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艷 黃志蘭

父親負責一天17個小時的工作,其他什么都不做,回家只會享受妻子為他準備的美食、咖啡和開水,出門的行李也是妻子幫忙收拾,稍不滿意就會暴打妻子。
曾經因為忘記燒開水而把妻子的手打斷了.女兒的學習不好,他就把女兒的吉他弦挑斷;女兒用母親偷偷買來的電腦上網,他就逼迫女兒把電腦摔了.自己工作調動,就要把女兒嫁給未曾見過面的男人,不征詢家人。
母親和女兒、小兒子相依為命。父親好像這個家庭里的奴隸主、訪客,他在的時候,死氣沉沉;他離開的時候,生機盎然。
家里還有一個姑奶奶,一個非常沉默的角色。
這部影片直接戳中淚點的就是家暴話題以及女性的崛起。
當你看見母親被打、父親無理的時候,你可曾試圖拯救母親,但是反而被父親一起打,或者拎到另一間屋里,不許參與此事?你可曾體驗那種愛莫能助的無助感,只能在一個角落哀嚎?
你的記憶里是否閃現出很多恐懼和憎恨,是否在心發誓,要遠離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男人?是否在心理上就只想靠自己的努力,帶母親離開父親?
你可能并不在乎是否喪失父親,你只要母親平平安安;你可能并不在乎離婚是否被人非議,你只要母親和自己不再被打;你可能并不在乎那個暴力的男人離開你們之后怎么生活,你只要自己和母親生活得好就行了。
在那個當下,孩子和母親形成了聯盟,父親被隔離了。
若干年后,你未必能從暴力的陰影中走出來,也未必能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待那個暴力的父親。當有一天,你成長了,你就會從和母親的共生視角里爬出來找到那個真正獨立而客觀的自我。
但不管如何,一個孩子能夠存活下來,一定要感謝這個家庭里一直呵護她、支持她的母親。
忍,成就了女兒的自由說
為什么尹希婭那么能干,那么能說會道?
她有關于夢想的大道理,也有關于“先有雞,先有蛋”的道理。
母親對她是既欣賞又無奈。聰明善辯的女兒很可愛,可是她沒有辦法完全滿足女兒的需求。唯有依靠丈夫的家,才能有現在的茍且,所以她對丈夫的暴力罵不還口、打不還手。
父親不在家的時候,母親和女兒的話很多,她們互相傾訴,互相療傷,克服心里的恐懼,釋放內心的壓抑。
然而,女兒并不真正地懂母親,她覺得母親像個孩子,膽小又懦弱,所以她就變得強大,敢于反抗,敢于戰斗,敢于表達,想要保護母親。
其實,母親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能做的是什么,什么時候做。
正是因為母親的忍,成就了她暢所欲言的自由。女兒的獨立和自由是母親所希望看到的,也是母親自己不曾實現的愿望的代償。自由,是每個重男輕女社會女性的渴望,如果自己實現不了,一定會傾盡全力讓孩子實現。
這就是她后面偷偷做了很多事情的最初的心理機制——代償!
偷,觸動了女兒感恩的心
她偷偷地生下了女兒,并勇敢地回到家庭,卻從未提及此事,并要求女兒感恩。這是一位母親無償、無條件的愛!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她也不想讓女兒因為這一點而心生內疚,她希望女兒可以有自己的道路走。
她偷偷賣掉父親留給她唯一值錢的金項鏈(在丈夫眼里,是體面拿得出手的一條),默默支持女兒的音樂夢。因此,又被丈夫暴打。
她偷偷地買來電腦,讓女兒可以借助互聯網,戴上罩袍遮住臉偷偷地唱歌,把自己音樂作品上傳到網上,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母親的智慧并沒有在長期的家暴中流失!
偷偷的背后是茍且,是沒有收入來源的悲哀,同時也是支持女兒實現夢想的動力在推動一個母親默默奉獻。
這才讓不可一世的女兒,看到了自己的魯莽和沖動,自私和狹隘,也才生發感恩之心。原來她的肆意言論,她的做夢自由,都有一個人在默默地付出,放棄了很多來成就她。
她決定為母親放棄一次,不再執著明星夢,安心讀書!
挺,換來了女兒的同理心
機場的告別與回擊,看了大快人心,也博得了很多感動,它宣告了女性的崛起。
母親鎮定自若地告訴父親:“這把吉他不是垃圾,是尹希婭的夢想!勸你一句,這里都是監控,如果你敢在這里打我,我就調錄像下來上傳到尹希婭的優兔網上,讓你前途盡毀!”
她終于在離婚協議上簽字了,還頭也不回地領著兩個孩子離開了機場,留下孤獨的暴力父親和孤老的姑奶奶!
“站出來”不是不會,而是時機未到;“忍辱偷生”不是懦弱,而是智慧。
所以,女兒在頒獎典禮上說:“媽媽她不是傻子,她是一個天才;她不是膽小鬼,她是一個戰士;她不是孩子氣,她是世上最好的媽媽,她才是真正的神秘巨星。”
女兒從任性到理解,從操控到接納,從執著到柔和,都被母親深深地影響著。女兒因為母親的“忍”“偷”“挺”而更能理解女性的母愛和韌性,母親通過女兒的反叛、真實、自由而注入了力量。最終兩個人都得到了心靈和身體的自由。
共生的母女彼此成就,暴力的父親孤獨終老!
從共生中爬出來
共生有一個弊端,就是女兒看世界的角度會因為母親而變得狹隘,因為信息的輸入全部來源于母親,她只能看到母親讓她看到的部分,看不到另外一面。
就像音樂人庫馬爾,眾人都看到他的“浪”和“騷”以及對婚姻的不負責任,但是他對于孩子天賦的尊重以及熱心腸的善意,也都通過幫助尹希婭成名得到了印證。
曾經的我,對于父親的認知也是不講理、暴力、不顧家,有過憎恨,想過逃離,心里一直感激母親一次次地從父親手下救出我。
后來經過很多心理成長,我發現,我發展了自己的勇敢和無畏,那是父親的暴力所錘煉的;我也發展了我的自由,那是母親傾盡生命呵護的。我將它們視為生命的禮物,并感恩父母饋贈于我生命的特質。
我知道,我曾經和母親穿一條褲子,喪失了真實的視角,我并未真正地看見過他——我的父親,看到他的無奈,看到他的痛苦。如今,我用心去看,看到了他的堅強、他的勇敢、他的支持、他對于才華和事業的尊重,對于闖蕩和冒險的承擔。他不是兒時母親說的一無是處!
我原諒了他,也放下了心中的怨。“
所以,真正的自由是脫離共生,用自己的視角看待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理解他們的不易,看到他們的盡職,也接納他們的缺點,將父母以及他們在養育過程中使我們練就的特質珍惜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