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攀 沙四花
摘要: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企業的銀行信貸融資存在較大的困難,銀行為了避免信貸融資中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難以實現與企業的商業信貸融資配給,這就使企業轉向一種以“軟信息驅動”的商業信用融資模式,它相較于銀行的“硬信息驅動”的融資更具有優勢,為此,成為了企業外源性融資的重要渠道和途徑,要重點分析企業商業信用融資的影響因素,更好地推動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商業信用;融資約束;信息效應
企業信用的缺失對企業的健康發展有著直接和深遠的影響,最為重要的是影響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任何一個企業要做成一筆買賣都要付出相應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這就是企業在交易中付出的成本。目前,一些企業因資金沒有歸還銀行,最終使銀行的信貸變為不良貸款,損害了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良性循環。長此以往,金融機構對企業必然缺乏信任。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到底出在哪?
在關注融資約束的經濟后果同時,其融資約束的影響因素受到了學術界和實務界的廣泛關注。
(1)政企關系
國營企業與政府的關系是“微妙之致”,其經營業績也可以間接的說是政府相關人員的政績,同此也因為政府對國營企業的特別“呵護有加”及對其資產的“倍加珍惜”使得國營企業“依舊存在”且“持續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資者和債權人對該企業的信心。通過研究表明,相比無政治關聯的企業來說,在我國具有政冶關聯的企業通常能夠獲得信貸機構的青睞,也因此受到外部融資約束的可能性較小(余明桂,潘紅波,2008)。一般而言,高質量的政府往往會通過增加在信貸機構的短期借款或長期借款以及外商雇[接投資等經營或財務方式降低企業面臨融資約束的機會或者程度。于蔚等(2012)基于信息效應與資源效應分析基礎上實證研究發現政治關聯有助于中國企業擺脫融資約束。
(2)發展大環境
在不同的制度環境和信息環境下進而企業所面臨的融資約束的嚴重性就可能不同。曾萍和呂迪偉(2014)認為更好的信息環境和制度環境可以更好的緩解企業所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和代理問題,進而更好的緩解企業所面臨的外部融資約束。政府是市場經濟中“有形的手”,其主要是采取不同的政策來應對市場變化,以達到刺激或者平衡市場經濟的平衡增長。當經濟處于繁榮或增長時期時期,政府會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以此來增加貨幣的供給,拓寬企業的外部融資渠道,相對較低成本的獲得足夠的融資;相反,當經濟處于衰退或者下降時期,政府會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以此來減少貨幣的供給,從而加大資本市場的摩擦和資金流量,且公司面臨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使得企業的融資難度不斷加大和融資成本也不斷提高。
(3)產權性質。產權性質會影響企業對外獲取資金的能力。跨國公司或外資企業由于規模、技術或管理方面的優勢,能夠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較為容易地獲得發展資金的支持,國有企業因有政府作為后臺,受到政府財政的支持,投資風險低而受到投資者以及金融機構的青睞,故這兩類企業相對于民營企業來說面臨的融資約束較小。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應對策略
(1)增強企業自身資金積累,提高企業自有資金率士曾強企業自身資金積累,提高企業自有資金率和經營管理水平,以改變企業信貸資信能力,從而改變自身的融資環境。
1.企業應根據市場的變化,對產品進行改良和革新,并不斷加強對新市場的開發,增加銷售收入。
2.應引進先進技術及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改善企業生產管理。
3.企業應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盡快回籠資金增加流動資金。
(2)改善并發展商業信用融資
商業信用是中小型企業融資的一種傳統的方式。它屬于短期負債融資,一般是以良好的商業信譽為基礎,并經常運用于業務聯系緊密、關系十分固定的合作企業之間。在現有狀況下,改善并發展商業信用融資體系的辦法有:
1.充分發展企業之間縱向經營紐帶關系,與生產經營的上、下游企業結成松散的經營聯盟,并通過這種縱向關系發展商業信用。
2.與外貿中介機構結成緊密關系,如以資本為紐帶的工商貿企業集團或固定的伙伴關系。
(3)進一步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提升中小企業的信用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中小企業發展有穩定、可靠、持久的資金投入,很好地解決其發展中的資金困難問題。當然,作為信用擔保是國際上公認的高風險行業,因此應采取嚴格的措施,識別、防范、控制和分散金融風險。一是提高市場準入條件,對擔保機構、擔保從業人員、注冊資本金等做出嚴格規定。二是建立全社會性的企業信用系統,使得誠信企業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在資金取得時享有優先權和優惠。
綜上所述,基于當前我國金融體制還不夠完善的背景和現狀,企業由銀行中獲取信貸的可能性較小,導致企業陷入融資困境,這就使大多數企業選擇相較于銀行“硬信息驅動”更為優越的“軟信息驅動”融資方式,成為企業融資配給的重要渠道,可以從組織層面和個人層面兩個方面分析影響企業商業信用融資的因素,以更好地推動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明桂,潘紅波.政治關系,制度環境與民營企業銀行貸款[J].管理世界,2008(8):9-21.
[2]曾萍,呂迪偉,劉洋.技術創新,政治關聯與政府創新支持:機制與路徑[J].科研管理,2016,37(7):17-26.
[3]陸正飛,楊德明.商業信用:替代性融資,還是買方市場?[J].管理世界,2011(4):6-14.
[4]石曉軍,張順明.商業信用、融資約束與效率影響[J].經濟研究,2010(1):1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