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辛 西英俊 何玉羊 姚怡明 賈熾華 姜長青
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百姓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這令人欣喜的變化卻也給人們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近年來,各類與心理相關的社會問題頻發,抑郁癥、焦慮癥、睡眠障礙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這些現象仿佛警鐘一樣,在不斷提醒我們,既往的自我心理健康維護方法已經無法應對新時代的要求,獲得新的知識、提升更強的心理健康維護能力己成為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和心理學專業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與此同時,黨和政府對心理健康促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加強心理健康體系建設和社會心理健康服務”被多次寫入黨的文件和政府的議事日程。其中,2016年22部委共同頒布的《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中,明確強調了心理健康及服務的重要性,提出了要“培育心理健康意識,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的指導思想,設置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從戰略部署、服務體系建設、各類服務全面發展、人才隊伍培育、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務等多方面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值得一提的是,《指導意見》中提出“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認知合理、情緒穩定、行為適當、人際和諧、適應變化的一種完好狀態。心理健康服務是運用心理學及醫學的理論和方法,預防或減少各類心理行為問題,促進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心理咨詢、心理疾病治療、心理危機干預等。”這為我國心理健康服務和發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應時代呼喚,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于2015年啟動了聯合攻關的心理學重點項目《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測評工具及促進技術研究》。該項目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馬辛教授領銜,北京安定醫院、北京大學、中科院心理所、清華大學及北京陽光易德心理學應用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用專業團隊研發專業技術,構建體系化自我心理健康管理技術,通過網絡的形式使研究成果直接惠及百姓。該項目創造性地研發形成了一個量表、三項技術和一個平臺的研究成果。
1“一個量表”,是指研發一個本土化的心理健康自評量表。該課題首先通過多種科學研究方法,建立居民心理健康評價指標;然后圍繞此指標體系,按照嚴謹的研究方案,研發了《心理健康自評量表(城鎮版)》,并通過11990例北京居民的數據建立了該量表的常模。該量表在臨床實證階段己顯現出較高的有效性和敏感性,相信該量表會為百姓提供真實有效的心理健康評價。
2“三項技術”,包括自尊提升心理健康促進技術、壓力管理與情緒調節心理健康促進技術和人際和諧心理健康促進技術研究。自尊提升心理健康促進技術研究課題融合了認知行為、人本主義等多種不同的心理學知識及方法,為各類人群研發了相應的自尊提升促進技術。壓力管理與情緒調節心理健康促進技術研究課題則考慮到壓力和情緒問題的常見性和人群的適應性,從微型認知重構、接納承諾療法技術(ACT技術)、呼吸調節技術等多種心理學相關技術出發,構建了4套不同形式的壓力管理及情緒調節技術。而人際和諧心理健康促進技術研究課題也從個體不同的人際和諧水平出發,構建了3套為全體居民或有需求人群準備的人際和諧促進技術。此三項技術均考慮到不同人群特點、不同需求等因素,綜合當代前沿的心理學理論,力求生動活潑、簡單易行,研發出包括視頻、音頻、科普文章等不同形式的自我心理健康促進技術。其中各項技術和多項研究成果己在中外期刊發表。
3“一個平臺”,則是指構建承載項目研究成果的網絡平臺,該平臺包括互聯網版和手機版。平臺提供心理健康測評、相應提升技術及后期復測的全程心理健康管理服務。居民登陸網站進行心理健康測評后,不僅會得到測評整體和分維度的分數和解釋,還會得到自己在三項技術中需要提升的相關技能學習資料,而在進行一段時間練習后,可以再次進行心理健康測評,客觀了解自己的改變,從而協助其有的放矢地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水平。此平臺(http://www.bjjmxljk.com/)目前己進入測試環節,將在不久后正式上線供百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