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莉
2016年12月底,我國正式發布GB/T 19001-2016《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在新版標準中,首次提出了“基于風險的思維”,與此同時,正文中也添加了“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的相關章節。為了做好新版質量管理體系宣傳的工作,更好更徹底的理解新版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我們對標準中風險和機會做出解讀分析。
相比于2008年版標準而言,新版的章節結構有較大的變化?;陲L險的思維概念早在2008版標準中的如評審、改進和策劃等條款中就已經有所表明了。而新版的標準中則首次明確提出了基于風險的思維的概念,并明確要求相關企業通過對組織環境具體內容的理解從而把機遇和風險當做所有工作的基礎。這就表明了,機遇與風險并行的思維將貫穿于這個質量管理體系中的所有過程。
一、新版質量體系中關于風險的定義
在GB/T 19000-2016《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中,準確的定義了風險并闡述了風險的特性,不確定的影響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風險,而造成預期影響的結果則是風險的特性。在質量管理體系中風險具有來自于缺乏缺失相關知識方面的理解或信息的不確定性。隨相關條件的改變風險的可能性也會有所變化,因此一般我們說機遇與風險并存。
二、新版質量體系中識別風險范圍
新版標準的核心概念主要有基于風險的思維、過程方法和PDCA循環等。我們需要通過質量管理體系來應對影響預期目標的風險,并且必須要基于風險的思維方式來運用質量管理體系。可以在任何一個管理環節中加以運用的是PDCA循環,它可以形成可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在不同的行業和不同領域中的機遇與風險都是并存的,因此在把控風險并轉化為機遇的的過程中,企業最重要的是要判斷風險來源和確定風險的范圍以及做好建立風險管控的措施。
三、新版質量體系中影響風險控制的因素
對風險進行有效的預判和評估在在風險控制中是最關鍵的,做好風險的預判評估是企業的重點工作。企業在長期的風險意識中,會自然而然的形成風險識別的好習慣,而這讓企業能夠及時的判別風險。風險的思考對于企業員工而言是一種自然行為,也是一種自發思維,通常是潛意識中進行的。一般來說,企業的預期目標和風險接受準則都是企業的風險評估應當考慮的。風險評估的相關結果在量化區分優先次序的同時還能夠有效的優先等級以及指導管理措施,以此降低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從而更好的管控風險。運用基于風險思維方法,可以有效的幫助企業建立自主預防風險的企業文化與相應的質量價值觀。
四、新版質量體系中風險識別與分析的方法
預判并識別風險源頭及其影響范圍、事件的誘因和潛在后果,是一個企業安身立命的基礎。通過對風險源頭等因素的預判識別,建立建設風險信息管理系統,加強各組織間的溝通,可以精準識別風險并應對風險,同時也能及時得到問題的反饋。在搭建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管理者構建預警機制,設置預警指標及其臨界值,在可控的前提下,提前捕捉風險信號,防患于未然。與此同時,企業必須在如何做出選擇和選擇可能涉及的不同類型、風險程度的相關風險的決策權上加以控制,并選擇輸入。在做風險分析時,必須要考慮到不同的相關風險帶來的連鎖反應,并由此產生的依賴系統,風險級別的確定應予以考慮,并于決策者和利益相關方進行有效協商溝通。
五、新版質量體系中風險的應對與管理
新版質量體系中的風險應對中有一個循環的過程,而確定剩余風險程度是否可允許和評價風險處理都屬于這個循環過程。需評價該處理的有效性的情況是剩余風險程度不可允許,并產生了新的風險處理手段。風險應對方案通常不需要適宜所有情況或者互相排斥。停止產生風險的活動和決定不開展產生風險的活動都是方案所包括的用來規避風險的行為。此外,消除風險源,為尋求機遇接收或提高風險,通過有事實依據的決策保留風險,與另一方或多方共擔風險,改變目標,改變可能性,通過有事實依據的決策保留風險等也被包括在內。企業確定風險管控的優先順序應針對已確定的風險,識別為解決風險開展的全部活動。企業對這些活動的方法、步驟與職責等在作出規定的同時也要將其融入到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中來實施。為提高機遇利用的概率、降低風險發生并確保目標和預期結果得以實現就必須實施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風險管理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過程:
第一:簡化環境。對于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我們盡量簡化,堅持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的原則來明確其可能發生風險的環境;
第二:識別風險。企業應對風險影響的區域和風險源頭以及風險可能帶來的后果予以識別;
第三:分析風險。分析風險是風險管理的關鍵。對風險進行分析也為確定風險是否需處理和評價風險以及最合適的風險處理方法和策略提供輸入;
第四:評價風險。以風險分析的結果為基礎,幫助企業作出有關風險需處理和處理實施優先考慮的決策是風險評價的目的。將分析過程中風險準則與確定的風險程度進行比較是風險評價的內容,其目的是為領導決策和風險規避提供支持,從而確定企業現有的風險等級(或可不接受的風險)和風險嚴重程度。
綜上所述,作為應對風險的主要任務,企業要建立具有風險意識的企業文化,這對提高企業決策者的風險管理水平和員工風險管理素質有著促進作用。與此同時,企業建立具有風險意識的企業文化并建立有效的風險管控準則和風險管理機制,還可以實現企業的風險管理目標從而對風險評估所識別出的每個風險均做出風險處理決定。風險不可接受的情況是管控成本過高、風險較高或根本無法處理,而風險可被接受則是管控成本對企業來說較低或者風險較低。(作者單位:湖北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