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志剛
摘? 要:近年來,根據青少年體質調研情況可知,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正處于逐年下降的情境中,情況岌岌可危,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的時代主題和核心使命, 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管理和提高成為社會各界研究的焦點。筆者認為在學生體質下降背景下青少年健康促進自我干預能夠為體育事業和各類健康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誠然,青少年健康促進自我干預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家庭、學校及社會的團結合作與密切聯系。
關鍵詞:大學生? 體質下降? 青少年健康促進? 自我干預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b)-0239-02
我國愈來愈重視人們的體質健康問題,尤其是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情況,通過分析研究近年來對青少年進行的體質健康調查可知,雖然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但青少年的身體質量情況卻大不如以前,近視率攀升,肥胖率驟增。在全國多所學校中,從初中生開始就有不少同學佩戴不同程度近視的眼鏡,而高中生的近視率已經達到了總人數的80%,大學生群體的近視率也十分高。雖然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身體質量、身高體重等外表形態指標逐步上升,但心肺功能、肌肉舒展程度、忍耐力等綜合素質卻表現出下降趨勢。經研究可知我國每年都有近1/4的青少年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在健康促進國際大會上制定的《渥太華憲章》中,提出了健康促進的概念,這一概念旨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人們保持極佳的身心精神狀態,從而使人們充分了解怎樣時刻保持身體健康狀態以及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在和不安全現象作斗爭時勇于做出正確的選擇。筆者總結了幾條青少年健康促進自我干預的方式方法。青少年時期訓練是運動員訓練過程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 以打好全面、一般和專項訓練過渡作為主要訓練目標和任務[2]。首先,青少年在學校里呆的時間最長,因此學校定期進行素質健康教育、開展體育健康活動是促進自我干預的前提;其次,將體育項目鍛煉和健康教育培訓相結合,促進青少年逐步形成正確的意識觀念是促進自我千預的重中之重;最后,體育項目和健康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培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能夠協調人與社會的矛盾,是促進自我千預的保障。
1? 學生體質下降背景下青少年健康促進自我干預的現狀
1.1 對于青少年健康行為的研究收獲頗豐
對于青少年體質與健康的關系,有學者表示,在社會上積極廣泛地傳播健康發展的方式方法,推行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大眾審美的健康教育,要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處事行為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生活方式。這種健康方式的實行,將健康持續發展的觀念貫徹落實在青少年的成長階段中,激勵他們將所學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有學者表示,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在構建青少年健康促進的有效模式中發現現階段青少年由于缺乏運動鍛煉、攝入過量脂肪及蛋白質多的食物、長時間玩手機致使自身綜合素質不斷下降,而由于大多數學校的資源配備不合理,專業的師資力量欠缺,縱觀當代,大多數學校過于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及升學率高低,而忽視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水平。因此要想徹底改變這一狀況,必須采取合理、多元的治理方法。還有學者針對如何在體育強國目標下增強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教育中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時刻把安全和健康問題放在首位,設定可行的鍛煉及教育方案進一步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而要站在宏觀的角度,從身體形態塑造、運動素質提升、適應自然及社會等多個方面幫助青少年提升綜合能力及素養。
1.2 國內仍需加強對自我干預的研究探討
在我國,有不少學者分析探討了學生的心理情況,旨在將自我意識里的知識經驗積累和實踐技能綜合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幫助人們及時高效地調整負面消極情緒,及時恢復心理平衡,放松心情、舒緩心情、減輕壓力。筆者認為心理促進作用的核心為個體自身的內在心理調節,將是一種積極高效的心理暗示過程。
1.3 對于青少年健康促進自我干預的研究較淺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我國人口素質優化與健康促進的重要課題。在體育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與趨勢[3]。通過總體概括分析各類干預模式,筆者認為只有積極引導和調控青少年的身心情況,才能對身體的協調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但現并沒有得到重視和發展。而且此領域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系統程度較低。
2? 學生體質下降背景下青少年健康促進自我干預的路徑
2.1 學校大力開展體育與健康教育
對于各所學校來說,主要受眾群體是青少年,因此學校要提供合理有效的服務系統來維系學生家庭和社會的密切聯系,還要建立完備健全的健康身心教育服務體系,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的人文學校環境。作為專業培養人才的教育服務機構具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特殊的育人方法。學校統籌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體育和健康教育活動能為青少年健康促進奠定良好的基礎。學校是青少年除了家庭所處時間最長的環境,并且可以不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水平,進一步健全人格。因此,青少年在學校形成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能夠影響今后步入社會和新的工作環境中自身的態度。學校進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對青少年能否養成綠色健康的生活方法和行為方式具有重要影響,筆者認為此類影響將會在潛移默化中伴隨著青少年終生。當然也對青少年家庭氛圍和社會風氣的形成產生積極的作用。
2.2 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形成離不開體育鍛煉和健康教育
自我意識顧名思義就是每個人從一開始便能形成的獨一無二的思想,在人生道路的發展過程中主要有幾方面的作用。首先,健康正確的自我意識促使青少年正確認識自己,積極制定合適的目標,找到人生的方向。目標的形成是激勵人們不斷前行的指向標,從而進一步調動自身積極性,激發創造性和創新性,使個人價值得到有效發揮。其次,一個個體如果缺乏自控能力和主觀意識,如果一個人在遇到坎坷和挫折時往往感到迷惘和崩潰,具有負面情緒,這將說明它不懂得為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就無法收獲累累碩果。因而健康的自我意識能幫助人們正確的分析判斷自身與他人的行為,但不能將所有的問題都歸于自身,既能建立起良好的聯系,又能保持獨立的思考空間。
2.3 社會人際關系的協調離不開體育與健康教育
干預目標和方法是心理健康干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4]。能夠建立健全和諧的人際關系對社會的走向及人類本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說明做人必不可少的因素為樂于助人和真誠善良,這些良好的品質能夠為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注入新鮮血液。另外,和諧友善的人際關系是幫助青少年順利結業的有利因素。一言以蔽之, 提升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根本在自己, 外因永遠解決不了根本問題[5]。
參考文獻
[1] 鐘亞平,蔣立兵.多學科視域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困境與突破[J].體育學刊,2018,25(3):38-43.
[2] 王旭光,王洋,王遠,等.對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干預體系和實施策略的思考:以天津為例[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25(6):505-510.
[3] 秦萬波.流動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預研究[D].重慶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