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競穎
封閉公司的股東之間雖然具有因信賴而成立公司的人合性,但公司成立后,股東就以其認繳的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股東之間并不互負義務。倘若讓控制股東對小股東承擔信義義務,也就是說控制股東要始終將小股東的利益放在首位,就相當于在實質上否認了公司作為法人存在的獨立人格。董事信義義務在美國具有深厚的判例法經驗積累,而我國尚不存在董事信義義務移植的制度土壤。其實,我國公司法第二十條已為控制股東濫權行為提供了救濟渠道。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號召下,中小微企業呈現出蓬勃發展之態勢。公司治理中控制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小股東權益的問題也愈發嚴重。有學者認為,應當借鑒美國的控制股東信義義務理論直接規制控制股東的行為,以期實現對小股東的權益保護。
問題的關鍵是,控制股東為什么要承擔諸如公司經營者般的信義義務?其學理依據是什么?控制股東信義義務在美國法域下的具體適用條件是什么?我國是否具有控制股東信義義務移植的制度土壤?我國現行的法律規范難道就不存在對控制股東濫權行為規制的制度空間嗎?本文將對上述問題一一解答。
二、控制股東信義義務在美國語境下的具體釋義
(一)馬薩諸塞州的多數派規則:合伙人的信義義務
馬薩諸塞州法院認為,在封閉式公司中,股東與股東之間存在著類似于合伙人之間的關系。于是,股東與股東之間也存在著合伙人式的信義義務。這種信義義務,不僅是控制股東對小股東的義務,也是小股東對控制股東的義務。合伙人式的信義義務只存在于封閉公司的股東之間,公眾公司的控制股東并不對小股東承擔任何信義義務。因為馬薩諸塞州關于控制股東信義義務的規則被多數州認可并沿用,遂被稱為“多數派規則”。
對于信義義務違反的判斷標準,馬薩諸塞州形成了可反駁的商業目的規則與合理期待規則。可反駁的商業目的規則的具體內容是,當小股東提起訴訟主張被告利用公司侵害其他股東權益,那么被告必須證明其行為具有合法的商業目的。即使被告股東能夠證明其行為對于公司是有利的,原告還可以繼續舉證被告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損害更小的方式達到目的。
合理期待規則運用的前提是:封閉公司要求員工購買股權作為雇傭的條件,公司具有長期雇傭的規章,員工除了薪水無法從公司獲得其他收益,公司從不分紅。如果控制股東違背了少數股東關于長期雇傭的合理期待,也就同時違反了信義義務。
(二)特拉華州的少數派規則:經營者的信義義務
特拉華州法院認為,無論是公眾公司還是封閉公司,僅控制股東對小股東負有信義義務,小股東對控制股東并不負有信義義務。此外,信義義務的判斷標準是商業判斷規則和實質公平原則。特拉華州的控制股東信義義務規則只被少數幾個州沿用,遂被稱為“少數派規則”。
根據商業判斷規則,只有當控制股東超越股東權限范圍行使原屬于公司經營者的權利時,控制股東才承擔信義義務。實質公平原則是指,當控制股東進行一項與公司利益沖突的關聯交易時,控制股東需要證明該項交易在實質上是公平的,包括價格上的公平、程序上的公平。
三、控制股東信義義務理論移植的不必要性
(一)控制股東信義義務理論在美國依舊存在諸多爭議
控制股東信義義務在美國本土尚未形成統一而明確的判例規則,美國各州關于控制股東信義義務的適用更是紛繁不一。在封閉公司中,美國本土已有學者對“股東之間互負合伙人式的信義義務”這一觀點提出質疑。封閉公司以股東有限責任作為隔絕股東投資風險的防護網,股東以認繳的資本額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事務管理需要以股東會決議、董事會決議的方式進行,這些都是合伙所不具備的。封閉公司的股東之間雖然具有因信賴而成立公司的人合性,但公司成立后,股東就以其獲得的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股東之間并不互負義務。倘若讓控制股東對小股東承擔信義義務,也就是說控制股東要始終將小股東的利益放在首位,不就是在實質上否認公司作為法人存在的獨立人格嗎?
(二)我國并不具有控制股東信義義務理論移植的制度供給
特拉華州將控制股東的信義義務納入經營者的責任規制范疇,當控制股東越位行使本屬于董事等經營管理人員的職權并具有違法事由時,理應承擔信義義務違反責任。問題的關鍵是,董事信義義務在美國具有深厚的判例法經驗積累,而我國公司治理結構依然堅持股東會中心主義,學界對于董事信義義務也依然存在較大學理爭議。這些都是控制股東信義義務移植的壁壘。
(三)公司法第二十條已提供規制控制股東行為的法律根據
其實,我國《公司法》第二十條已經為控制股東濫權行為損害小股東利益提供了救濟根據。控制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公司章程,控制股東不得濫用權利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的利益。在控制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小股東和公司利益時,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既然在我國既有的法律框架內可以找到救濟的渠道,也就無需再畫蛇添足的移植域外的法律規則,尤其是該法律規則在域外尚未有統一而明確的定論。當然,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較為抽象,在實際操作中有待進一步細化適用的具體規則。(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