任應學習新制度,理解改革的目的,充分認識這次改革的重要性,建立適應新制度的基層財務管理制度和內控制度;財務人員應不斷學習新制度及會計準則等內容,分析新舊政策之間的關聯性和銜接面臨的問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和總結,將理論與實踐融合運用。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
結算中心深度落實新制度,修訂新的業務流程,應當結合如今信息時代的特色,運用信息技術輔助開展財務管理相關工作。目前財務人員需要在不同部門的操作系統完成不同內容的財務管理工作,具體有:報賬系統、會計核算系統、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預算編審系統、非稅系統、國稅系統、自然人稅收管理系統、工資系統等。因此提高信息化水平,首先可以把結算中心自行開發的報賬系統升級更新為用于執行新制度的主系統,并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建立與其他系統的信息通道,打造結算中心財務管理一體化系統;其次,利用新的技術化手段實現兩個功能之間的平行記賬,通過會計的財務會計分錄由系統自動完成相應的預算會計分錄,有效降低財會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效率。
(四)嚴格按照銜接規定進行操作
回避預算會計新舊銜接過程的困難、忽略需要調整的事項直接將原制度相應的科目余額過渡到新賬,認為只要在發生時不記錄預算會計分錄就不會對最終結果產生影響,這樣的做法不符合銜接規定,對整個會計工作還是有影響的。
首先,容易造成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誤解。以不調整預付賬款為例:根據調整的原理,不存在需要調整事項的情況下,財務會計的貨幣資金減去受托代理資產(現金部分)是等于預算會計的資金結存-貨幣資金;按照這樣的會計邏輯,會計信息中顯示預算資金結存-貨幣資金大于貨幣資金,使用者立即可以知道該單位的會計核算有誤,并誤解該單位沒有根據新制度要求進行平行記賬,再嚴重一點甚至會誤解為“挪用了財政資金”。但是按銜接規定進行調整,把預付的賬款調減資金結存,這個誤解就不存在了。
其次,有可能在執行過程中破壞平行記賬的判斷。以應付賬款為例,調整和不調整在后續事項處理的區別:(見表1)
可見,調整了預算會計科目的后續執行中,根據新制度原理統一在支付應付賬款時平行記錄預算會計;但是不調整的后續執行中,每次涉及支付應付款項,都要先確認應付賬款形成的時間,支付2019年前形成的應付賬款不需要平行記錄預算會計,支付2019年后形成的應付賬款就要平行記錄預算會計。所以不調整的做法,不利于開發“自動轉換預算會計分錄”功能,而且在執行過程中也容易引起重復記錄預算會計的錯誤,給年末的預算結余與本年結余的差異調整添加了障礙。
四、總結
結算中心對新制度的認知還是剛剛起步,無法預計不按要求銜接會產生怎樣的后果。結算中心會計一人承擔了多個學校的會計核算工作,如果因為銜接不正確的原因,導致要重新核算,時間和精力的耗費都是不可小覷的。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建議結算中心應認真按照銜接規定完成新制度的銜接工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關于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通知(財會[2017]25號),財政部官網,2017年10月24日.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小學校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補充規定和銜接規定的通知(財會[2018]20號),財政部官網,2018年8月14日.
[3]劉穎.事業單位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的銜接問題與對策[J].會計師,2018,293 (1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