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翠瑛
摘 要: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更是長期以來讓學生最感頭疼的事。眾所周知,表達能力是語言實踐的重要工具,是體現語用特點的最直接最基礎的方式,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寫話教學,可使學生在表達的反復實踐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發展智力。
關鍵詞:作文教學;寫話教學
關于寫作教學,眼前不禁浮現出五年前第一次上作文課時的情景。當時所講的主題是寫一處景。講完那節作文課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文教學真的很考驗老師,而寫作文更加考驗學生。從那時開始我就深刻地體會到寫作基礎一定要在低段就開始認真抓。否則真的是:寫作難,難于上青天!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近幾年基本上都在低段教學,根據低段孩子的特點和平時的教學實際,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心得。
一、腹有詩書氣自華,書香文海多浸潤
最是書香能致遠!關于寫作的秘訣,古人杜甫給了最好的回答:“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簡短的一句詩給我們道出了要提高寫作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語文學習就是要多讀書,讀好書。肚子里有東西了,寫起來就會得心應手。看的書少,寫作就像擠牙膏,苦不堪言。這正如人們常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由此可見,讀書對于寫作的重要性。
二、不動筆墨不讀書,讀寫結合勤練手
萬丈高樓平地起。雖然寫作文是從三年級開始的,但是一二年級可以在平時適當進行寫話訓練,為將來寫作文打基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功夫下在平時”。平時就有意識地讓低段的孩子練寫“三素句”( 誰 ,在哪兒 , 在干什么)、“四素句”( 什么時間,誰 ,在哪兒,干什么)、“五素句”( 什么時間,誰,在哪兒,干什么,結果怎樣或心情如何)。寫作的內容就是學生平時的生活,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定會為學生今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還有練寫10種基本句式:例如:“……有……”、“……在……”、 “……是……”、“……把……”、“……被……”、“…… “……想……”、“……說……”等等,這些都要指導學生學以致用,老師要及時指導評價。
在平時的語文課上,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動筆做簡單的讀書筆記。例如:從字、詞、句、段開始訓練學生學習圈、勾、標、畫。學完一篇課文,讓孩子簡單說說自己的感受、體會,學明白了什么。哪怕是記住并理解了一個詞語,也可以把這個詞語記在書本上。這樣堅持不懈,久而久之,一定會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孩子能夠從語文課中扎扎實實地有所得,能生成屬于自己真實的理解和體會。
三、我口定要說我心,做個理想說話人
語文老師上課老師更應該把話語權交給孩子,多給孩子創造表達的機會和情景,例如:在教學拼音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試著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事實上,小學低年級作文能力的培養,就應該從看圖寫話訓練起步,看圖寫話是作文最初步的訓練方式,是培養剛剛進入小學的孩子的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當然,也可以讓學生嘗試寫一段話,或者在班級進行一句話“日記接龍”游戲,或者是寫周記。堅持寫日記是積累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小學低段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的內容廣泛,學生寫作的自由度高,可以寫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可以寫自己的喜怒哀樂,這樣學生就有了一個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表達的空間,能夠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還有單元最后的“口語交際”就是很好的訓練材料,寫對孩子來說可能有點難度,但是引導孩子說清楚自己要表達的意思,這就為寫作訓練降低了難度,這樣先說再寫,由簡入難,逐步加深,這樣以口頭表達為書面寫作打基礎,以書面寫作促進口頭表達更規范。二者相互結合,共同提高。
總之,孩子做個理想的說話人,家長要努力做個理想的聽話人。平時鼓勵孩子抓住每一次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剛開始學習表達的孩子來說:多說是有益的,先以口頭表達訓練學生把話說通順,流暢,完整,有序,再逐步轉化成為小寫話。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善于模仿,喜歡表現自己,凡事都要問個為什么,具體思維占優勢,但是由于沒有經過說話訓練,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常是前言不達后語,跳躍性很強,有時重復,有時帶有語病。在訓練時不能操之過急,開始的要點不應過高。
四、處處留心皆學問,采精擷貝多積累
寫作的秘訣其實說白了就是:一雙亮眼睛,發現身邊事;一顆敏感心,體悟身邊事;一支小妙筆,記錄身邊事。我們常常說:“厚積方可薄發。”語文學習更是如此。我們的語文教材幾乎每個單元的語文園地中都有一個模塊是:日積月累。由此可見,語文學習更像是一個在沙灘上撿貝殼的過程。只有用心挑揀到漂亮的貝殼和海螺,才能穿出美麗的項鏈。作為老師,要鼓勵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習留心積累寫作素材。比如:過年看到家家戶戶門上貼的春聯,可以讀給孩子聽,比如:中秋賞月時和孩子一起品讀關于月亮的名篇佳作;再比如:現在電視上有很多語文學習的節目:像《漢字聽寫大會》,《中華好詩詞》,《漢字英雄》等等都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和平臺,我們可以趁機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多留心學習語文知識。
五、巧用教材夯基礎,親子共同譜佳篇
重視文本是新課標的要求。其實我們的語文教材就是最好的范例,里面收錄的課文、兒童詩歌、古詩、小短文都是精華,在字詞句方面的運用方面都是很考究的,很多課后題都要背誦課文,積累詞句,老師要督促孩子熟讀成誦,適當摘抄好詞佳句,最好是能當堂完成,為以后的寫作打好基礎,積累鋪墊,以后再寫作時“有話可說,有詞可用”。這樣日積月累,最終量變達到質變,學以致用,模仿課文形式寫作。因此平時的熟讀吟誦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寫作能力的提高和習慣的培養,除了學校老師的指導點撥,還離不開家長及時跟進。只有家長的積極督促配合,孩子的認真努力,老師的悉心指導才能達到效果。尤其是在孩子剛開始寫話時,拼音報和每學期學校給孩子們推薦的必讀書目都是很好的讀寫范例,家長們應該讓這些寶貴的讀寫素材物盡其用,而不是束之高閣。老師可以建議家長每天抽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共同閱讀,一起書寫。比如:親自一起讀書看報,讀完互相聊一聊書里書外的故事,寫一句簡單的感受和評語。每天回家讓孩子把在學校一天的見聞趣事給家長說一說,多與孩子談心聊天對孩子的表達和寫作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在每次寫話之前,也讓孩子先把要寫的內容說一說。然后再慢慢訓練孩子把口頭表達的內容轉化為書面表達,及時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再耐心地給予孩子指導點撥。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假以時日,定會看到孩子的改變和提高。 其實,最好的陪伴就是與你共讀,親子共讀,其樂無窮。
六、想方設法激興趣 ,趁熱打鐵效果佳
關于低段孩子的閱讀寫作興趣的激發和維系是我們每個語文老師應該要努力研究的方向,讀寫習慣的培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見成效。老師要多想一些能激發孩子學習興趣上的好方法。比如:多多表揚、實物獎勵、家校合作、親身示范、親自共讀、師生共寫等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來激發并維系孩子寫作的興趣。除此之外,學生剛開始寫話時,老師一定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嘗到讀寫的甜頭,引導孩子把令他們難忘或者快樂的事情及時記錄下來,比如:過生日、過年過節、遠足旅行、比賽演出、各種第一次之類印象深刻情或是感強烈的事件,第一時間以作文或日記寫話等形式寫下來,趁著興之所至時記錄起來比較流暢,不要等到意興闌珊了再讓孩子為了去完成任務而絞盡腦汁去應付差事。簡言之就是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不會的字用拼音代替或查字典,也可以配上圖案),還要定期進行展覽、獎勵、表揚,以維系學生寫話的興趣。其次,剛開始寫話時,不要急于求成,要注重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指導,如:標點符號的運用,段落書寫的格式等,讓學生扎實的掌握寫作技能。教師要讓學生感到寫作是一次有趣的、放松的交流,有了快樂,向它暢談,有了煩惱,向它傾述。在快樂的自主的狀態下提升寫作能力。
小學低年級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小語課堂教學的重點。作為語文教師,如果重視訓練,會為學生中高年級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事實上,寫作對于很多孩子來說是最頭痛的事,但是俗話說的好:“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孩子在寫作上不得法,硬著頭皮去寫,寫成記流水賬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要想讓孩子在寫作方面妙筆生花香滿園,恐怕老師們還是要費一番功夫的。語文作為一門學科,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愿我們的語文老師扎扎實實教會孩子能說會寫,掌握好漢語這門藝術,用好這門語言。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3]《小學語文教師》,電子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