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晨 劉士丹 張海晴
本文在長春市人口老齡化和民政部提出多層次發展養老服務體系的背景下,以長春市小微養老機構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長春市小微養老機構的硬性設備、工作人員、運營現狀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通過對長春市小微型養老機構的調查研究發現,在老齡化緊迫、養老需求層次提高以及對人情味、溫馨感的需求增加的情況下,相比于公辦養老機構和大型民營養老機構,小微型養老機構自有其獨到的優勢。據調查,小微養老機構在行業角逐中處于不利地位:硬件設施落后、缺乏專業化管理、經營穩定性差以及缺少專業人才等制約了小微型養老機構未來的發展,面對這些困境和問題,我們主要從機構自身、政府、社會三方面提出解決對策
一、引言
據相關統計顯示,目前長春市人口總數達779.34萬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量增加了113400人,整體發展比例為1.51%。2014年和2015年,長春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03‰和8‰。全市老年人口數量突破100萬,達到131萬余人,占全長春市人口總數的17.34%。這說明長春市早已經全面邁入人口老齡化城市的行列。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養老問題,給政府和社會都帶來了極其嚴峻的挑戰。
面對嚴峻地養老問題,僅僅依靠公辦養老機構已經跟不上日趨提高且朝多樣化方面發展的養老需求了,而與此同時,不同種類的養老機構也如同雨后春筍般的不斷出現。面對公辦養老機構準入高,資源少,體制僵化的現象,老齡服務產業的市場化和民營化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大隱隱于市”的小微型養老機構,如星光之于夜空,點綴在長春市的各個社區之中。
通過對長春市小微型養老機構的調查研究發現,在老齡化緊迫、養老需求層次提高以及對人情味、溫馨感的需求增加的情況下,小微型養老機構有著經營靈活,富有人情味等優勢,恰到好處的彌補了公辦養老機構和大型民營養老機構的短板,為養老體系的完善和探索新的養老模式提供了充實的基礎和廣泛的思路。
二、長春市小微型養老機構現狀分析
(一)單一資金來源限制民營小微養老機構設施升級
長春市小微養老機構的籌辦經費多數是個人出資,并沒有雄厚的資金背景,更不具備穩定的資金鏈。在政府補貼方面,補貼政策多是籠統的面向養老機構的,沒有具體針對小微型養老機構的政策,而許多方面小微型養老機構達不到公辦或大型民營的標準,優惠補貼很難落實。所以,據當前的狀況來看,小微型養老機構的經營現狀不容樂觀。
(二)抗風險能力差難以實現長期規劃
從長春市來看,小微型養老院規模小、數量多,而且競爭尤為激烈。另一方面,就公辦養老機構和大型民營養老機構而言,它們有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扶持和關注,得到大量的資源傾斜,養老市場也在這種巨大優勢之下被瓜分殆盡,而小微型養老機構只能在剩余的為數不多的市場份額中激烈競爭,并且愈演愈烈。為了搶占市場,贏得顧客,許多養老院通過降低收費標準來進行競爭,但背后又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從而經營不善導致破產。
(三)硬件設施落后,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從養老院的服務設施來看,養老院內部一般都具有最基本的家庭設施,例如: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等物品,但缺乏老年人必要的醫療設施。在訪談的多家養老院中,大部分養老機構都沒有專業的醫護人員,更遑論醫務室了。即便有,也僅能治療一些感冒發燒等常見疾病。內部的醫養結合度不高,很難為老年人提供醫、養、護、送等綜合性服務。硬件設施落后在文化娛樂設施上,多數養老機構都是不完備的,老人的文化生活及其貧乏。
三、長春市小微型養老機構的發展對策
(一)硬件設施和專業人員同步升級
在硬件設施上,對老人所需要的健身器材,棋牌,電視,收音機等方面進行檢修,維護,更新。另外,提升工作人員的知識儲備。不僅要掌握護理、衛生知識,還要加強消防,環保,食材搭配等知識。面對當下小微型養老機構的管理人員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應當針對這部分人群進行培訓學習,提高其專業素養。 主要以專業的軟水平文化以此帶動硬件設施的發展。二者相顧兼得,相得益彰。
(二)發揮自身優勢,提高服務品質
作為小微型養老機構,可以利用人數不多的特點,主打居家式特色,讓老人們感受到如子女般的關懷。進行一對一服務,個性化關懷,提升老人居住的滿意度。例如多舉辦一些聯歡會,一起包餃子,一起舉辦演唱會等,多做提升幸福感的活動,在保證了身體的健康的同時又有愉快身心的作用。
(三)加強非營利組織和志愿者服務群體的發展
可以加對非營利組織和志愿者服務群體的對于養老知識,護理知識,醫療救助水平的提升,以此改善小微型養老機構專業人員不夠的缺點。多進行機制引導,多招聘崗位,鼓勵大家投入養老服唔幫助中。通過和社區,醫療機構、服務機構銜接,實現家庭自助,鄰里互助,社會關愛,弘揚互幫互助文化。(作者單位:長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