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013年某醫院的暖通設計方案為例,從通風、空調、防排煙系統各方面淺談方案設計要點。
【關鍵詞】綜合醫院;冷熱源;水系統;氣流組織等
1、設計依據
1.1《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
1.2《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
1.3《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
1.4 建筑專業所提作業圖
2、工程概況
2.1醫院單體建筑包括門急診樓,醫技樓,住院樓,科研教學樓,行政辦公樓,學術交流中心等,總建筑面積約40萬m2,其中地下建筑面積約10萬m2,地上建筑面積約30萬m2。
3、設計內容
3.1空調系統設計
3.2通風及消防防排煙系統設計
4、消防防排煙系統設計
4.1地下車庫分每個防火分區設獨立的機械排風(煙)系統,排風系統與排煙系統合用,排煙量按6次/h計算,風機采用雙速柜式離心風機,平時開啟低檔排風,起火時由消防控制中心開啟高檔排煙;設有通風采光窗的防火分區采用自然補風,無通風采光窗的防火分區設機械補風,保證送風量不低于排煙量的50%。
4.2水泵房、制冷機房、熱水鍋爐房、蒸汽鍋爐房、洗衣房、食堂、走廊等設備用房每個防火分區分別設獨立機械送、排風(煙)系統,排風系統與排煙系統合用,排煙量按防煙分區面積的60m3/h計算,排煙風機排煙量按最大防煙分區面積的120m3/h計算,起火時由消防控制中心開啟風機排煙,并同時開啟送風機,保證送風量不低于排煙量的50%。
4.3每個配電房設獨立的機械送、排風系統。配電房起火時采用氣體滅火,排風(煙)管及送風管上設電動防火閥,起火時由消防控制中心自動關閉,滅火后手動開啟,排除配電房之有害氣體。
4.4柴油發電機房及儲油間設機械排風(煙)系統,排風系統兼儲油間事故排風,由直接對外開啟百葉自然補風。排風系統與排煙系統合用,排煙量按60m3/h m2計算,起火時由消防控制中心開啟風機排煙。
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合用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均設置正壓送風系統,送風量應符合規范要求。
4.5 地上部分各房間均設有外窗自然排煙,排煙面積應符合規范要求。
4.6 內走道設有外窗自然排煙,排煙面積應符合規范要求,不滿足自然排煙條件的內走道設置機械排煙系統。
4.7 通往避難通道的前室單獨設機械加壓送風系統,送風量按保證門洞處風速不低0.7m/s計算,并保證避難走道前室余壓值不低于25Pa,送風口寬度保證每邊比門寬100mm, 風口上設余壓閥。
4.8 不滿足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均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當發生火災時,聯動信自動啟動加壓風機進行加壓,使防煙樓梯間保持40Pa至50Pa的余壓,加壓風口為自垂式百葉送風口,風機采用軸流風機。
5、空調負荷估算及冷熱源設計
5.1 空調冷、熱負荷估算
本工程預估夏季空調總負荷:37800kw,冬季空調總負荷:26000kw。
5.2 空調冷、熱源
空調冷源:夏季空調冷負荷大,冷源系統考慮采用5臺制冷量為5274kW的離心式冷水機組、2臺制冷量為2461kW的磁懸浮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1臺制冷量為2394kW的螺桿式地源熱泵機組,1臺制冷量為1229kW的螺桿式地源熱泵機組,以及1臺制冷量為1229kW的單冷螺桿式地源機組,為系統提供7℃/12℃冷凍水供回水,所有離心式冷水機組及磁懸浮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均設置于地下室空調制冷機房內,地源熱泵機組設置于地下室地源熱泵機房內。
空調熱源:冬季空調熱負荷為26313kW,熱源系統考慮采用5臺制熱量為4650kW的燃氣型熱水機組,為系統提供60℃/50℃空調用溫水供回水,所有機組均設置于地下室空調熱水機房內,并設置泄爆口。1臺制熱量為2254kW的螺桿式地源熱泵機組,1臺制熱量為1105kW的螺桿式地源熱泵機組為系統提供50℃/45℃空調用溫水供回水,地源熱泵機組設置于地下室地源熱泵機房內。
5.3手術室等潔凈空調的冷熱源均由空調主機房內的集中制冷機組及熱水機組提供。? ? ? ?5.4 洗衣房、手術室、中心供應等需用蒸汽,設置兩臺蒸發量為4T/h的蒸汽鍋爐,鍋爐互為備用,鍋爐房設置于地下室蒸汽鍋爐房內,并設置泄爆口。
6、空調系統設計
6.1空調方式:
病房樓、行政辦公樓、醫技樓除走廊外的區域均采用兩管式風機盤管配以每層新風處理系統的形式。新鮮空氣經新風機處理后由風管分送至各個房間,余風將被作為? ? ? ? ? ? ?衛生間排風系統及集中排風系統的補風,從而改善衛生間的環境條件。
新風處理機組將按服務樓層及區域分別安裝于各層新風機房內,新風經新風機組處理后送至其服務的區域。
門急診的門診大廳及醫技樓的走廊等人員密集場所將采用全空氣定風量系統,由空氣處理機或吊頂式空調機處理后的風以滿足室內冷熱負荷要求。新風采用新風換氣機,室內排風與室外新風充分進行熱交換后排出,進行熱交換后的室外新風送至室內,空氣處理機回風設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根據回風二氧化碳濃度與設定值比較自動調節新風電動閥開度,實現對新風變風量控制。過渡季節采用全新風運行。
急診搶救區空調采用全空氣方式,空調設置初效、中效過濾,新風為6次/時,排風量大于新風量,排風量在新風量基礎上增加150m3/h每病床。
感染病房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新風為6次/時,排風量大于新風量,排風量在新風量基礎上增加150m3/h每房間。送風為頂送,排風為下部排風,排風在病床下部。所有新風、排風支管上設置定風量閥;所有新風、排風支管上設置電動密閉閥,便于房間單獨消毒。
感染科清潔區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新風為6次/時,排風量小于新風量,排風量在新風量基礎上減去150m3/h每房間。所有新風、排風支管上設置定風量閥;所有新風、排風支管上設置電動密閉閥,便于房間單獨消毒。
大廳、商業、餐飲等大開間:采用全空氣定風量的末端形式。新風量根據CO2濃度控制新風閥開度。
6.2空調水系統:
空調主機房系統根據各棟的不同用途分為兩管制系統及四管制系統,舒適性空調采用兩管制,有潔凈要求的((如手術室、ICU、中心供應)采用四管制。
空調末端設備的風機盤管采用三速開關控制, 風機盤管回水管上均設電動二通閥,空調機的回水管上均設比例積分二通閥,根據室溫變化控制閥門開啟。
空調水管路系統采用雙管制同程系統或四管制同程系統,當管路難以布置時,局部考慮異程系統,每層回水總管上設平衡閥,便于水路的平衡控制。
夏季空調水管路系統膨脹水箱放置于最高樓棟屋頂。
6.3空調機組設置恒溫變風量變水量控制器,根據室溫,先變風量,再變水量。
6.4室外冷卻塔結合建筑造型及地形地貌布置,隱藏在較隱蔽位置。
7、通風系統設計
7.1 通風系統按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分別設置排風系統。
7.2大樓均設置新風系統,新風量選擇按照國家標準執行,其中手術室新風系統安裝空氣過濾裝置。
7.3 UPS及配電間除考慮新風空調外,同時考慮排風系統,排風量選擇按照國家標準及設備要求執行。
7.4 會議、廁浴、車庫、設備房等考慮排風系統,排風量選擇按照國家標準執行。
7.5 人防通風設置清潔式通風、隔絕式通風、濾毒式通風三種方式。
8、節能設計
8.1空調系統采用溫度自動控制,根據室內的負荷的變化自動調節空調負荷。
8.2夏季與冬季空調循環水泵分別設置,夏季空調循環水泵與制冷機對應,制冷機根據系統負荷分別投入使用對應水泵也分別投入使用。空調循環水泵除備用泵外均設置變頻器,根據不利環路壓差(電動閥動作引起壓力變化)控制水泵電機變頻。
8.3大風機盤管采取可調新風比措施,并能實現全新風運行,在空調過渡季節及冬季利用室外空氣中的免費冷源以滿足內區的空調冷負荷。
8.4空調區域均設置新風換氣機回收排風能量,全熱回收顯熱潛熱效率均大于60%
8.5所有空調通風設備采用高效節能設備。
9、環保設計
9.1空調系統采用低噪聲機電設備。
9.2鍋爐排煙高空排放,排放標準滿足國家相關規定。
9.3空調機組送回風管路上均設消聲器。
9.4所有空調機組及水泵下均設減振器。
9.5水泵均采用機械密封型且運行噪音低。
作者簡介:
肖晨(1983-01),女,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暖通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