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雪彤
摘要:國企要進行發展,就必須進行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同時,對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行研究是企業財務管理和營運資金管理研究的核心內容。在現實中,改革存在大量的交易成本,這些交易成本的發生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資金運營效率都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明晰產權的成本、監督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率越大,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資金運營效率越高;代理成本、協商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率越大,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資金運營效率越低。
關鍵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資金運營效率;交易成本
一、研究背景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產權分屬于不同性質所有者的經濟形式,從微觀企業的角度來看,混合所有制經濟主要是指單一企業內部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中國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研究中心協同創新回顧及2014年論壇綜述上表示,對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行研究顯然理應成為企業財務管理和營運資金管理研究的核心內容。在現實中,改革存在大量的交易成本,如產權制度的不明晰所帶來的交易成本,委托代理產生的代理成本,達成一致之前交易雙方討價還價產生的協商成本,監督企業和員工行為產生的監督成本等,這些成本的發生無法避免,有些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這些交易成本的發生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資金運營效率都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那么,國有企業的交易成本對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資金運營效率影響程度如何?
二、關鍵概念界定
(1)混合所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產權分屬于不同性質所有者的經濟形式,從微觀企業的角度來看,混合所有制經濟主要是指單一企業內部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2)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泛指所有為促成交易發生而形成的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人們自愿交往、彼此合作達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一人關系成本。從本質上說,有人類交往互換活動,就會有交易成本,它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3)資金運營效率:資金運營效率是指企業運用有限的資產,在不斷周轉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營業收入的能力,而反映企業資金運營的流動性的主要因素有: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
三、研究過程及研究結論
(1)研究過程
本文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國有企業這一具體領域,通過對企業的資金運營效率水平分析,并確定所要研究的交易成本種類,進而研究交易成本對企業資金運營效率的影響效果。本文將2000年到2007年國企改革作為研究期,選取若干企業為進行研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相關性分析,確定并且得出回歸的結果。其中,將企業的資金運營效率水平(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作為被解釋變量;將明晰產權成本占總成本比率、代理成本占總成本比率、監督成本占總成本比率、協商成本占總成本的比率作為四個解釋變量。
(2)研究結論
1.明晰產權的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率越大,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資金運營效率越高。不同的權利界定和分配必然會帶來不同效益的資源配置,明確國有企業各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所花費的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率越大,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以下簡稱“三指標,)越高。
2.代理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率越大,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資金運營效率越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產生了委托代理,但經理人可能最大程度追求個人薪酬而損害企業和所有者的利益。處理代理問題所花費的成本占總成本的比率越大,三指標相對變低。
3.監督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率越大,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資金運營效率越高。威廉姆森在研究影響交易成本的因素時發現,決定交易成本的因素既包括資產專用性等客觀因素,也包括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等人的因素。由于人的機會主義行為的存在,導致了交易活動的復雜性,企業相應也得付出一定的監督成本,其總成本的比率越大,三指標越高。
4.協商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率越大,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資金運營效率越低。當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有合作意愿后,雙方會對具體合作或融合方案進行討價還價,產生的協商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率越大,三指標越低。
四、意見與建議
政府應該進行配套機制改革,改善市場環境,減小國企產權改革阻力,降低不利成本,如明晰產權的成本,促進改革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要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而實現政企分開,使民營資本的效率得以真正發揮,在明晰產權基礎上提高國企經營績效。
企業要加強內部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引入績效評價體系,監測企業內部的運行情況,合理控制成本,調節主要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例,進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國有企業資金運行效率;進行企業內部領導體制改革,協調不同產權之間的關系,降低國有和私有之間的內部矛盾,使資本的所有者、經營者以及監管者真正到位,并以各自的權利為邊界承擔責任,做到相互獨立并各盡其職。
參考文獻
[1]王儲,王峰娟.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資產定價問題--以中石化銷售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為例[J].財務與會計,2015(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