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汝森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型企業數量越來越多,且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商業銀行的支持,但中小型企業存在較大的信貸風險,所以我國商業銀行針對中小型企業的借貸行為,一直以來都有著“惜貸”的現象。基于此,為促進中小型發展,本文首先對中小型企業借貸風險進行了分析,然后對商業銀行支持中小型企業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探討,以期為商業銀行及中小型企業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解決了就業困難等問題,但是多數中小型企業都有著“融資難”的問題。目前,商業銀行針對借貸行為的審核越來越嚴格,同時也愈來愈重視借貸的安全性、風險性,中小型企業融資也愈來愈難。故為了促進中小型企業、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商業銀行亟需加深對中小型企業借貸風險的認識,制定出合理的融資方案,構建一個商業銀行、中小型企業“雙贏”的穩定發展局面。
一、中小型企業借貸風險探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尤其是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后,我國中小型企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銀行的支持,“利益”是商業銀行提供融資考慮的主要因素,規避風險也是商業銀行在融資方面所做的最主要的工作。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
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需同時面對風險、收益。商業銀行在下發貸款的過程中,為確保貸款的本息能夠盡數收回,通常會選擇資金雄厚、實力強大、信譽好的企業,以此來降低借貸風險。但是中小型企業的資金流動較小、業務水平較低、信譽難以證明,所以借貸風險相對較大,如若給中小型企業提供融資,那么商業銀行就會承擔較大的風險。
(二)經濟環境風險因素
隨著我國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深化,我國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中小型企業發展進入到了新常態經濟發展時期,我國為盡快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就必須對產業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在產業調整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會對中小型企業發展造成影響,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向中小型企業融資的風險也在增加。
二、商業銀行為中小型企業提供融資的路徑
(一)革新風險管理理念
信貸是我國商業銀行最為主要的業務,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基礎業務,所以風險在商業銀行的發展進程中,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因素。那么,風險就成為了商業銀行的重點控制、規避對象。和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相比,中小型企業的資金償還能力較弱,信譽證明較為困難,所以商業銀行承受的風險較大,進而導致當前諸多商業銀行在中小型企業融資方面,出現了“惜貸”現象。但從客觀的角度看,“惜貸”本身就是一種“因噎廢食”的行為,中小型企業目前在我國經濟結構中越來越重要,商業銀行應該正面應對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需求,考慮到中小型企業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對中小型企業進行審查之前,要綜合考慮到其還款能力、管理方式、發展前景。商業銀行需要針對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建立起完善的評估機制、防范機制,而不是對中小型企業的借貸行為統一棄之,這樣才能夠讓中小型企業借貸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一部分,讓我國信貸業務更加成熟。
(二)提高風險識別能力
雖然,全盤否定中小型企業的借貸需求是一種錯誤的行為,但是也要綜合考慮到一些信譽不良的借貸風險。商業銀行要提高自身風險識別能力,加強對中小型企業信譽、能力的審查,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意識,對中小型企業各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判斷。中小型企業大多發展時間較短,資金流動較小,缺乏可靠的信用記錄、財務信息。商業銀行要認識到,中小型企業的潛在發展潛力,要具備甄別中小型企業的能力以及方法,尋找能夠和銀行長期合作并且能夠促進銀行發展的客戶,從而實現“雙贏”的穩定發展目標。因此,如何甄別企業客戶就成為了商業銀行向中小型企業提供融資的核心內容。筆者認為,商業銀行要提高自身的宏觀分析能力,全面把控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同時也要對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動態進行關注,根據市場發展情況、企業發展情況,將企業分為不同的類型,然后提供不同的金融借貸服務,在規避風險的同時,為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另外,商業銀行要對不同的企業客戶進行分類管理,建立相應的信用評級模型,啟用信用評級機制來減輕商業銀行對中小型企業審查的工作強度。
(三)創新金融借貸產品
我國中小型企業分布較廣,運作方式、經營項目多種多樣,所以不同的中小型企業,所需求的金融支持方式也各不相同。商業銀行就可根據其金融需求,來定制相關的金融服務,開發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并且,金融產品的創新,還能夠有效提升商業銀行的收益以及知名度,同時也能夠滿足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需求。另外,商業銀行要綜合把控不同中小型企業的還款能力,合理規劃不同的貸款利率,實施有差異的貸款利率定價方式,將風險調整在可控范圍內。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中小型企業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但“融資”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國中小型企業,商業銀行要摒棄“因噎廢食”的行為,正面應對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需求,合理策劃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方法,在實現風險規避的同時,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作者單位:河北省滄州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