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燁
隨著“泰微課”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微課已經在泰州地區被教師廣泛地運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筆者多年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下面就結合具體教學實踐,談談微課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的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三個過程中的應用。
一、微課在課前預習中的運用
學生在學習中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可以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通常會先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預習。但是,由于初中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各方面都不夠成熟,其自身的認知能力、獨立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也都有所欠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讓學生通過獨立看書進行預習并不能起到良好效果,學生很難找到問題的答案,對預習內容也不能完全理解,往往因為無從下手,最終對預習失去興趣,甚至放棄預習。
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數學課程的預習時,可以適當地引入微課。微課視頻會為學生列出課程內容的重難點,在預習中,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會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學生也可以借助觀看微課視頻來解決。至于微課教學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生還可通過在課堂上認真聽教師講解來解決。這樣帶著目的去聽課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課堂學習質量。例如,在學習“函數”一課時,學生的數學思維尚停留在對數字的感性認識上,形象思維占主導。而對函數本質的理解,恰恰是對學生抽象思維的一個挑戰。在課前通過微課輔助預習后,學生便會對函數概念的內涵有一個基本感悟——在一個變化過程中的兩個變量x和y,對于x的每一個允許范圍內的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和它對應,這時y叫作x的函數,x叫作自變量。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上聽教師的講解時,就能更有效地理解函數概念。
二、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每個學生擅長的領域有所不同,每個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重點或者難點進行講解時,不可能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理解。一些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可能聽一遍講解就能掌握相應的教學內容;而那些理解能力弱的學生,可能在聽了兩三遍講解后,仍不能真正理解相應的教學內容。這種差異性往往導致教學進程無法順利推行。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引入微課教學方法,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微課教學視頻。這些視頻會針對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或者難點,進行詳細具體的講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應視頻,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如果一些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及時掌握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把微課視頻拷貝給他們,方便他們在課后進行學習。一些微課教學視頻還會針對同一個教學內容,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或者針對同一道數學題,運用不同的解題方法進行解答。學生在觀看這些微課視頻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更多的解題技巧,開闊視野,創新思維。
三、微課在課后復習中的運用
每個人的記憶能力都是有限的,對于學習的新知識,如果不及時復習,就會很快忘記。初中數學的知識點多,并且有很多難點。學生即使在課堂上聽懂了教師的講解,但是如果課下沒有及時復習,也會很快忘記所學的知識。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利用生動有趣的微課教學視頻進行復習,從而鞏固所學內容,夯實對知識點的記憶。
把微課學習引入學生的復習過程,還可以解決以下問題:首先,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教師無法對每個知識點都進行詳細的講解,這就可能導致一些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得不夠。這種情況下,學生就可以在課后使用微課教學視頻查缺補漏。其次,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后,可以通過微課教學視頻學習一些課本之外的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例如,在學習“用一次函數解決問題”時,多數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掌握并不理想。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后反復觀看微課視頻,讓他們領悟到:在解題時,可以先構建數學模型,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再通過數學問題的解決,反觀實際生活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并掌握轉化、建模等數學思想,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科學合理地運用微課教學視頻,幫助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的過程中培養興趣、提高效率、鞏固記憶,使微課教學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從而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板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