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洋
摘 要:在人工智能時代到來之際,不僅極大地擴大了其應用領域,而且在更多專業性領域發揮出積極作用。人工智能技術被應用于圖書館,既實現了文獻檢索與分類應用,還使之展現出自動化應用優勢,并在實現精確定位下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為此,通過對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的發展機遇展開相關探討,進而對其變革趨勢加以全面分析,希望可以進一步提升現代圖書館的服務管理。
關鍵詞:人工智能;圖書館;發展機遇;變革
目前,由于圖書館在創新發展中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使之不僅展現出自主性的學習功能,而且還通過定量化問題解決,使之服務體系更加完整。在如今的數字時代,圖書館紙質閱讀功能正在不斷地弱化,圖書館逐漸成為了人和信息以及人和人之間進行交流的一種知識共享空間。而這種空間體驗就被視為是圖書館的核心價值之一。
一、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給圖書館帶來的機遇
1.重要報告介紹
現階段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快速,且其未來的發展也保持樂觀的狀態,正是基于此,多項重要報告當中都提及了在未來的幾年人工智能技術將會在圖書館和教育等多個領域獲得廣泛的應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以及移動終端與3D打印技術,必將會成為未來技術的發展趨勢。在這份報告當中提出了人工智能技術對未來圖書館產生的影響,內容主要為:其一,下一代網頁瀏覽器可以超越關鍵詞進行信息分析,同時能夠對網頁特定內容實現語義分析;其二,網絡設備將具備語音識別功能和機器翻譯功能,同時,還能實現語音合成;其三,可以針對多元化和復雜的網頁內容的云服務實現眾包翻譯以及識別。
2.面臨重要機遇
首先,在文獻資源建設領域。人工智能最為核心的技術便是可以精準地理解用戶的搜索組合,或者是準確地識別用戶的口語化表達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使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更具個性化和人性化,以及智能化。其次,在館舍空間建設領域。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力量,同時融合物聯網技術,建設智能照明系統和智能消防系統,以及智能安保系統等綜合智能建筑管理系統,使個性化和人性化,以及智能化的信息共享或創客空間變成可行。最后,在用戶管理服務領域。近年來,大數據的發展速度迅猛,各個國家都在大力推動“數據強國”建設,數據管理及服務在未來的圖書館當中的地位將會更加重要。圖書館在未來的資源建設以及服務模式的轉變中,應該堅持數據驅動導向,使之成為圖書館發展的一個新機遇[1]。
二、人工智能發展給圖書館帶來的變革
1.環境維度
(1)智能館舍設計。圖書館是一種文化和藝術屬性兼具的特殊的公共型建筑,它是人類文化和科學,以及藝術共同孕育而得的成果,是一個人的心靈和情感能夠獲得最大程度釋放的場所。智能圖書館的建筑設計可從兩個角度理解,即結構設計智能化和設計過程智能化。具體表現在現有圖書館建筑或其內部結構設計上體現出個性化和人性化,以及智能化理念,或者是在功能設計上未考慮當地的人文情況,而且還要進行大量的重復性活動,故而十分有必要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無論現在還是將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以及在建筑領域的廣泛應用,都會使建筑設計師利用智能化的設計軟件,使設計工作更加智能化。
(2)智能感知空間。有人將智慧建筑形象地分成了三個部分:其一,大腦,即建筑管理系統,能夠監測天氣變化,同時監控主、被動環境系統的運行狀況,以此保障能源的使用效率;其二,神經網絡,即弱電技術與傳感器。這兩者可以將周圍的信息進行實時的收集,并由執行器進行分析處理等等,就如同人的神經網絡一樣;其三,皮膚,即智能外墻。借助凈化空氣混凝土外墻來凈化空氣中有害氣體,實現建筑外圍的自動調節?;谌斯ぶ悄芗夹g,圖書館感知空間能夠由簡單感知轉變成智能感知。不僅會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智慧圖書館,而且還將構建智能化的管理系統,使之在進一步實現管理系統的自我協調及診斷下,實現與其它智能系統的信息對接和交互,為用戶提供更加人性化和個性化的服務[2]。
2.資源維度
(1)智能資源建設。在圖書館工作中,文獻資源建設是其中的核心內容,并且文獻資源建設應從館藏驅動轉變為用戶驅動的原則也得到了業界的共識。然而實際上,傳統思維根深蒂固,且對用戶需求把握不準確,制度體系不完善等等多種原因,導致很難真正實現“以用戶為中心”采購文獻資源,致使出現了資源的重復采購或資源利用率不高的情況。就是基于這一情況下,讀者決策采購(PDA)應運而生。這種采購模式雖然具有多種優點,但依舊有許多缺陷,故而在多數情況下更多還是憑借采購人員的經驗來進行決策。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在快速發展,智能采購系統可以借助深度學習機制,針對用戶需求信息及各種文獻資源實現自動收集整合以及交叉比對分析,從而實現文獻資源采購系統的智能化。而在智能采購系統的建設過程中也要注意兩點:首先,要科學合理確定影響因素,實現圖書購買經費的最優化配置;其次,要全面收集分析開放資源,從而通過對資源的智能收集分析以及目錄交叉比對分析,為采購者提供參考信息。
(2)智能資源搜索。智能搜索引擎涵蓋技術廣泛,包含了自然語言處理和人機交互,以及數據挖掘與信息檢索等等,盡管現有的百度及谷歌等的搜索引擎都融合了以上的人工智能技術,然而,卻未有革命性的突破。從長遠的角度來分析,語義搜索和知識圖譜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將促進搜索引擎技術的智能化和個性化,以及場景化和交互變化的升級,主要體現在搜索依托的終端設備泛化和搜索請求理解方式的轉變,以及搜索運行場景體驗的拓展和搜索結果呈現技術的更加個性化和智能化,以及高效化。隨著搜索引擎的智能化,智能資源搜索系統在圖書館得到廣泛應用,主要體現為:首先,研發文獻資源借助智能問答系統;其次,拓展文獻資源借助搜索場景范圍;再次,整合文獻資源借助搜索數據來源;最后,優化文獻資源借助搜索呈現技術。
3.服務維度
(1)智能用戶教育。除了教育系統,圖書館在提高公民素質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全民閱讀的推廣已成為國家戰略,各類的閱讀推廣活動也在全國各類的圖書館如火如荼地展開,并收獲了良好的成效。基于此,各國的國民教育課程中,素質素養教育也被納入其中,國際閱讀協會甚至更名為了全球國際素養協會,并積極推動多元化的素養教育。從總體上而言,圖書館用戶教育培訓依舊采用人工培訓以及人與人交流互動的模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人工智能在用戶教育培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人工智能成為了人工智能和學習科學融合的一個全新的領域。未來人工智能在圖書館用戶教育中將會得到廣泛應用,主要體現在:首先,作為輔導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智能導師;其次,作為輔導教師承擔重復性工作的智能助手;最后,作為陪伴兒童成人閱讀學習的智能伙伴。
(2)智能管理服務。網絡時代的來臨,使圖書館實現了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及數字或網絡閱讀以及新媒體閱讀的蓬勃發展,也使得傳統圖書館服務的吸引力不斷下滑,用戶大量流失。另外,還有一些圖書館存在館藏陳舊、觀念守舊、功能不齊全等缺陷。在美國的一份報告當中甚至認為在2050年高校的傳統圖書館將會消失,這不得不讓我們認真思考傳統圖書館應怎樣實現轉變,畢竟這直接關系到圖書館的未來發展。尤其是在構建以人為本、注重人的需求的第三代圖書館被提出后將會更重視人性化、開放化和生態化等多元化素養的提升,由此激發社群活力。故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促進傳統服務的轉變,構建第三代圖書館已勢在必行。在未來的第三代圖書館建設中,人工智能技術將得到廣泛應用,主要體現在:首先,為開展精準信息智能提供服務;其次,為實施館內空間智能導引服務;最后,開展日常工作智能高效管理[3]。
三、結語
在人工智能技術被應用于現代圖書館的服務與管理中后,無論對于文獻資源建設,還是對于用戶的服務管理,都起到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人工智能圖書館不僅可以提供傳統的借閱與還書服務,還能基于大數據和語音識別與讀者進行互動,并在實現智能互動下,既可提供具有個性化的教育服務,也由此增強了學習黏性。
參考文獻:
[1]布和寶力德.人工智能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挑戰及發展趨勢[J].圖書與情報, 2017(6):48-54
[2]何立.人工智能與圖書館可持續發展[J].智庫時代,2018.137(21):129-130
[3]徐路.新技術支撐面向未來的圖書館變革——基于《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2017圖書館版》的分析與啟示[J].圖書情報知識,2017(5):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