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吉
摘 要:立足經濟新常態的宏觀背景,從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風險出發,探討化解風險的對策,以期促進相關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新常態;經濟發展;風險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3-0031-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1 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風險
1.1 經濟“斷崖式”下跌風險
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增速漸緩,這使我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國際貿易與資本投資格局的變化比較大,債務風險廣泛存在,世界經濟的變數依舊比較大,這對我國經濟建設必然帶來一定的沖擊。近年,我國出口不斷下降,這表明以出口為導向的動力機制,必須實現向以內需為導向的動力機制轉變。從實踐上來看,短期之內,我國經濟發展依舊以內需的增長為主要驅動力[1]。但是,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產能過剩十分明顯,企業效益不容樂觀,這使企業投資東風增長速度達不到預期水平。與此同時,在反腐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政府職能逐漸轉變,政府主導的投資活動活力降低;出口能力下滑及內需增速緩慢,使我國經濟建設極易出現“斷崖式”下跌的風險。
1.2 新舊產業“斷檔”風險
就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來看,產業結構不合理,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所以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后,如何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及升級依舊是重中之重。近年來,由于科學技術及相關政策的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但是產能過剩卻十分明顯。從范圍的維度上來看,產能過剩這一問題已經不再集中在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上,在風電設備、光伏等新興領域也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從技術的維度上來看,落后技術產能過剩毋庸置疑,然而一些較為先進的技術領域也同樣出現了產能過剩這一問題。而上述這些現象的出現,主要原因就是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新興產業的成長能力不足、速度緩慢,而舊產業不能及時退出舞臺,進而使新舊產業出現了“斷檔”風險。
2 應對策略
2.1 以供給側改革為抓手,化解經濟發展瓶頸
為有效化解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解決經濟發展的相關風險,具體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各地要積極落實“二胎”政策,為地區的經濟發展有效補給人口紅利,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要進一步落實戶籍制度改革,從而有效解決房地產產業庫存過大的問題;更要積極推進服務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從而有效解決社會就業壓力過大的問題。
第二,實現土地資源與資本資源的優化配置。在經濟發展與經濟建設中,土地資源及資本資源始終發揮著基礎性作用,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所在。所以,要深化落實農地流轉,推動農地規模經營,進而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在資本配置優化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引導企業構建現代化制度,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進而實現資本回報率的提升與改善,同時還要積極發揮市場及政府的雙重作用,淘汰與提高相結合,提高產能效率,推動資本的優化配置,實現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2.2 以科技創新為基礎,提升經濟自主能力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是經濟結構不夠優化,所以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升級蛻變是下一階段工作的主要任務。在實現這一目標、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始終要將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作為支撐力?;诖?,在未來的發展實踐中,一定要實現科學技術創新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緊密對接與辯證統一,協調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通過逐步深化改革創新,架起科學技術創新與經濟建設之間的橋梁,要讓企業成為推動科學技術創新的主要力量。
3 結束語
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建設與經濟發展進入全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入了新時代,面臨著全新的挑戰與風險。相關部門要認識到新常態背景下的經濟發展風險與挑戰,轉變理念,與時俱進,推動經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軍果.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風險與應對[J].唯實,2016(8):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