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為了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安全感與人際信任之間的關系現狀,采用量表的方式進行了調查,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得出兩者之間的關系,分析影響高職院校心理安全的因素是什么。從而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水平與社會飛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也讓人們的生活壓力和學習壓力倍增,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被發現,人們也開始逐漸加大了對于心理健康的關注。心理學家認為安全感是衡量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標志,缺少安全感的人更容易產生多種心理問題;還有專家表示評價一個人心理健康與否要看他的人際關系。人際信任是人際交往的體驗感受,人際信任度能夠判斷出人際關系的好壞。即沒有好的人際信任就沒有好的人際關系。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就是生存需要被滿足,即心理有安全感。而人的安全感與人際信任聯系緊密。缺乏安全感的人不信任他人,對于他人有敵對態度;而有安全感的人對他人信任且寬容,有一種歸屬感。人際信任實際上是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對對方話語可信程度的期望。人際信任感高的人容易相信對方并且樂意合作,人際信任度低的人會有防備心理。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我國社會的主力軍就是大學生,他們肩負著學業的壓力和畢業之后殘酷的競爭社會,在學校、社會等多重壓力之下,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關注。而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壓力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自身學歷較低,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面臨著更嚴峻的社會挑戰,他們的心理健康情況應該得到進一步的關注。心理安全感和人際信任會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影響。探討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安全感和人際信任之間的關系將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積極作用。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在某所高職院校采用了隨機抽樣的方法,從大一到大三的學生中隨機抽取100名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收回調查問卷98份,有效率為98%。
(二)測量工具
1.安全感量表。該表中包含16個題目。總分從16分-80分,分數越高代表其安全感越高。
2.人際信任量表。該表中包含25個題目,總分從25分-125分,分數越高代表信任程度越高。
(三)研究結果
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安全感和人際信任得分進行比較發現,心理安全感在學生所處家庭的經濟水平有一些差別,但是在性別、民族和年級上的差別不太明顯。高職院校學生的人際信任在性別、民族和年級上有一些差別,但是在經濟上沒什么很大的差別。對于不同的年級的高職院校學生人際信任調查結果,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所處一年級的學生的信任情況與二年級、三年級的學生有著明顯的差別。
三、討論分析
使用安全感量表和人際信任量表來分析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安全感和人際信任情況,我們發現學生的安全感和人際信任感很高。這種高的心理安全感和信任感可能是由于以下一些原因。首先,我國教育事業在不斷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水平越來越高,所以職業教育的地位也逐步得到了提高,高職院校的學生不會因為沒考上本科院校而覺得心情低落。其次,由于近些年來人們對于心理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學校更是專門開設心理咨詢處,讓學生們能夠有緩解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的好地點。再次,一些職業學校與企業聯合辦學,制定訂單培養計劃,校企合作的辦學方式提高了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教學質量,加速了人才的進步,讓高職院校的學生的人際關系、就業能力和信心在無形中提高了很多,提高了學生的心理安全感和人際信任感,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發現女生的心理安全感比男生高。男生在處理人際關系問題時,一般情況下還是比較沖動。女生的人際信任水平較高應該是由于心理安全感的性別差異。少數民族的學生人際信任感高于漢族學生。除此以外,在人際信任方面,一年級的學生比二年級、三年級的學生更有人際信任感。原因應該是大一的學生在初入大學校園,親近集體同學,與同學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而進入高年級的學生會在學業、就業上有更高的追求,利益矛盾凸顯,競爭也會變得激烈,因此人際之間的信任感也有一些影響。家庭經濟水平越高的學生,心理安全感也越高,原因應該是家庭狀況良好的學生,父母親對于孩子的關愛很多,能夠滿足孩子的興趣,所以孩子的心理安全感也比較高。但是在家庭環境較差的家庭環境中,父母對于孩子的一些愛好無法很好的滿足,因此孩子的心理安全感也低。高職院校學生的安全感和人際信任之間有正相關的關系。心理安全感高,則人際信任關系也高,因為人有安全感才能愿意對人信任,愿意與人交往。高的心理安全感和高的人際信任關系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安全感和人際信任有很大的關聯。所以,提高學生心理安全感有利于學生人際信任度的提高,幫助學生改善心理狀況并且提高人際關系。(作者單位:岳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