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捍政
養老金是我國保障退休職工生存的經濟來源。養老金的調幅取決于國民經濟增幅,探討養老金的調幅趨勢與策略,有助于做好老齡人養老工作,以利老年人安心愉快生活,頤養天年;同時對社會穩定起著重要作用。
職工養老金與老年人切身利益相關,養老金的調幅又受社會經濟增長點的影響,收支平衡是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對老齡化社會現狀分析,找尋養老金缺口原由,在經濟增長視域下探視未來養老金調幅趨勢,提出相應對策,十分必要。
一、老齡化與養老金現狀
按60歲以上老齡人口計算,我國現在已有近2.5億人口;按65歲以上老齡人口計算,有1.7億人;到2050年前后,我國老齡人口預測將達到4.87億,占總人口的34.9%。經測算,這時我國老年“撫養比”(即參保人數與領取養老金人數之比),目前為2.8:1下降到2050年4:3,即到2050年,平均1.3個所參保的人要養一個老人。這一數據表明參保人員要承擔供養老人的任務之重。
大家熟知,2016年之前,11年間我國養老金連續上調的幅度為10%,這是老年人人人皆知的,也對老年人是一個莫大的關懷,這也是國家民生政策對老年人的體現。但是現在養老金不少地方出現缺口,也就是經濟增長點未達到養老金上調的幅度,這也與過去上調10%幅度有關。
從經濟學觀點分析,任何一項收入與任何一項支出要達到收支平衡,只有這樣才能測算和安排任何一項經濟活動,要達到收支平衡,自我平衡,在平衡的基礎上才能求得發展。只考慮支出,不考慮收入,養老金很難保證持續調升。
目前我國養老金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參保人員比例下降,收入結構不平衡,出現失衡狀態,所積累的資產不足,所存入的資金不足,有的單位與個人長期不能按時交納參保金額,則出現了有的地方養老金缺口的嚴重問題,這就成為養老金調整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我國老齡人員不斷增加,國家的未來負擔也是比較重的。為此未來職工養老金的調幅程度是一種趨緩趨勢。
過去11年養老金上調幅度10%,2016年上調幅度6.5%,2017年上調幅度5.5%,2018年上調幅度5%,可見調幅程度呈現下降趨勢。
二、養老金調幅主要對策
(一) 建立養老金自動調整機制。要保障職工養老金正常上漲,就必須建立起養老金自動調升機制,避免形式上、程序上過多的依賴政府,依賴行政。應簡化程序,簡化審批的層次,養老金的調升及正常兌現都須有明確的時間結點,做到調升政策規定明確,審批程序明確,兌現時間明確,使退休人員滿意。
(二) 努力解決地方養老金缺口問題。養老金能否正常調升、正常兌現,主要取決于各地收支平衡。一是要保證參保職工養老金的正常繳納。養老金的繳納是由單位與個人兩部分組成。單位繳納的比例高于個人比例,這就要單位在每年財務預算中就留足職工養老金,按照單位繳納的比例,每月如數繳納,絕對不能拖欠;同時單位也要計算好個人應繳納的比例,測算好個人繳納的金額,明碼標價,告知個人,每月從工資中扣除,絕對不能拖欠,否則影響個人,也影響單位集體人員養老金的繳納工作。只要參保人與單位正常繳納職工養老金,解決好養老金缺口問題,達到收支平衡,就能保證職工養老金的正常調升。
(三)應把養老金正常提升列入國家法制化渠道。我國目前已早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每年都有眾多的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進入老齡人口隊伍,按60周歲計算老齡人口,到2019年底預測將達到3個億左右的老年人。這一龐大的老年人口,位居世界第一,要解決幾個億老齡人口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養老金則是老年生活的唯一經濟來源,要能保證職工養老金正常提升,就應列入國家法制化渠道,依法保障職工養老金正常調升,依法保證職工養老金正常發放,這一策略符合民意,符合廣大退休人員的心意,他們會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會老有所為,繼續發揮光和熱,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四)劃撥養老金調升專項基金。國家的繁榮富強,要靠經濟收入來支撐,國民經濟收入又要來投入再生產,投入國家各項建設,使得國家快速發展。那么,國家每年在安排財政預算中,每年應留足職工養老金這一專項基金。這樣一來,可解決養老金收支不平衡出現的缺口矛盾問題,國家可壓縮其他方面的開支,保障職工養老金正常提升,這應成為一項國策,深入民心,深受大家歡迎。
(五)精心做好退休人員養老金調升政策的宣傳工作。調升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國家一項重要的決策,可使廣大退休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老有所醫的重要保證。國家財政拿出巨額調升退休人員養老金,這是史無前例的,充分說明國家的強大。各級退休人員主管部門,服務部門,要組織好、宣傳好國家政策,讓退休人員滿意,擁護國家政策,支持國家各項事業發展,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綜上所述,職工養老金的調幅取決于國民經濟收入的增長,也取決于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養老金正常調升也是一項國策,探究其調幅趨勢與策略,意義無比重大。(作者單位:陜西服裝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