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室進來母女倆。
母女倆長得很像,衣著打扮也相似,都身材修長,著裝得體,面容姣好,畫著淡妝。是母親陪女兒來看診的。
女兒叫小潔(化名),今年二十七歲。“大夫,我有暴食癥。”剛剛坐定,小潔開門見山地說到。
我點了點頭,示意小潔繼續往下講。
“我比較在意身材,剛開始就是減肥,減到了90斤,是我比較理想的體重,當時很開心,可沒過多久,我就發現我吃東西不知饑飽了。每次一吃就停不下來,直到吃到肚子脹得不行了。并且,我特別愛吃甜食和高熱量的食物,蛋糕、巧克力、餅干、還有……”
“她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我女兒一年多前一個人在H城市工作,她自小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這個工作離我們這么遠,我們家長也照顧不到……”坐在一旁的母親突然打斷了小潔的敘述。
“媽,您讓我自己說。”小潔看了母親一眼,繼續描述著她吃的那些食物。有時是五六個面包,有時是三四份蓋飯,各種餅干、糖果、巧克力、蛋糕不計其數,上周還一次性吃了十幾塊月餅。
“你可以吃下這么多東西,你的身材是怎么保持的呢?”我問。
“唉,其實已經長胖了很多。這一段時間體重是96斤,昨天又暴食了,今天到了98斤。說起來很慚愧,因為擔心發胖,以前每次吃完我都用手摳嗓子.讓食物吐出來;我還會喝減肥茶和瀉藥讓自己快一點排出去。我常常會在暴食的第二天不吃東西,可早飯、午飯可以忍過去,但到了下午,我滿腦子都是各種各樣的食物,根本不能做任何事,然后像發了狂一樣到小賣部或蛋糕店大采購,有時點好幾份外賣……然后我就像個餓狼一樣,把這些統統吞下去,有時還沒有走回宿舍就吃完了,然后,然后就跑到廁所催吐……其實每次都特別痛苦,覺得自己真是造孽,每次都發誓這是最后一次,但每次過后都有下一次。開始時,可能一周一次,慢慢地就失控了,兩三天就暴食一次。”小潔說著,淚水在眼眶中打轉,“我媽這兩個月過來陪著我,當我想吃時,她能管我,但我會跟媽媽發脾氣,我也知道不應該,但我實在是太想吃了……有時我還是會偷偷吃,或者下班了不回家在外面吃很多東西吐完再回去……”
“后來,我也上網查,了解到暴食催吐對身體影響太大了,就控制著不吐了。然后就覺得自己每天體重都在增加。每天都靠吃瀉藥。”
“你現在月經情況怎么樣呢?”
“我月經有一年多沒來了,怕吃西藥有激素對身體不好,就看中醫調理,這個跟暴食癥也有關系嗎?”
“是的,按照你的身高165cm,你現在的體重也是偏輕的,會出現內分泌紊亂,月經不調。”
“原來是這樣啊。我現在心率也慢,血壓也低,總覺得頭暈、心慌,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我為小潔測了測心率,一分鐘只有50次。
“大夫,我女兒就是心理問題吧,我就覺得我女兒工作壓力太大了,她從小就內向,不愛說話,也不會跟人相處,從小到大都在我們身邊,現在她一個人在這里我們特別不放心,我就想讓她辭了這份工作,我帶她回家,我們好好照顧她……”母親邊說邊抹眼淚。
“小潔,聽了母親的話,你怎么想的?”我問。
“我……我……”小潔看了看母親,又看了看我,慢慢低下了頭。
我說:“小潔,小潔媽媽,小潔的這種情況是比較典型的神經性貪食癥。現在小潔對食物處于完全的失控狀態,它已經對身體健康帶來了許多影響,比如停經、心動過緩、便秘、反流性食管炎等等,還可能有一些你們沒有注意到的損害,比如牙齒受到胃酸的侵蝕、咬肌和腮腺肥大、胃炎等等;也給生活帶來了很多困擾和痛苦、包括心情的低落、煩躁、發脾氣,影響了工作和人際交往,因此這是需要治療的一種疾病……”聽我說著,小潔趕緊摸了摸自己的臉頰。
“大夫,我女兒能不能保守治療,她還小,才二十七歲,她腦子很正常,沒有瘋,你能不能給她心理疏導疏導?”聽說需要治療,母親急切地打斷了我的話。
“我也不想吃藥,我怕,我怕藥物有依賴性,也怕藥物讓我腦子變笨……”小潔也有點著急。
“小潔,小潔媽媽,神經性貪食癥是一種精神疾病,是需要治療的,但是治療不完全等于藥物治療,小潔需要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現在小潔對食物失控,提示她已經出現了大腦神經遞質分泌不平衡,如果單純心理治療,可能前幾次也不會有太明顯的效果,還容易打擊治療的信心。而藥物治療剛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現在的藥物都比較安全,如果吃完藥就讓人變笨,藥物也不會被允許生產出來,是吧?其實,藥物就是用來調節紊亂的大腦神經遞質的,就像你的月經不調,也需要用藥物調整一樣。用來治療神經性貪食癥的藥物,沒有依賴性,按照醫生的建議吃藥,也不存在依賴性的問題。”
“如果是那樣,我不排斥藥物治療。”小潔說。
“小潔媽媽,您別著急,其實像小潔這樣的年輕女孩子得這個病的人有很多。就像剛才您說的那樣,一年前小潔工作生活環境發生變化,工作壓力大,可能會誘發這個疾病,小潔說的減肥,也是這個疾病的另一個誘因。我剛才說的,小潔大腦的神經遞質發生了變化,也是這種疾病的一個原因,當然還可能有其他我們還沒有弄清楚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小潔的性格比較內向、依賴、不善交際,這個性格也是這個疾病的重要影響因素。我注意到剛才您提出要帶女兒回老家照顧她,這是小潔的意愿,還是您的想法?您對女兒的關心和愛護大家都能理解,但從長遠來看,這樣做對小潔未必是好事,小潔不可能一直在家長的保護下生活,總有一天她要獨立,在這之前,她需要學會如何照顧好自己。一年前小潔到H城市工作,一定有充足的理由,現在小潔回老家也不一定有利于病情恢復,我建議你們回去好好商量商量再做決定。”
母親聽我說著,抹著眼淚不住地點頭,小潔也靜靜地望著我,連連點頭。
最后,我給小潔開了處方藥物,預約了復診時間,并推薦了一些心理治療資源。
一天的門診結束后,我腦海中依然浮現出那對母女倆,27歲的女兒看上去像個十來歲的小女孩,在母親看來女兒也只是個小孩子。在很多進食障礙的家庭,父母對子女過度保護,把自己的意愿放在孩子身上,是疾病的一個發病因素。母女之愛,有時是支持,有時也可能是一種牽絆。
知識鏈接:
DSM-5神經性貪食癥診斷標準
● 反復發作的暴食。暴食癥發作以下列2項為特征。
在一段固定的時間內進食,食物量大于大多數人在相似時間段內和相似場合下的進食量。
發作時感到無法控制進食。
● 反復出現不適當的代償行為與預防體重增加,如自我引吐,濫用瀉藥、利尿劑或其他藥物,禁食,或過度運動。
● 暴食和不適當的代償行為同時出現,在3個月內平均每周至少1次。
● 自我評價過度地受身體的體型和體重影響。
● 該障礙并非僅僅出現在神經性厭食的發作期。
嚴重程度
輕度:每周平均有1-3次不適當的代償行為的發作。
中度:每周平均有4-7次不適當的代償行為的發作。
重度:每周平均有8-13次不適當的代償行為的發作。
極重度:每周平均有1-4次或更多不適當的代償行為的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