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綿城市是類似海綿性質能夠較好地處理自然災害,能夠完成蓄水、排水、凈水等過程,實現水資源的高度利用。本文就海綿城市市政工程建設原則與重點進行了探討,并對海綿城市市政道路設計方式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市政道路設計;海綿城市;設計方式
現如今,中國的城市發展速度雖較快,但國內大部分城市的市政管網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現象,越來越多的城市不得不面對頻繁的洪澇災害和城市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近年來,國內661個城市中,60%以上城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內澇現象,如北京7.21特大暴雨、上海9.13特大暴雨、武漢7.23特大暴雨,都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谶@一情況,同時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2013年9月13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2014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了海綿型城市建設內容。
1、海綿城市市政工程建設原則與重點
在建設海綿城市過程中,要考慮到項目的長期性與系統性,要協調好雨水、地表水、地下水采集、排水、利用各個環節。住建部在文件中指出,海綿城市市政建設在蓄水時要充分考慮到城市的最大承載能力,不能使城市市政排水管網超負荷運行;在排水時要結合城市布局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進行,要重視城市的內控能力。
在對海綿城市市政道路進行設計時,必須要堅持生態優先、地表水與地下水協調性與系統性的原則。生態優先原則就是要在提升城市雨水、洪澇問題處理能力的目標下,確保城市水資源處于良性狀態,減少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1]。地表水與地下水協調性與系統性的原則就是要在市政道路設計過程中充分發揮“海綿城市”蓄水、滲透、凈化的效果,實現地表水對地下水的補充,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推進城市的生態建設與發展。
2、海綿城市市政道路設計方式
2.1路面材料的選擇
在城市道路建設中,瀝青混凝土是十分常見的路面材料。在海綿城市市政道路設計中,組合透水瀝青路面形式較為常見,一種是路面雨水直接滲入匯集到就近的排水管道;另一種是雨水進入道路面層后,滲入基層,之后匯集到鄰近的排水管道。上述類型都可以較好地完成雨水排放,但是在蓄水、凈水方面卻稍顯不足,沒有實現雨水的高度利用。有學者提出使用雨水逐步深入到路基的方式,但是這一方式并不適用于城市主干道或者車流量較大的道路。因此,在設計海綿城市市政道路時,需要根據不同道路路面的情況、位置以及地質情況等選擇合適的路面材料與設計方式,在到達環保標準的基礎上提升市政道路的實用性。
2.2邊坡支護方式
在設計邊坡支護方式時,要考慮到城市可能面臨的雨水威脅,當城市降水量較大時,其具有一定的防洪作用。在選擇邊坡支護方式時,一般有植草防護與護面墻兩種形式。植草防護方式更為常見,其可以提高道路的美觀性,而且對減少水土流失具有積極的作用。然而,當降水量短時間內迅速增加時,防護面在雨水的沖刷下容易坍塌,會影響周邊居民的出行與人身安全。因此,有學者提出,在設計中加入擋土墻設計能夠減少邊坡支護坍塌造成的不良后果[2]。護面墻也是邊坡支護的另一設計形式,其具有較高的穩定性。這一邊坡支護方式更適合西部海拔落差較大的城市,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2.3道路綠化設計方式
海綿城市道路綠化帶設計結合了滲透性鋪裝、生態溝、植物栽培等方面的技術。生物滯留技術多用于城市道路和廣場。生物滯留技術主要通過介質過濾、吸附和微生物凈化入滲保留的徑流雨水。由于雨水可以暫時儲存,然后慢慢滲入周圍土壤,因此,可以起到降低地表降雨洪峰流量、減少徑流污染等功能。生物滯留技術形式多樣,生物保留池、凹陷綠化、生態草溝、植物緩沖帶等較為常見,其還具有雨水回收、土壤改良等調節效果。除此之外,城市綠化帶應該安裝一定數量的灌溉設備,并鋪設一定數量的碎石,當城市降水量較少、氣溫較高時,可以及時灌溉補充水分。
2.4人行道的設計方式
對于人流量較少、規模較小的公園以及其他公共空間的人行道可以推薦使用透水人行道板,在鄰近道路的一側設置隔離層,鋪設透水人行道板,減少外部因素對道路鋪設的影響。之后,對道路的實際深度進行測量,并根據結果明確碎石溝的深度,從而更好地統籌人行道位置處的地表水與地下水。在進行透水人行道結構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土基的滲透系數,明確滲透系數的底線,并按照相關要求設計滲透面與地下水位之間的距離,踐行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
結語:
隨著交通運輸、城市發展和人口出行的需要,城市道路被硬化處理,導致雨水不能順利下滲排除。一旦暴雨襲來,容易形成大規模的暴雨徑流,雨水在短時間內便會在市政道路上形成一定的規模,便會造成水澇。當前,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在水資源日趨緊張的今天,部分城市市政部門并未對這一情況加以重視,水資源利用率較低。因此,在市政道路設計中,我們需要融入海綿城市設計理念,提高城市水資源的利用率,修復城市生態環境,實現城市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鵬飛,肖治微.關于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江西建材,2017(1):118-119.
[2]王林濤.基于海綿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統化設計研究[J].交通世界,2017(z2):12-13.
作者簡介:
崔睿智(1987-),男,安徽省合肥人,本科,工程師,市政道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