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闊
【摘? 要】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范文來打作文的框架、學習語言應用的藝術、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立場,它們分別是作文的骨架、血肉和靈魂。學生只有從這三個方面優化作文,才能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語文教材? 作文建構? 研究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發掘人教版部編語文教材中經典文本的知識,找到作文建構的方向,學生只有掌握了這樣的能力,才知道如何學習寫作文。
1.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學習寫作框架
學生如果要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那么必須先打好作文的框架。如果學生沒有打好作文的框架,那么他們就會盲目的寫作,在寫作的過程中,會出現作文偏題、主次不分、虎頭蛇尾的問題,這都會影響學生的寫作質量。教師在引導學生建構作文時,要引導學生學會根據寫作主題和體裁,建構寫作框架。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框架結構是作文的骨架,一篇作文如果沒有骨架,那么文本可能會“有亮點,無亮章”。
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寫中國的橋梁為主題,完成說明文的寫作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出類似的作文范本。學和可以找出課文中茅以升撰寫的《中國的石拱橋》為范文,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框架。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說明文是指客觀的說明一件事物,對這一事物進行詳細闡述的文體。在這篇課文中,作者從哪些方面說明了中國的石拱橋呢?通過分析文本,學生發現文本從形式、結構、歷史、文化、技術、種類等各個方面說明了中國的石拱橋。當學生理解了要寫一篇說明文,就要從各個方面說明一件事物以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現在學生要寫一篇關于橋梁的說明文,學生要如何打寫作框架呢?通過思考,學生認為要寫好作文,就要先選擇好寫作主題,比如學生可選擇《我家鄉的一座橋梁》,然后根據這一主題去搜集相關的資料,待完成資料的搜集和閱讀以后,要將資料分類,從各個方明說明主題。
2.引導學生發現案例,積累語言知識
當學生學會打好作文框架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以范文為案例,分析文本中語言應用的技巧。教師要讓學生理解,文本的內容是由語言來組成的,語言是文本的血肉。學生只有優化語言的應用,才能夠準確的在作文中描述事物、表達心情等。
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為例,教師要讓學生理解,一篇優秀的說明文,必須能夠應用語言藝術來描述事物,文本的描述必然是準確的,生動的。學生只有學習了范文,掌握了語言應用的技巧,才能夠詳細的、客觀的說明事物。比如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中國的石拱橋》是如何說明它的外部特征的。學生經過思考,發現文本應用了“壯闊”一詞來概括了它的外部特征。為了詳細說明這座橋是如何壯闊的,文本應用了給出數據的方法來說明,文本說該橋全長50.82米,兩端寬度為9.6米,中間略窄的部分也達到了9米。通過給出詳實的數據,文本描述了趙州橋的外部形象特征。為了說明這一數據的特點,文本應用了對比的方法來說明它的壯闊,文本中說它當時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應用形容詞概括描述事物、給數據來描述、通過對比來描述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了文本中作者的語言應用的技巧。學生掌握了這樣的語言應用技巧以后,便能把這樣的技巧應用在說明文寫作中。
3.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寫出情感體驗
在學生能夠構建出作文的框架,能夠應用語言藝術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來抒發情感,學會升華自己的作文,使學生理解,自己的情感和立場是文本的靈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選擇一個寫作主題以后,就明白自己要以一個什么情感、立場來寫作文。在寫作文中,要應用什么渠道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作者茅以升覺得中國的橋梁好不好?學生結合課文的內容、表達,認為作者覺得中國的橋梁非常好。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夸中國的橋梁好的?學生經過思考,覺得作者從歷史、文化、技術、傳承等各個方面來說中國的橋梁好。作者應用趙州橋為例,說明了它曾是世界最長的石拱橋;又以盧溝橋為例,說明了這橋上的石獅子反應了中國的文化,這中文化是獨一無二的;作者應用江東橋為例,說明中國有著巧奪天工的建橋技術;應用長虹大橋為例,說明了我國的勞動人民不僅傳承了古代的建橋技術,還創造了全新的造橋技術,再次創下了世界奇跡。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學生認為作者表示中國的橋梁好,作者直接夸贊國中國的橋梁好嗎?學生表示,作者應用過“在國內,這座橋也是歷來為人們稱贊的……”“我國橋梁事業的飛速發展……”來直接說明中國的橋好。結合教師的引導,學生發現文本中還出現有“馬可波羅說……”等句子,應用他人的語言間接夸中國的橋梁好。通過學習,學生意識到了在寫說明文時,要帶著情感和立場來說明事物。如果在描述事物時,不帶感情,那么這篇文本就不像一篇說明文,而接近于一篇陳述性質的文本,這樣的文本是沒有靈魂的。在寫說明文時,必須帶著情感來寫作文,一方明,學生在寫說明文時要客觀的描述事物;另一方面,學生在描述事物時,要滿含著情感。只有這樣,他人才能與說明文的情感共鳴,能夠帶著感情來看待描述的事物。
【結? 語】
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范文來打作文的框架、學習語言應用的藝術、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立場,它們分別是作文的骨架、血肉和靈魂。學生只有從這三個方面優化作文,才能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
【參考文獻】
【1】王家倫,陳宇.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四大系統的顯著進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8)
【2】榮維東.我國百年作文文體知識演變審議【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7(7)
【3】李海林.談語文教材使用的特殊性【J】.語文建設,2016(34)
【4】代保明.閱讀文本中寫作資源開發的路徑嘗試【J】.教育導刊,2016(11)
【5】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