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琴
【摘? 要】作為一名師者,如何讓學生愛上書籍,愛上閱讀?走師生共讀之路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學生收益,老師受益,樂亦在其中。但真正做到師生共讀,提高閱讀質態,應做到認真選讀、培養樂讀、注重導讀和激勵促讀。
【關鍵詞】師生共讀? 選讀 樂讀 導讀 促讀
凱勒說:“一本好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作為一名師者,如何讓學生愛上書籍,愛上閱讀?走師生共讀之路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師生徜徉書海,既豐富了師生文化底蘊,又提高了師生閱讀素養。如何真正做到師生共讀,提高閱讀質態,筆者結合自己教學實踐,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師生共讀,應認真選讀
師生共讀應該選擇有一定閱讀坡度的作品。與一般消遣和娛樂性書刊所不同的是,有一定閱讀坡度的書,讀起來相對吃力,但吃力也有好處。這正如猴子吃香蕉,讓其跳一跳才能吃到的香蕉是最美味的。同樣如此,如果選讀作品的內容過于淺顯,學生不感興趣,也缺乏共讀價值;而內容過于深奧的話反而會打擊學生的信心,扼殺學生閱讀的興趣。讀半懂的書,對學生來說意義最大——他在動腦子,他在不斷疑惑和探索中,獲得豁然開朗的樂趣。在這里,我推薦低年級師生閱讀《小豬唏哩呼嚕》《王一梅童話系列》《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等童話和《爺爺一定有辦法》《大衛,不可以》《逃家小兔》這類繪本故事;中年級師生可閱讀《夏洛的網》《時代廣場的蟋》《愛的教育》《大林和小林》《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文學作品;對于高年級的師生,共讀《草房子》《小王子》《城南舊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文學作品和中國古典名著是不錯的選擇。當然,不同的學生是存在差異的,具體的選擇應該以各個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為依據。讀這樣有一定坡度的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閱讀技巧,獲得心智的成長。
二、師生共讀,應培養樂讀
有人說:“沒有興趣就沒有一切。”那么,剛開始組織活動,更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不過說實在的,雖然身為老師,但對于兒童文學卻知之甚少。于是,我翻閱語文新課程標準,通過網絡查閱適合高年級閱讀的書目;同時向其他老師請教,還私下與班中的幾個讀書愛好者交流,觀察他們的閱讀所好。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結合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及閱讀基礎,我覺得有必要讓學生接觸一些優秀的兒童文學,去啟迪兒童心智,給兒童心靈以真善美的感召。但是如果硬逼著孩子去讀,肯定會挫傷孩子的閱讀積極性,使他們覺得讀書像在完成任務,索然無味。于是我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方式誘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閱讀課上我指名學生朗讀比較精彩而幽默的片段——雞鴨鵝大鬧課堂;晨間談話我給他們講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桑桑經常為人們制造風景,他為了吸引別人的關注,大熱天的時候在操場上穿著厚厚的棉衣;他為了自己養的鴿子有個像樣的家,就把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鴿籠;他看到漁船上的人用網捕魚,就把家里的蚊帳剪開做成一張漁網,還真捕到了魚。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中午休息時間我拿著一本精美的書籍《草房子》,隨手翻看幾頁,學生們看我看得如此癡迷,都湊上前來一起看,我水到渠成地推薦學生共讀這本書。
學生們喜歡《草房子》,但是經過調查,只有幾位同學家中有這部藏書外,其他的便沒了著落。怎么辦呢?為了排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我率先利用學校圖書室的資源,為學生借到了幾本。在我這種積極尋找書源的影響下,許多同學都行動起來,有的向親戚朋友借,有的纏著爸爸媽媽買,僅用了幾天時間,學生就人手一部。于是,第一次師生共讀一本書的課外閱讀活動開始了。
三、師生共讀,應注重導讀
閱讀光有興趣還不夠,還必須有相應的指導。學生們喜愛《草房子》,但是在學校里卻沒有充足的讀書時間。于是我便抓住晨讀和午讀前兩段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每天這個時間,教室里都靜悄悄的,40個孩子捧著《草房子》看得津津有味、如癡如醉,作為老師,我覺得那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課間,教室里的吵鬧聲少了,談論人物的故事之聲處處可聞,班級里充滿了濃濃的書香味。在學生閱讀《草房子》時,我鼓勵學生去自己去探索讀書方法、然后總結、推廣。他們一邊讀書一邊積累方法,讀書能力有了明顯提高。這期間,我也向他們推薦了兩招,即做人物書簽,記讀書筆記。孩子們做得很有創意,甚至超出我的想象。就拿他們做的書簽來說吧,有的簡單實用,有的精巧細致,有的別出心裁,有的圖文并茂,每一張書簽,都像一件小藝術品。讀書筆記的內容更是豐富多彩,有摘抄語言的妙語連珠,由介紹人物的群英薈萃,有精彩的故事連連看,有深刻的讀后感想等等。學生們每做好一張書簽,每做好一個讀書筆記,都興高采烈地拿來給我看:“老師,看!這張書簽記錄的是禿鶴對人格尊嚴的執著堅守的情節,你覺得怎么樣?”看著學生用心畫的畫,以及寫著的感想:只有母親沒有父親的孩子,美得讓人忍不住有保護欲望的“紙月”, 她寫一手好字,她知道很多古詩詞,她作文字面底下有一般孩子根本不可能有的靈氣與書卷氣,她的掉眼淚,她的笑聲,她的溫柔,她的沉默,她的倔強,都讓人產生喜愛和憐憫的感覺。細馬——細馬是一個領養來的孩子,在一個陌生的世界里,感覺到了被別人排擠,無法適應新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選擇了逃避。他拒絕和同學交談,選擇了與羊為伍,開始了自己的放羊生活。但是孩子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與同伴交流的。當他能聽懂當地的方言時,他用笨拙的“罵人和打架”,希望得到別人的“招惹”,以泄他對在教室里讀書孩子們的嫉妒。雖然他本能的抵觸他的養父母,計劃著有一天逃離這個地方。當養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沒后,養父病逝后,養母受不了一連串的打擊瘋了后,細馬毅然地挑起了這個家,承擔起了照顧養母的責任。從他的故事中讓人體會到了勇氣與堅強。真可謂百花齊放,我的心里是甜滋滋的。像這樣富有誘惑力的指導,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讀書熱情,學生再也不感到讀書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四、師生共讀,應激勵促讀
多讀書增加閱讀量,這已是共識。但死讀只能讓人感到乏味,為此,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寓讀于活動,以活動激勵促進讀書。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始終讓師生處于一種動態、開放、生動、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使閱讀過程充滿活力,師生樂在其中,收效甚佳。
1.讀書交流活動。師生通過讀書演講比賽,表達對書籍的熱愛,暢談讀書帶來的啟發和感悟。
2.讀書征文活動。以“我與好書”“我喜歡的一本書”“書與校園”為主題舉辦征文比賽。師生以讀書為主題,抒發對書籍的熱愛之情,構筑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3.“我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活動。廣泛發動學校師生共同推薦優秀的書籍、報刊,形成熱愛讀書、奮發向上、團結友愛的校園氛圍。學校需對教師和學生的推薦書目分別進行整理,引導學生品讀優秀作品,培養高尚情操。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閱讀滋潤了我們的底氣,閱讀給予了我們的靈氣。讓我們有力的大手,攜起孩子們稚嫩的小手,一起在書海里暢游,一起享受書的甜蜜與芬芳!
【參考文獻】
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