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添霖
摘要:自資本市場存在以來,無論是發展成熟的西方資本主義市場,還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財務報告舞弊現象都層出不窮。本文主要根據會計舞弊問題的理論基礎,研究舞弊產生的原因,總結舞弊采用的主要手段。
關鍵詞:財務舞弊;舞弊理論基礎;舞弊動因;舞弊手段
一、舞弊問題的理論研究基礎
(1)GONE理論
GONE理論是由伯洛格那等人在1993年提出的,也是在美國流傳最廣的理論之一。該理論認為會計舞弊由G(Greed)、O(Opportunity)、N(Need)、E(Exposure)4個因子組成,四因子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需要”因子。公司有股票上市、增發新股的需求,公司管理層有達到預期財務指標,進而提升個人薪酬的需要等,這些都容易導致公司財務舞弊問題的出現。
“機會”因子。公司內部控制的漏洞、公司內部管理層對于信息的絕對知情權等,這些都為舞弊的發生提供了機會。
“暴露”因子。當舞弊問題不易被發現時,或當舞弊問題就算被發現當事人也不會受到重罰時,舞弊者容易產生僥幸心理。
“貪婪”因子。這涉及到道德問題,舞弊者往往內心貪婪,沒有太強的法制觀念。
(2)舞弊冰山理論
冰山理論把舞弊比喻為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為外界所知的只是冰山一角(如組織目標、等級制度等),更加龐大的危險部分(如感情、價值觀念等)隱藏在海平面以下。此理論強調內在化的因素更應引起注意。
(3)舞弊三角理論
舞弊三角論由美國注冊舞弊審核師協會的創始人史蒂文·阿伯雷齊特提出,他認為企業舞弊的產生是由壓力、機會和自我合理化三個要素組成的。其中,壓力可以理解為公司上市發股的需要、管理層績效考核的需要。機會是內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以及信息的不對稱性。而自我合理化則類似于舞弊者內心對于舞弊行為進行的自我安慰。三種因素相互影響,缺一不可。
二、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的原因分析
(1)道德風險
《蕭條經濟學》的作者克魯格曼指出:“目前經濟制度唯一不能解決的就是道德風險問題。”有分析顯示,道德風險占舞弊風險因子的23.6%左右。道德風險即為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對他人產生不利影響的行為。財務報告信息提供者作為掌握財務信息較多一方,一旦道德缺失,意志不堅定,在很多情況下會通過虛增利潤等手段對于市場參與者進行誤導、權益侵害等,進而破壞資本市場的穩定性。
(2)利益驅動
從外部因素來說,虛增利潤可以達到粉飾公司財務報告的目的,向投資者傳遞公司業績良好的虛假信息,從而吸引股民購買公司股票,抬高公司股價。這樣不僅給公司股東帶來收益,而且還解決了公司的融資問題。從內部因素看,公司管理者由于受到升職加薪的誘惑和公司股東指標的硬性要求,他們往往會對會計會施壓,通過會計來影響財務報表的客觀性公允性。
(3)時機因素
從世界上眾多著名的舞弊事件來看,公司的財務舞弊都是在公司的內部控制、會計管理或公司價值取向本身就出現了問題時才發生的,此時最容易產生公司管理人員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性,對外提供虛假的財務數據的情況。例如,2001年的安然事件被曝光,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務公司之一為何會破產?究其原因是安然公司的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層官員所控制,安然對外的巨額貸款經常被列入這些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這樣,外部投資人自然就不會發現安然的巨額債務了。
三、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主要手段
(1)少提資產減值損失
會計上有“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壞賬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等備抵科目。這些科目在使用上都存在一定的彈性,使得管理層有了舞弊的空間。比如,企業一項應收賬款為100萬,如果債務人目前盈利情況并不樂觀,債權人有無法收回款項的可能性時,根據會計準則,企業應該根據賬齡分析法等訓提壞賬準備。但公司管理往往通過少提或是不提壞賬準備,以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
(2)通過關聯方進行財務舞弊
數據表明,上市公司利用關聯方交易虛構銷售、虛構資產、隱藏款項實際來源的做法不占少數。上市公司可能會利用關聯方之間的這些交易,來扭轉公司盈利狀況不良的狀況。
(3)資本化費用虛增資產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9條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需要同時滿足:技術可行、有使用或出售意圖、能帶來經濟利益、有資源支持、可靠計量,這5個條件才可以確認為無形資產。企業往往會利用準則資本化標準的彈性,將一些無形資產資本化,作為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類項目管理,從而減少費用、虛增資產和利潤。
四、治理方法
(1)加大處罰的力度
目前我國法律對于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處罰力度還不夠大,立法者可以根據舞弊涉及數額的百分比來確定罰金,以起到警示作用。
(2)增強外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
由于審計費用受被審計公司控制,為了滿足被審計公司的要求,容易出現審計不公允的情況。據此,可以改變審計費用的結算方法,如采用財務報表保險制度,公司直接向保險公司購買財務報表保險,由保險公司作為審計委托人聘請注冊會計師對投保公司進行審計。
(3)完善內部治理結構
上市公司的股東應該做到股權分散,規避山人掌控全局的情況。充分發揮監事會和獨立董事的作用。在公司章程中做出相關規定,來保證權力的制衡與分散。
參考文獻
[1]伍玲春.淺議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問題及其防范[J]財會學習,2018(18):35-36.
[2]肖康.淺析上市公司財務舞弊[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01)
[3]劉斌.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手段及識別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