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浩良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近些年來各地政府通過大力舉債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和應對危機,地方政府債務對經濟增長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不斷擴大的財政缺口和規模膨脹的地方政府債務,也已成為影響經濟穩定增長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因素,引起全國上下的普遍關注。本文認為,要處理好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需在進一步完善財稅體制、樹立正確政績觀的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重視發揮政府監督機制的作用,并通過明確地方政府責任來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理。
關鍵詞:地方政府債務;居民消費;政策
一、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處于高速士增長階段,近10年以來,更是保持著11.8%的年均增長速度。不可忽視的是,我國經濟的增長長期以來是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呈不斷減弱趨勢。這主要表現在,中國的消費率(最終消費支出占支出法GDP的比重)偏低,且從2000年以來呈現下降的趨勢;在我國的最終消費結構中,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呈現此消彼長的趨勢;從2000年以來,我國的居民消費增長既落后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也落后于GDP的增長。
(1)“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居民收入差距)觀。這種觀點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城鄉之間、東中西部之間、不同行業和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致使中低收人者的支付能力受到限制,這樣他們的消費需求增長變緩,從而造成中國居民的消費需求不足。(劉文斌,2000;余永定,李軍,2000;朱國林等,2002;袁志剛、朱國林, 2002;臧旭恒,孫文祥,2003;馬強,2004;王青,2005)
(2)“中國居民消費行為特點”觀。這種觀點主要認為,由于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的不同決定了中國的居民消費行為有自己的特點,中國居民在消費觀念上更偏向于保守、謹慎,這就使得中國居民有更高的儲蓄傾向或更低的消費傾向。(陶傳平,2001j臧旭恒,孫文祥,2003;李宗華,2004;鐘宏,2006)
(3)“中國福利制度改革”觀。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中國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逐步取消了城市干部職工的福利分房和全額公費醫療,在高中與大學階段收取學費,加之失業人口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滯后,加強了中國居民的預防動機。人們需要應對未來的各種生活需要,導致居民現期消費增長緩慢。(臧旭恒、劉大可,1999;臧旭恒、裴春霞,2004;馬強,2004)
還有些學者將中國居民消費需求不足的原因歸結為中國的消費信貸發展落后,中國政府重建設、輕消費的發展戰略,中國居民投資渠道較少,資本收入不多,等等。
中國的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始于1997-1998年,在此之后,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存在,并有可能成為影響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從前人研究來看,學者們集中在居民本身或國家政策方面尋找消費不足的原因,甚少有研究是從政府部門舉債的角度來探討居民消費不足的原因。
二、文獻綜述
自從地方政府債務出現之后就成為了經濟學家的興趣所在,對它的爭論與探討就一直沒有停止過,關于地方政府債務各個角度研究的文章層出不窮。改革開放之后,很長時間銷聲匿跡的地方政府債務又重新出現,但是我國關于地方政府債務對居民消費影響的研究卻還不豐富。西方經濟學界關于政府債務對居民消費影響形成了兩種“李嘉圖主義”和‘凱恩斯主義”兩種截然不同的債務觀,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居民對政府發債帶來的財富增加的預期,能否給居民帶來財富。
三、相關建議
(1)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的管理制度
地方政府債務良性的增加能夠促進居民消費的增長,如果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來規范地方政府債務,那么會出現多頭舉債、規模失控、調控不力的局面。過大規模的地方政府債務反而會影響經濟發展,從而導致居民消費減少。地方政府應弄清楚本級政府債務的總體規模、負債結構、風險等級和償還債務能力,需要及時準確地掌握政府性負債建設的相關情況,并且實行全過程監控,嚴防舉債突破計劃規模。控制好舉債規模,使債務總量保持適當的增長,才能有利于促進居民消費的健康增長。
(2)增強政府程{債能力
地方政府債務增長促進居民消費的增加,更偏向于增加當期居民消費,如果政府在償債日期無法償還債務,反而會影響居民的收入和消費能力,而不利于居民消費的增加。出了通過國有資產收益來償還政府債務外,各級政府還應該設立相應的償債基金。對于負有自接償還責任的債務,貝術玫每年都應該有計劃的從財政收入中劃分一定比例作為償債基金,而其他形式的負債,可以通過專項支出,落實償債基金的建設。
(3)建立健全政府債務監控體系
建立統一的政府融資信息管理平臺,這樣有利于構建債務監控和風險預警機制。對于違規舉債、過度舉債等行為都應制定相應的問責制度。同時,央行、銀監部門應通過協作來指導政府融資平臺對貸款的清理,還需要嚴格管控貸款資金的用途和劉翔,確保債務資金的安全。只有確保資金合法運作、專款專用、高速有效,才能是地方政府債務真正的促進經濟的發展,才能更好地加快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才能真正的改變居民消費需求不足的現狀。
參考文獻
[1]龔強,王俊,賈珅.財政分權視角下的地方政府債務研究:一個綜述[J]經濟研究.2011(07)
[2]魏加寧,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風險何在[J]中國金融.2010(16)
[3]楊十二,李尚蒲.地方政府債務的決定:一個制度解釋框架[J]經濟體制改革.2013(02)
[4]賈康,張鵬,程瑜.60年來中國財政發展歷程與若干重要節點[J]改革.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