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楠 王銳哲 董書新 劉翠蘋 李冀寧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中國要強,農業必須要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要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要富。沒有農村進步發展的推動,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難以向前大踏步。鑒于此,本文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建議。
一、改善農村居住環境
對于“臟,亂,差”以及違法占地建設等現象進行懲罰并建立長效監督機制。增加植被的覆蓋面積,用綠色來凈化村莊、美化村莊。在村莊建立垃圾回收站,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定期清理。對公廁的治理要持續推進“廁所革命”,設立專門的管理團隊,保證設施的有效使用,使農村的環境做到長久的干凈整潔,使農民的居住環境得到徹底的改善。
二、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
都說國要富,先修路。農村想要發展,就必須完善農村道路的建設,現在的許多農村還是最原始的砂石土路,非常難走,這對于農村的經濟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走不出去,引不進來,嚴重阻礙了農村的發展。我們正處于大數據和互聯網+的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一些落后的鄉村,由于網絡的非普及化,缺乏資源和渠道,在快速發展的今天就意味著這個鄉村處于一種“閉關鎖國”的狀態,從而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因此鄉村想要發展,想要變富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要想鄉村振興,就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互聯網、電網、路燈、物流、停車場、環保等一系列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通有無。同時也要做好建設后期的管理保護工作,使基礎設施得到最大效率的使用。
三、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
大量農民進城務工成了農村人謀生的一種主要手段,但這也使得農村青壯勞動力不足,嚴重制約了農村的發展。要從根本上解決這種現象,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外出務工的農民回鄉創業,將他們在城市中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農村的發展建設中去。在大力發展農村教育的同時,教育學生愛農民、愛農業、愛農村,鼓勵大學畢業生回鄉發揮才干,探索農村靠教育、人才、科技脫貧致富的道路,為家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發展特色鄉村
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讓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為了緩解生活所帶來的壓力,返璞歸真,回歸自然,使鄉村小鎮成為了旅游放松的一個首要選擇,因此鄉村式的度假模式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農家樂層出不窮。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鄉村自身資源和地域特色,構建特色鮮明、綠色環境、宜游宜樂的 “特色鄉村”,發展休閑旅游、文化創新、特色飲食等項目,從而吸引外來游客,帶來特色文化活動和品牌企業的落戶等,讓社會資本的參與來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
五、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
由于農村師資力量的缺乏,使得農村人的受教育水平遠遠低于城市人的受教育水平。為了鄉村振興,我們應該加快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統籌分配師資力量并向鄉村傾斜,加強加快對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實現有所教、有所學,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的發展。為了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政府應該建立居民基礎養老金和福利養老金,對于醫療保險制度和重大疾病制度應統一做好完善工作。做好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醫療衛生知識的普及工作,改善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對于經濟困難的低收入、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特殊人群,政府要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關愛,做好幫扶工作。
六、大力弘揚鄉村文化
傳承和發展我國優秀的傳統歷史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應該大力弘揚發展優秀的鄉村文化,加強對民風民俗、鄉土手藝、傳統節日、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研究,促進并推動鄉村文化融入我們現代化的生產生活中。對于明鎮明村、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物等我們應該適度利用并加以保護。培養文明鄉風,就要堅持教育引導與實踐相結合,弘揚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時代精神以及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培養淳樸善良、互幫互助、明德向善的文明鄉風,使得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在鄉村落地生根。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大力開展優秀的精神文明集體活動,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中華傳統美德。堅持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雙管齊下,豐富鄉村文化,提升農民的精神面貌,建設一個具有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美麗鄉村。
七、完善農村領導班子機制體制的設立
建立健全農村領導機制體制,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把對農村的工作落到實處,扎實穩步的推進。對農村黨領導干部深入開展“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的主題教育,牢記黨的宗旨。對領導班子和干部建立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成績的制度,把考核結果作為選拔干部的重要依據,不僅提高自己能力,還可以提升各級領導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創新能力,使各級領導干部能夠更好地服務于農村,服務于農民。為了防止領導班子的“老齡化”,還要注重對年輕干部的鍛煉與提拔,經常帶領他們走進基層,走入農戶,切身體會農民的真正的需求,深入掌握民情,及時發現并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讓年輕的干部在鄉村一線得到充分的鍛煉,積累經驗,鼓勵優秀人才源源不斷地流入鄉村,使領導班子能夠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注入,切實解決領導班子老齡化的問題。(作者單位:遼寧科技大學國際金融與銀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