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媚妮
目前施工企業集團有著單位層級多而雜、施工項目點多面廣的特點,資金流動大而頻繁,因此對財務管理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此本文分析了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情況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施工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Finance Shared Service Center)是一種依托信息技術將不同會計主體、不同的點的共性的、標準化的財務業務進行有效整合、處理并共享的一種現代化財務管理模式,它自身是基于云計算技術、移動應用技術和電子商務平臺等,是一個多技術聯合體。在當代如此激烈的競爭以及信息化十分普及的時代,是每個企業應該去選擇的道路。
一、施工企業傳統財務管理的不足
(一)不能及時準確反饋財務信息
大多數施工企業是由母公司、子公司、參股公司及其他成員共同組成的企業法人聯合體。如中交某公司,共有子公司8個,分公司、事業部、區域總部、辦事處19個,控股公司5個,這些分、子公司分別設立在天津、煙臺、上海、深圳等全國各地,雖然該公司制定了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但因為地域差異,各公司財務核算實際執行時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導,又由于各公司財務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這么多成員單位,任何一家報表報送一旦出現滯后都會整個公司報表合并,因此母公司很難及時準確的得到財務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母公司的決策。
(二)財務監管不到位
目前我國施工企業均執行了內部控制制度,但由于下屬各公司利益需要不同,發展方向不同,存在其領導為滿足各自公司的需要,而要求財務人員進行不同的賬務處理,一定程度上違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雖然說國內有些施工企業借助浪潮會計核算系統使得整個集團的財務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部分業務仍摻雜人為因素,如建造合同的執行等,其會計核算工作得不到有效實時監控,會計信息或多或少存在失真現象仍普遍存在。
(三)管理會計職能未能充分發揮
目前,各施工企業已將管理會計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點,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施工企業的財務人員日常工作仍集中在了簡單的、重復性的財務處理和會計核算上,人員重復勞動,效率低下,未能發揮企業集團的規模效應,管理會計的職能未能在企業中得到充分體現。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要求。
二、財務共享平臺下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優化財務管理流程、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
財務共享中心采用同類業務標準化、流程化的處理模式,通過流程再造和優化,實現了專業化分工、流水線式操作。對財務人員的要求將不會是面面俱到的標準,只需完成整個賬目處理中的一個或某幾個環節,有效地減少了財務核算環節,實現了財務工作流程的集中化和規模化;
(二)實現管理的精細化、標準化和信息化,降低風險
隨著大數據的到來,企業集團的財務更偏向于精細化、透明化、標準化。在財務共享平臺下,企業內部各種業和類型得到統一和規范,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將業務審批、全面預算、資金計劃、資金支付等納入財務系統之中。企業業務的基礎數據統一規范,業務處理流程標準化,便于業務數據高效傳輸,大數據庫的建立,實現管理的精細化,不僅能真實反映企業運營的財務狀況,而且還為集團層面的數據分析和戰略規劃提供數據支持。同時,規范化的流程促進業務部門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降低管理粗放導致的支付風險,提高項目效益。
(三)強化財務核算和分析能力,提高監督和管理能力
首先,財務共享平臺下,集團下的各級公司采用統一制度、統一核算方法和核算科目、統一的財務流程進行財務處理,極大的提高了財務信息質量,更有利于集團總部對各級公司進行橫向對比和動態監控,提高了財務分析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財務共享平臺的建立整合了企業的財務人員隊伍,使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職能分化,通過財務共享方案的實施使財務人員轉型,由記賬轉向財務建議、財務管理,為各個部門、各項業務提供財務支持,對市場變化做出反應,提高管理能力。
三、財務共享平臺在施工企業應用中的優化與展望
(一)深化施工企業財務流程再造
就目前各施工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建立和運營來看,財務流程再造不徹底,未實現充分優化。目前企業雖然初步實現了財務共享,但業務流程各線上模塊需要大量數據錄入,業務部門人員的工作量加大,同時審核環節多,整個業務鏈條增長。在機構設置中,只是增加了一個共享中心,各單位的財務部門依然存在;現有財務流程再造過程中,基本是保持了原有的審核流程,或再加入新的審核流程,流程節點和往復傳遞增加,使財務工作的便捷高效程度打了折扣。因此,在后續財務流程梳理過程中,要將較高頻率、多鏈條的財務流程著力進行系統優化,減少機構數量和處理時間。此外,合理配置系統模塊和線上業務流程,在保證內部控制的基礎上,提高處理效率和強化管控之間找到平衡點。
(二)充分利用企業信息系統平臺,實現財務共享服務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下,遠程財務流程需要建立強大的網絡系統,需要強大的企業信息系統作為IT平臺。通過IT平臺來強化內部控制、降低風險、提高效率,真正實現“協同商務、集中管理”。所以施工企業必須建立一個財務共享服務的IT信息平臺,讓各級公司把數據導入系統,做到事前提示、事中控制、事后評價;在平臺上建立財務模板,讓業務數據自動生成有用的財務信息;運用系統標準執行減少偏差,降低各種風險;通過設置讓系統自動提示例外和預警;建立各數據共享接口和平臺,滿足各方面不同需求等等。
(三)管理模式變革,實現財務共享的價值增值
當企業規模擴大、業務類型和管理層級不斷增加時,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會導致財務流程效率降低、重復設備投資規模加大、內控風險上升等,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財務共享服務將共性的、重復的、標準化的業務放在共享服務中心,使財務共享中心成為企業的財務集成芯片,日常業務集中處理,總體職能向廣闊和縱深發展,部分財務人員由財務做賬轉向經濟活動分析、預算管理、財務建議等高價值的決策支持上來,有效的實現了財務職能,滿足企業戰備、組織的需要。
四、施工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緊迫性
大數據時代推動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發展。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初次提及“互聯網+”的規劃,以云計算、移動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服務業等的結合與創新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這必然能夠推動FSSC邁入2.0時代。2.0時代的智能派單、電子發票、回單、記賬、對賬、付款、憑證、共享任務平臺等,這些將持續不斷的幫助企業優化共享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施工企業應該在數據時代這一大環境下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這就需要企業對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變革,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創新和發展――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迫在眉睫。
五、結語
綜上所述,財務共享中心是基于傳統會計業務與信息技術融合所形成的產物,是企業轉型和加速發展的需要。施工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實施,集團公司賬務管理職能進行了有效轉型,使財務管理更加精細化規則化,只有更好的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真正發揮出財務管理的作用,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為施工企業贏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作者單位:中交天航港灣建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