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麗麗
摘? 要:健身不僅能夠培養人們的體質,增進人們的健康,而且能夠陶冶人們的美好情操,促進人們的全面發展,增強大眾體育健身意識,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健身氛圍,使人民群眾在體育運動中活筋骨、增知識、調情感、強意志,增進身心健康,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有健身帶來的快樂。健身運動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采用各種徒手練習,也可以采用各種不同的運動器械進行練習,在眾多的社區體育項目中,健身舞蹈開展得如火如荼,吸引了很多的人參與其中。社區舞蹈有著較強的韻律性和表演性,能夠將文藝與體育相結合,而且能夠有效地幫助人們強身健體,促進人際交往,豐富社會文化生活,提高人們體育文化素養,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關鍵詞:社區大眾健身舞蹈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1(b)-0169-02
社區舞蹈在大眾健身中具有明顯的推廣優勢:
(1)場地限制小。社區舞蹈的形式多種多樣,既可在室內外利用空地,草坪等區域進行,也可在室內利用地板,地毯等進行。
(2)內容多樣、受眾廣泛、易于普及。社區舞蹈適應性廣,簡單易學,對專業要求不高,適合不同年齡、性別、體質的健身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群眾可以通過觀看、模仿,很快將其掌握,也可利用網絡多媒體等自學,便于推廣。
(3) 健身價值高。多種多樣的社區舞蹈不僅具有一定的藝術性,而且通過練習,可以提高各項器官和系統的機能,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除了強身健體,在舞蹈過程中,人們隨著音樂的伴奏進行鍛煉,可以調節人們的心理,提高人的精神面貌,使身體和心理都得到改善。
因此社區舞蹈能夠最大限度地讓不同群體參與到全民健身當中,本文對聊城市社區舞蹈參與人群進行調查并對部分問題提出部分建議,旨在統計社區舞蹈發展狀況,推進社區舞蹈更科學和廣泛地發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聊城市社區舞蹈愛好者為主要調查對象,對城區內體育場館和公共場所參與健身活動的人員進行調查。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及中文數據庫檢索相關研究現狀的資料,歸納整理相關資料,為纂寫提供依據。
(2)問卷調查法。編輯并發放問卷,獲取相關數據。在市區體育場館、公園、社區、公共健身場所對進行各種舞蹈的相關人員發放問卷300份,全部回收,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296份,問卷有效率為98.67%,保證了數據真實有效。
(3)數據統計法。對問卷收集得到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并統計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年齡情況
根據調查報告,進行社區舞蹈的人群的年齡偏高,大部分是中老年人。35歲及以下參與人數為11人,占3.7%;36~50歲參與人數為96人,占32.4%;50~65歲參與人數為166人,占56.1%;65歲以上為23人,占7.8%。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中年人對自身健康關注加大,健身意識越來越強,而老年群體的生活壓力較小,體質開始變差,而自身有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能夠主動參加社區舞蹈來強身健體,愉悅身心。而人數最少的是青年少年群體,原因是由于生活和學業的壓力,并且對體育健身不夠重視,沒有培養相關興趣,幾乎不參與社區舞蹈活動。
2.2 性別情況
在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社區舞蹈的參與者人群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男性人數為43人,占14.5%;女性人數為253人,占85.5%。男性的參與人數要遠遠少于女性的參與人數。社區舞蹈的動作較為柔美舒緩,運動量較小,女性樂于參與其中;而男性更傾向于喜歡徒步,球類,器械等體育鍛煉。
2.3 社區舞蹈內容選擇
在被調查的群體中,參與人數最多或群眾比較喜愛的舞種是廣場舞和韻律操,總數達到了218人,占73.6%。另外還有交際舞、腰鼓、太極等活動被少數人喜歡;廣場舞和韻律操的特點是簡單易學且律動性強,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喜歡;而交際舞難度較大,需要舞伴的相互配合才能進行,不易于開展;腰鼓和太極的動作需要學習,群眾參與興致不高。
2.4 社區舞蹈參與頻率與活動時間
通過調查結果顯示,每周進行3~4次舞蹈健身的群體最多,有195人,占65.9%,每周參與不足1次的人數為16人,占5.4%,每周參與1~2次的人數為47人,占15.9%,每周參與5次以上舞蹈健身的人數為38人,占12.8%。在舞蹈活動時間的統計調查中,每天參與社區舞蹈鍛煉活動在30min以內的有26人,占8.8%,活動時間30~60min的人數有85人,占28.7%,活動時間為1~2h的人數有125人,占42.2%,活動時間在2h以上的有60人,占20.3%。根據以上統計顯示,每周能夠參與3次以上的人數比例可以達到78.7%,每次參與時間在30min以上的人數比例達到了91.2%,參與說明參與社區舞蹈健身的積極性高,參與時間長,被廣泛接受和喜愛。
2.5 參與社區舞蹈后對大眾健康狀況的影響
通過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通過一段時間的社區舞蹈健身后,其中有212人,占比71.6%的人認為取得了非常好的健身效果。現代人生活壓力較大,通過社區舞蹈的方式來健身,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可以放松身心,充實生活,加強交流。通過參與社區舞蹈鍛煉,大部分參與者切實感受到在健身后自己身體更加健康,精力更加充沛,而且提高了自信心,增強了免疫力,表現了多種益處。
3? 結論與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健康的定義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即個人的軀體、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等方面都健全。
3.1 結論
(1)社區舞蹈的開展是非常必要的,社區舞蹈深受群眾歡迎和喜愛,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進步,越來愈多的人加入到社區舞蹈健身當中來。
(2)社區舞蹈參與者的年齡和性別存在不均衡的現狀,中老年人和女性居多;社區舞種的選擇以廣場舞和韻律操為主;參與人群的運動頻率多是每周3~5次,參與時間大部分在30min以上,廣受喜愛;通過社區舞蹈健身,大部分參與者認為自己身體更加健康,精力更加充沛,提高了自信心和免疫力,表現出多種益處。
3.2 建議
(1)建議政府部門對社區舞蹈活動的地點合理規劃,規范管理,加大輿論宣傳和政策引導,消除部分社會安定的不良因素,為人們群眾提供健康的健身活動場所。
(2)社區舞蹈參與群體結構仍需引導調整,不僅僅是只適合女性群體的參與,為了提高男性群體參與的比例,建議開發一些能夠適合男性群眾的舞蹈類型,改善目前社區舞蹈中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達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3)建議加強健身舞蹈的宣傳,結合網絡、自媒體等多渠道進行宣傳,提高人們對健身知識及社區舞蹈的認知,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社區舞蹈當中。
(4)建議政府及社會群體加強對社區舞蹈活動的發展規劃,有序地組織社區舞蹈的競賽、表演等活動,增加各社區之間的交流,促使更多的群眾加入進來。
(5)充分利用高校教師及學生資源,建議政府或學校給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利用師生們的專業知識,來引導和普及社區舞蹈相關知識,提高發展社區舞蹈多樣式編排,提高社區舞蹈健身的專業性,使社區舞蹈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 李玉超,顏桂平.大眾健身舞蹈在全民健身運動中的作用及促進措施[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1):126-129.
[2] 鹿芳.體育舞蹈在大眾健身中的作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7,7(7):159-160.
[3] 陳晨.從“廣場舞”看當前大眾健身舞蹈[J].戲劇之家,2017(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