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市浦東新區南碼頭路街道是上海市自由貿易試驗區下轄的一個街道,因一些歷史遺留的問題,而造成了很多拆違的零星地塊,因場地限制及現實條件,通過不同規模和主題的口袋公園,營造出一條有特色街道風格,打造成繽紛社區活力社區。
【關鍵詞】繽紛社區改造;口袋公園;因地制宜
1、繽紛社區改造
1.1建設起源
20世紀90年代,關于“治理”的理論首先在公共管理領域興起,提出了一種新的管理思維方式,強調重新調整政府、市場、社會和公民的關系。隨著城市建設存量時代的到來,根據社區的實際需求和上海市委一號課題成果《關于進一步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意見》要求,浦東新區在2016年下半年提出繽紛社區行動倡議。2017年率先在建成度最高的內城5個街道(陸家嘴、濰坊、塘橋、洋涇、花木)進行試點,2018年全面覆蓋到浦東新區36個街鎮。街鎮在區規土局的指導下編制社區規劃,排摸整體公共空間的區域情況,選取與居民密切相關的9類公共要素更新試點項目,口袋公園位列其中。
1.2 多元角色
項目建設主要有三部分主體參建:下層主體:居民、居委會、專業人士、社會組織、企業;中層主體:媒體、社會代表;上層主體:政府部門、街鎮。“自下而上”的基層自覺與“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相輔相成。政府對于推進機制的建立,建設明確以居委會、業委會為主體,設計介入社區工作,且搭建多條線平臺,以建立完善的角色位置,為推動項目做了充足人員配備。
1.3 多元共治
不同的組織對項目進行主導:社會組織為媒、專業人士為媒、企業為媒,打造了不同重點不同側面的項目內容,既有以跑步道為主的花園,也有展示街角休閑空間,更有對于建筑公益藝術墻繪的展示,面對不同社區居民的需要,結合實際操作的可能性,來滿足不同層面的需求。
2、口袋公園
2.1 口袋公園的定義
口袋公園,是一種規模很小的城市開放空間,常呈斑塊狀散落或隱藏在城市結構中,直接為當地居民服務。
從廣義上看,口袋工業園由其物理面積所決定,任何城市中一處小型開放空間都可以稱之為“口袋公園”,功能性來說,僅為一處小規模戶外開放空間,不適用城市公園設計準則。
從狹義上看,“小”不是衡量口袋公園的標準。此類型的出現和高密度的城市發展密不可分,因此真正意義上的口袋公園應當位于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區域,不設置停車場,人們通長是步行或者騎自行車到達,理想面積再0.04-0.12公頃之間,卻能滿足周邊居民的需求。
2.2 口袋公園的特點
口袋公園設計上的深思熟慮,而得到平衡和選擇,保證了綠地空間的高效實用,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1)規模雖小,但充滿人情味(2)形狀不規則,多為城市建設中的邊角用地(3)一般位于主干道與廣場建筑相鄰,地理位置優越(4)服務半徑短、使用頻率高,方便居民步行或騎車前來(5)放置隨意,應用廣泛(6)使用方便,同時節約土地和資源
2.3 口袋公園的功能
從表面看,口袋公園是散布在高密度城市中的一個個微不足道的“綠色空間點”,但是從宏觀來看,這些點的集合會產生一個有著特殊魅力的網格空間。
改善城市微氣候;減少污染,節約能源;為居民提供避難場所;增加居民戶外交流空間;活化老城區,形成獨特的城市風格;緩解城市人群的精神壓力;增加人們接觸自然的機會;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增強城市綠色空間連續性
3、特色街道改造中的口袋公園
3.1 項目背景
南碼頭路街道成立于1986年8月13日,由東陸新村和金橋新村組成,轄區面積6.25平方公里(東起楊高南路、北蔡鎮接壤,西至黃浦江,南依白蓮涇、中汾涇,北靠龍陽路南浦大橋引橋),社區常住人口11.3萬,共有居民小區27個,設27個居委會。
轄區內有世博大道、臨沂路、東明路、東方路、南碼頭路和楊高南路等主要道路,社區內有臨沂公園。隨著地鐵6號線貫穿社區,南浦大橋、南碼頭渡口等市政配套建設,已具備較好的區位和資源優勢。
因社區中原有很多歷史遺留的問題:沿街商鋪破墻開店、違章建筑、亂設攤點等,街道于2017年對于社區轄區內此違法搭建進行了拆除整治處理,很多社區圍墻與市政人行道中間則產生了很多零星空間,或寬或窄,或大或小,各種不規則的排布著。
其中位于浦三路與楊高南路交界路口的南碼頭臨時疏導點,在拆除后則可作為口袋公園建設。
3.2現狀分析
該地塊北側為浦三路汽油站,南側有公共廁所,且緊鄰浦三路楊高南路天橋。總面積:858㎡。
現場原有場地為南碼頭路街道臨時疏導點,即為臨時菜場,后期進行拆違,所有臨時建筑全部拆除,但現場遺留較多建筑垃圾及原有建筑地坪,后進行踏勘,地坪厚度超過50厘米以上。現場原有封閉式圍墻,且周邊植栽較為單一,且年代久遠,景觀表現雜亂無章。
3.3設計重難點
本次設計最為重要的是原有空間是在拆違后形成的,現場的立地條件來說,周邊環境都無景觀觀賞可言,因原來為滿足周邊居民生活需要,臨時疏導點存在多年,但就目前而言,在這樣一個路口,這樣的點位已經嚴重不符合城市化建設了,垃圾隨意丟棄,臟水直接徑流,更有很多不文明的行為,原本為了解決需求,現在卻已經成為一個問題了。
項目場地邊就緊鄰浦三路楊高南路天橋,過往天橋就能看到此地塊,從空中看到的景觀,對于設計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片綠很簡單,但是讓這片綠能讓人眼前一亮就顯得尤為關鍵了。
3.4 設計理念
打造“曲線”,“島嶼”,“花境”,“紅樹”等一方充滿意境,強烈識別感的口袋公園綠地。
3.5 設計原則
(1)適地適樹。選擇適應上海的新優苗木,喬木以色葉樹為主,形成公園標志。
(2)以人為本。以滿足周邊居民實際生活需求為主,成為一個既可看也可逛的公園。
(3)可持續發展戰略。公園整體材料以可循環用、環保材料為主,建綠也讓綠色給為自然生態。
3.6 設計方案
本次項目取名“浦楊花園”,也是讓周邊居民有熟悉感,更親近與人,有更快的熟識度,設計方面對于幾個內容進行了考慮:
(1)出入口區:整塊區域因地理位置原因,公園可方便居民進出僅為浦三路人行道一側,則公園出入口就設置在側正中位置,且設計石墻標識入口LOGO,形成公園門牌。
(2)透綠圍欄:因功能設定不同,原有圍墻為實體圍墻,現作為公園開放于居民,則原有圍墻拆除,新建高度不超過1.2米高的低矮鐵藝圍欄,成為圍合但又不阻礙景觀觀賞的有一道風景。
(3)游步道:公園內設置1.5米寬環通游步道,因公園總體面積不大,游步道則也兼顧主園路功能,僅在出入口處設置5米x6米硬質區域,采用無障礙方式以方便居民出入。游步道采用透水混凝土面層,滿足雨水滲透,同時印刷跑步道標識,兼具居民跑步運動功能。
(4)植物組團花境:因環通游步道圍合的中央植物組團,形成一個綠色島,以不同時期花境植物組成,且穿插布置白色或灰色礫石,既作為居民可進入通道,同時也可以滿足排水功能,兼具美觀與實用功能。
(5)色葉樹背景:其他背景區域點植烏桕,配以桂花,在滿足春夏有花境植物的同時,也能保證秋天有葉可觀,有花可聞。
(6)室外家具:在游步道周邊,設置了成品坐凳,并且配備了分類垃圾箱。
3.7 專項設計——植物設計
在口袋公園中,目前國際上較為流行的做法是植被的覆蓋率通常達到50%以上,因此在植物設計中,植栽的比重也較為重要。
此次采用較多新優品種,引入觀賞草和芳香植物,在不大的面積中,卻盡可能讓植物品種豐富。
觀賞草的選用:藍冰麥、小兔子狼尾草、細葉芒、金葉苔草、斑葉芒等。
芳香植物的選用:迷迭香、薄荷、鼠尾草、羅勒等。
3.8 浦楊花園建設完景觀圖片
結語:
特色街道的改造遇到的最主要的障礙是整體改造區域零散且不規則,并且投入資金有限。此次南碼頭街道改造中,以浦楊花園為例,整體面積為858平方米,而整體投資僅為40萬元,造價中包含破拆,垃圾清運,外運土方等各項費用,利用有限的投入資金,打造成一個既能滿足周邊居民休憩游玩的游園,又能整體提升街頭景觀的坐標點,對于設計和施工以及后期養護都是一種挑戰。公園雖小,但五臟俱全,對于細節的把握和考量,尤為重要。取之于民,還之于民,口袋公園的立足點在此次改造中尤為重要。以點入線,以線入面,結合其他區域不規則綠地,整體串聯出既能符合繽紛社區改造的整體要求,又能反映出獨具南碼頭街道的風格。口袋在日常生活中或許會被忽略,但是在寒冷冬季,把手放進口袋中,會讓人感到溫暖,所以說口袋公園是一個能使人感受到溫暖、安全和隱私的空間,口袋公園的合理利用,作為大浦東繽紛社區一道重要風景線,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參考文獻:
[1]趙波.多元共治的社區微更新——基于浦東新區繽紛社區建設的實證研究.上海城市規劃.2018年第4期
[2]安格斯·布魯斯.口袋公園.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0
[3]張文英.口袋公園:躲避城市喧囂的綠洲.中國園林.2007.4
作者簡介:
肖娜 女 1982.3 本科 中級工程師 景觀設計
(本文作者單位為上海園林綠化建設有限公司,上海,2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