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朵朵
摘要:新三板轉板是指新三板掛牌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從一個資本市場流動到另一個資本市場。目前新三板公司轉板路徑基本鎖定為兩個方向:一、繼續漫長的IPO之路;二、尋求共贏的并購方;三、借殼上市。本文分析了轉板動因、轉板模式,并以2018年1月13日,證監會無條件通過的中小板華源控股收購新三板瑞杰科技為案例,著重分析其并購的協同效應。
關鍵詞:新三板轉板;協同效應
一、背景分析
2013年12月,新三板在全國范圍內“擴容”,為更多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新三板掛牌公司出現井噴式增長。但隨著公司的發展,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新三板融資規模有限、交易不活躍、流動性低的缺點越發凸顯,越來越多的公司已不滿足于現有平臺,將目標瞄準了更高層次的資本市場。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25日,2018年共有41家新三板公司終止審查,占歷史總數的41.4%。與此同時,A股上市公司跨市并購新三板企業的浪潮高漲,2018年不到半年時間內,共有26家A股公司宣布成功并購新三板公司,預期將超過歷史并購成功量最多的2017年(41家)。
二、轉板動因
新三板市場制度存著的不足和新三板企業不斷羽大,促使很多企業對于融資有了更高的需求,告別新三板舞臺走向更高層次資本市場的路線漸漸浮出水面。
(1)基于流動性的需求。新三板的換手率是25%,主板的換手率為30%到40%,創業板大概在50%到60%,推出轉板使得新三板流動更強。針對企業來講,因為創業板和主板的上市有更高的要求,要面對很多風險,且程序多。由于交易制度等的限制,新三板很大一部分關注性差一些的企業其實并不能夠得到足夠的融資,也沒有活躍的交易,慢慢就石沉大海了,流動性不足。
(2)基于企業發展的需求。新三板轉板使得很多實力比較強的企業得到了發展渠道,強化了企業資本來源,使得企業發展具備基礎,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讓我國也能夠發展和壯大民族品牌。
(3)基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求。現階段,有很多企業在加入新三板之后的短時間內都發展速度非常快,主要是因為它們本身就很有實力,所生產的產品或服務在行業內具備卓越的競爭力,只是依托新三板平臺,全面提升了號召力,擴大了融資規模,從而提升了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全面擴大了企業的發展前景。
三、轉板上市模式分析
(1)IPO上市模式,即首次公開募股,指股份公司第一次向公眾招募股的發行方式,是一種最為標準的上市方式,其周期較長,需要規范的問題較多,面臨更嚴苛的審核,但可以立即募集資金,股權僅因為發行新股募集資金而被稀釋,不會像借殼上市那樣在募集資金之前就被稀釋。
(2)借殼上市模式,是公司運用收購、資產置換等力祛來獲得某一上市公司的控股權??梢赃x擇如下心沖辦法來進行:一是使用現金來直接進行收購,可以節約不少的時間成本;二是進行資產置換,進行重組,使得殼公司的各個方面在短時旬內都發生變化。第三種方式為同時采用上述兩種辦法
(3)并購上市模式,是新三板企業被主板或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收購或控股,從
而間接進入主板或創業板市場,完成轉板上市。雖然失去了對自己公司的完全控制,但因為當下還沒有有效的轉板機制,所以,只要兩方面達成共識,掛牌企業也是希望被收購的。從并購標的企業的類型來看,輕資產企業、稀缺標的企業將會成為并購熱門。
四、案例分析
華源控股和瑞杰科技同屬包裝行業,產品都主要運用于化工制品的包裝:華源控股于2015年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主營業務為化工涂料用金屬包裝容器。2015年-2016年,公司實現營收9.1億元和10.07億元;瑞杰科技2014年登陸新三板,目前為創新層企業,主營業務為潤滑油,化工涂料用塑料包裝容器,殼牌、漢高、立邦和康普頓等是瑞杰科技的主要客戶。通過這次并購,華源控股將正式切入塑料包裝領域,而瑞杰科技也將插上資本的翅膀,實現協同效應。
首先,抗壞璨金能力及客戶需求匹配能力提升。本次并購后,華源發展成為金屬包裝和塑料包凌全方位匹配客戶需求,進.步提高華源的抗乒臉能力,協助降低客戶的供應商管理成本,提高公司競爭力的同時也有助于提升綜合議價能力。另外,雙方在防偽技術研發上都具有較強的優勢,這為雙方聯合開發高附加值產品提供了天然沃土,為公司創造更多利潤。
其次,客戶渠道的互補共用。華源控股與瑞杰科技所服務的戰略客戶同屬一個化工行業,在客戶渠道上具備協同的效應。從客戶的行業細分角度,華源控股所服務的涂料化工和瑞杰科技所服務的石油化工又有所區別。完成本次并購后,公司將會進一步整合市場資源,交叉開拓金屬包裝及塑料包裝市場。
最后,品牌競爭力提升。華源和瑞杰完成并購后,上市公司將擁有華源和瑞杰兩個品牌,并成為唯一一家擁有多品種全品類化工涂料包裝容器提供能力的供應商。對于瑞杰而言,有上市公司的信譽做背書,并依托于上市公司平臺和規模效應,市場競爭優勢會進一步顯現,為公司貢獻更多利潤。
參考文獻
[1]多層次資本市場中企業融資與轉板決策研究[J]胡海峰、羅惠良、孫丹.中國經濟問題,2014,第1期:39-48.
[2]新三板公司轉板上市模式研究[D]李丹.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
[3]中國新三板轉板問題研究——以合縱科技為例[D]王文丹.西南財經大學,2016.
[4]我國新三板轉板機制研究與分析——以雙杰電氣為例[D]徐志雅.河南大學,2016.
[5]關于建立我國新三板市場轉板路徑的實證研究[D]孫瑜鴻.上海交通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