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芳
最近在給一些幼兒園教師培訓,當被問到她們對自身職業的感受時,她們就像都經歷了同樣的培訓一樣,回答:感覺自己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保姆”,毫無社會地位。
我想這可能與近年來發生的“攜程虐童案”“紅黃藍”等幼兒園事件有關,讓群體對幼兒園教師素養與層次有了更多的了解,這些千里之外的事件發生時,每位父母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各種焦慮,開始關注孩子的幼教是否會體罰(言語、行為),擔心孩子會在幼兒園有不堪的遭遇。
這導致父母們對孩子是否能受到良好教育的期望降到了最低值——平安、健康。換而言之,對教師們的要求也低到了類似一個合格“保姆”的期待,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獲得基本的生存保障。
但我也曾經接觸過一些小型家庭幼兒園的教師和創辦者,大都是從其他行業轉向幼教職業,他們對這個職業充滿著熱情,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可以成長自己,常常在一些兒童教育、兒童心理學的工作坊看到他們如饑似渴地學習。據了解,他們的薪資并不會高于那些大型私立或公立幼兒園的老師,并且許多學習是他們自掏腰包的主動行為。
為什么有些人會如此不開心,有些人卻樂此不疲呢?以下的一些思考和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一些工作中充滿疑惑與不快樂的教師。
1 你要先問自己是否愛小朋友?
這既決定你能否快樂地從事這項工作,也決定你能否在工作中取得成效。從事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帶來的快樂不亞于與自己心愛的人結合。
若是你不愛小朋友,并且無法享受與他們共同游戲帶來的快樂,每天的感受是被迫與孩子相處,這種感覺像與一個不愛的人整天在一起還要同床共枕,這樣的生活想必除了痛苦,還是痛苦。畢竟,一名幼兒園老師再怎么拼也是發不了大財的職業,用這種咬牙堅持的精神隨便去干點啥可能都會比這兒強。
你若愛娃,就會與孩子一起體驗成長中的美好,孩子的世界干凈簡單,他們的情感任性直接,走進去,就像是毫無防衛的楚門世界。
長期與孩子工作可以讓你永葆青春,前提是你愛他們。
2 你要學習兒童心理學。
對孩子僅僅喜歡是不夠的,而幼兒教師的能說會唱也漸漸無法滿足父母對孩子基礎教育的期待,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情商對于一個兒童全面發展的影響,比起各項技能的學習他們更注重孩子的個性形成和心理健康。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你必須知道自己還承擔著幫助孩子(3-6歲)經歷人格發展最重要階段的任務。
如何知道這個過程是怎么發生的呢?除了與孩子在一起的經驗可以幫助你理解他們之外,了解兒童心理,系統地發展心理學是重要的捷徑。雖然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都不一樣,但經過人類百年來的研究與實踐證明,人格發展如同植物生長一樣,是有規律的。對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把握可以幫助你了解個體的差異性,找到解決不同兒童呈現出問題的辦法。
而對于工作困難的突破帶來成就感,會加深你對職業的投入和熱愛。
3 拓展知識面,擴大眼界。
雖然大部分年輕的幼兒園教師在琴棋書畫等才藝方面基本都能占據一長。但作為幼教老師于此是遠遠不夠的,廣泛的知識結構和素養也非常重要。
幼兒階段的孩子往往是在生活或游戲中認識世界,發展認知的。他們對世界充滿著好奇,探索的欲望在這個階段尤為強烈。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民整體知識文化水平的提升,每個家庭對于兒童基礎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他們在孩子出生起就會構建有利于認知發展的環境和條件,許多孩子自幼跟隨父母旅行,增加見識的同時也產生越來越多的疑惑,因為對老師具有無所不能的理想化幻想,會使得他們將許多的疑問拋向老師。
幼兒園老師擴展自身見識可以保護孩子探索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與孩子世界融合中獲得不一樣的體驗。
4 更新對幼教職業的認識、調整角色定位。
我不贊同幼兒園老師把自己比作孩子的媽媽,又或者要求自己像媽媽一樣對待這些別人家的孩子。盡管會有一定的情感聯結,但若過于牽扯影響你的正常生活,則需要你花點時間認真思考:是什么讓你把別人家的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
在你的內心需要清晰地認知:媽媽就是媽媽,媽媽有媽媽的角色定位和不同于他人的情感聯結;教師則是具有教師的功能與職責。
教師只是你的一項滿足生存需要,通過不斷提升職業技能取得成就,從中獲得自身價值體現的職業角色。這與你去從事其他職業本質上沒有區別。它既不是你的職業生涯終點,也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順便復習—下:幼教大綱《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教的工作總目標是“為幼兒的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兒童是你的工作對象,各種教學方法是你的工作手段,你要很清楚該項工作的核心是在遵守職業操守的基礎上達成此階段兒童教育目標,形象點的說法就是:你要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要怎么做,最終要做成什么樣子。
劃清生活與工作的界限,你不必要二十四小時回復家長的需求,把工作合理安排在八小時當中,業余的時間你可以用來娛樂、戀愛、學習、做自己孩子的媽媽。
簡單點說:如果你把所有的時間都交給了這個職業,那么你需要做出調整,你有了快樂的方式才會知道如何給孩子帶來快樂。
你會游戲,才能與孩子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