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霞
自高考制度恢復以來,作文便一直是高考語文科目中的必考內容,并且占據較大的分值比例,學生作文的考試成績,往往直接決定最終的高考總分數,但是很顯然近幾年學生的語文作文考試情況十分不盡如人意,高考滿分作文少之又少,因此在高考背景下,能夠不斷地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做出優化至為重要。本文之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分享一下自身的高中作文教學研究成果,還望各位教師同仁指正交流。
一、誘發寫作動機,自發寫好作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寫作動機的誘發是至為重要的,學生只有擁有寫作動機,才能催生寫作欲望,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好的文章,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首先教師應該參與到學生的作文創作中來,一直以來教師在作文課中都處于旁觀者的姿態,作文創作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學無法上行下效,教學效果自然很難理想。但若是采用師生共同創作的方式,共同分享寫作心得,學生往往可以從教師的文章分享中,得到更多的啟示和借鑒,并得到寫作動機的誘發。其次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著名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激勵是教師一生需要掌握的藝術”,因此教師可以當堂泛讀學生的作文,也可以將學生優秀的作品文章發表在校園刊物上,這都會給予學生內心激勵與鼓舞,幫助他們更好的誘發寫作動機。
二、認真觀察生活,豐富寫作體驗
寫作是一種源于生活,而后高于生活的創作藝術,因此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竭的素材泉源,任何名家名篇,都有作者生活的縮影,在基于高考背景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若是能夠引導學生認真的觀察生活,豐富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就可以幫助學生減少文章生編硬造的問題,促使學生寫作更多膾炙人口的文章。如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作文創造與生活之間的共通性,促使學生更加的關注社會、關注人生,思考社會、思考人生,從而用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去評判人生、批判社會,這樣才能寫作意義更為深刻的文章。此外注重生活素材的積累,明確生活無小事,只要能夠觀察入微,就能夠寫出真摯動人的文章,如媽媽的白發、父親的背影,這些事情看似微小,但卻往往最能觸動人心,在寫作中能夠認真的觀察生活,是寫出優秀文章的關鍵。
三、注重思維訓練,拓寬寫作思維
在基于高考背景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對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命題趨勢深入挖掘分析,如筆者通過對各地高考作文的研讀就發現,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大多在考察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只有學生擁有獨特的文化眼光,才能在眾多的文章之中脫穎而出,因此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寫作思維訓練,提升學生對事物的本質認識。如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建議高中語文教師可以使用政治課上的哲學理論,來指導學生進行寫作實踐,從而不斷地開拓學生的寫作思維,促使學生在語文作文創作時,可以用更加辯證的方式對文章命題做出深入的解讀,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才能更富有文化內涵,更富有理性思考,促使作文的思想實質得到更好的提升。
四、課文仿寫練習,學會借鑒運用
一直以來,由于高考作文題目不會直接從課本中進行取材,致使現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輕視甚至是放棄了對語文課本的寫作學習,這種觀想看法顯然是十分錯誤的,對學生的寫作成長百害而無一利。這是因為高中語文教材經幾次整合修編,能夠納入語文課本的文章都是具有代表性且文質兼美的文章,是學生寫作創作中最典型的范文模板,同時也是學生寫作中最優質的素材,因此在基于高考背景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若是可以帶領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仿寫練習,勢必可以幫助學生從中更好的汲取養份,學習借鑒其中的優秀創作方法。如在學習《故都的秋》這篇郁達夫先生的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模仿文章的一些創造手法,撰寫一篇題為“家鄉的秋”的文章,從而讓學生在模仿練習中,不斷的提升寫作能力。
五、創新教學方式,注重寫作積累
一直以來高中語文寫作教學都是“講授課”的天下,由教師主持完成,教師是課堂的中心主角,而這種教學模式多年來的延續,就導致學生寫作積累嚴重不足,他們看似掌握了很多寫作方法,但是卻不會套用,不知用如何能夠轉換成自己的東西,這對學生的高考寫作發揮顯然是十分不利的,并成為學生高考寫作失分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基于高考背景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明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注重對學生的寫作積累,如可以在每周增設一個課時的寫作積累課,可以讓學生分享一些自身的閱讀積累經驗,也可以讓學生互相傳看素材積累本,相信在學生寫作素材積累提升下,一定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迎戰高考作文。
總之,作文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背景下,作文占據重要的分值比例,并且對學生最終的高考成績會產生直接影響,但是從近幾年的全國高考語文試卷情況分析可以發現,優秀作品很少,幾十萬的考生之中,少有滿分作文,大部分學生的作文成績集中在35到45分之間,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保障學生贏在高考,今后教師同仁有必要對基于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做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