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偉
隨著社會大眾鍛煉身體意識的增強,體育場館也倍受關注起來。目前,我國大多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和運營也正趨于市場化。本研究主要在我國高校體育場館現狀及運營模式分析的基礎上,對場館運營的模式進行了探討,挖掘其產業化經營的可能性,為高校體育場館的產業化運營提供理論依據。
一、我國高校體育場館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大眾對體育產業的關注和重視,體育產業也取得了可觀的發展,并呈現一種強有力的局面。然而,我國體育產業多年來卻以較慢的速度遲緩前行,這與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是不相匹配的。多數高校體育場館的日常開支及經營運轉僅依賴政府的財政撥款。它的日常維護成本正在增加,而且在高校經費普遍緊張的情況下,它必須去“以館養館,以場養場”。這種模式卻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高校體育場館產業化運營的可能性。一方面是高校大學生及社會化群眾健身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是成本效益控制的制約,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成為了本文的出發點。
目前,大學里的體育場館及設施基本上歸本校所有,其使用和運營情況,均受本校所控制。導致高校體育場館運營較為低效。但是,有些高校已經意識到了這其中存在一定的空間可供挖掘,成立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指定專門的人員進行體育項目的開發及宣傳,對收支進行預算,試營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加創收,為政府減輕負擔。真正將它作為一個產業來運營。
二、高校體育場館日常運營中的問題
場館功能單一,使用率低,高校體育場館一般只是給學生上課使用,封閉式管理,基本不向社會公眾開放,寒暑假基本處理完全閑置狀態,形成資源浪費。
在場館運營中仍保持老觀念,老方法,毫無危機意識,不主動開展營銷活動、開創新項目、嘗試新方法,甚至有些高校的負責人還沒有營銷意識,在對場館的管里中僅僅停留在供學生上課的層面上,不主動開拓市場,研發體育新產品,在經營中墨守陳規,營銷創新能力較差點。
很多大學體育場館的管理人員并非體育專業人員,也不曾受過專業的培訓,只是起到了一個“上班開門,下班關門”的作用,對體育場館的管理及體育設施的日常維護缺乏意識和專業知識,導致各校負責人對體育場館及設施的管理上也各不相同,相對混亂。導致眾多高校體育場館及設施多數時間處理閑置狀態,沒有積極的去吸引社會共眾進行體育鍛煉,造成資源浪費,信息不對稱,供求不對等。當下,需要政府出臺一系列法規政策避免這種浪費,同時也需要各個高校在執行力度上加強,在經營管理中添加自己的特色部分,這樣,既可以滿足社會公眾的體育消費需求,又可以為高校增加一些創收,同時也能夠給上級政府一定程度的減輕經濟壓力。
三、高校體育場館產業化經營模式的探索
眾所周知,體育場館也是國家所有,其最初發揮的作用也是供在校學生上體育課,增強體育鍛煉,但是,這并不能說明,大學體育場館是不能夠進行盈利活動的,相反,為了給高校增加效益,為政府減少撥款,必須把它市場化。各高校體育場館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完成教學任務和體育鍛煉的情況下,積極的走企業化道路,開拓市場,拓寬渠道,探索高校體育場館產業化運營的新模式。使得這種模式能夠有效的建立和發展。
面向社會公眾進行有償開放,真正實現高校體育場館及設施資源的市場化及產業化。高校應在完成其體育教學任務和體育鍛煉需求以外應直接為社會服務,向社會公眾開放從而獲取一些收入,可以把這部分資金用于裝修體育場館、保養體育設施器材、維持場館日常運營開支上。不僅改善了體育教學環境,還滿足了社會公眾對體育鍛煉的需求,同時也緩解了體育場館不足的社會壓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體育鍛煉的需求也在加大,體育產業的鼎盛時期即將到來,這也為高校體育場館有償對社會公眾開放提供強有力的保證。這樣,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也由封閉、單一向開放、多元化轉變,資金也從單一的政府撥款向以吸收外部資金為主轉變,當前,眾多投資者因找不到好的投資項目而苦惱,只要高校能夠積極主動對外開放,其投資資金就會不請自來,從而實現雙贏。
充分發揮高校體育場館自身造血功能。每所高校里都有各個專業的優秀人才,體育學院的優秀教師、頂尖教練和管理人員都可以提供優質的體育產品及體育服務。再者,他們對體育產業的熱愛也能夠起到對社會引領和帶動的作用。加上優雅的高校環境,人文氣息濃郁的高校校園,體育產品的多樣化,最重要的是較低的收費標準,這眾多的優勢足以證明高校體育產業在整個體育行業競爭中具有強有力的優勢。因此,高校負責人及管理者需解放思想,與社會建立密切的關系,隨時了解社會公眾對體育產品及服務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提高體育場館及體育設施的使用率,多方位,多渠道的實現高校體育場館及體育設施的產業化經營。
對高校體育場館及設施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體育場館及設施的管理是體育產業化經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與場館的服務質量及使用壽命息息相關。高校體育場館負責人需要重視對管理人員專業知識的提升,使他們不僅懂得對硬件的科學管理和保養,還需知曉結合社會公眾對體育鍛煉的需求,積極開拓市場,建立計算機信息系統加強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使高校體育場館及設施產業化經營得以健康、持續、又好又快的發展。
四、提升產業化下的成本效益
高校體育場館產業化經營過程中需要進行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這樣才能達到比較理想化的狀態。
(一)樹立成本效益分析的新觀念。首先樹立系統管理觀念,然后樹立成本效益觀念。三是樹立科技創新觀念。四是樹立成本效益分析管理戰略理念,營造從上至下成本效益控制的氛圍。
(二)建立成本效益控制分析模型。從而保證體育場館成本效益的時效。本文主要分析構建Logit模型并合理劃分成本,包括階段和區域所形成的成本動因和結果。分析體育場館消耗的動因,并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及確認,從而提高場館及其設施的使用效益,同時,在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建立了成本核算模型和效益分析模型,以滿足高校體育場館產業化運作。
(三)實施戰略性成本效益分析。將體育場館所有成本支出全部列出,采用會計學、管理學、統計學和管理學等相關知識進行價值鏈分析,分析出成本結構和成本動因,從而進行更為全面的成本控制,找出每項體育項目的成本驅動因素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檢驗降低成本戰略的持久性。
(四)在Logit模型上引入成本企劃法,基本思路是:1.以體育場館及設施生命周期為基礎、以社會公眾體育鍛煉需求為導向制定目標成本。2.場館及設施設計階段的成本擠壓。3.運營成本分解和壓力傳遞。將目標成本的壓力細化到最小單位環節。4.場館運營階段的信息反饋控制。通過運營過程中的反饋信息及時查找問題所在,完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5.目標成本的優化。體育產品要適應社會共眾需要,就必須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優化,使目標成本的設定跟上技術和市場變化的腳步,與時俱進。從而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
(五)加強監督的作用,高校體育場館需引進先進的計算機軟件,采取措施保證成本效益分析信息有效。從源頭實施管理和控制。
五、結語
通過梳理高校體育場館的運營成本,建立一套滿足場館自身發展的成本控制系統,使體育場館同時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產業化運營,從而為高校增加創收,為政府減輕一定的財政負擔。(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學院)
基金項目:江西省體育局課題《基于成本效益視野下的高校體育場館產業化研究》(項目編號:201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