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麗娜

摘要:城市公園的建設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休閑娛樂以及開展各種大小類型的活動提供了舉辦場地,同時,在生態方面還為城市改善了環境條件和調節氣候溫度改善小氣候,在城市的環境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對城市公園的起源、發展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在國內的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當中普遍存在地域性與文化性缺失的問題,針對此現象,從根本出發研究理論內容,形成地域特點結合人文景觀的設計形式,為宣揚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環境、城市文化、促進人文交流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地域性;文化性
中圖分類號:TB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4-0080-02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arks has provided people with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for daily life and has provided venues for various types of activities.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improved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cities and adjusted the climate temperature and improved the microclimate.In order to play a role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park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problem of regional and cultural deficiencies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urban parks in China.In view of this phenomenon, the theoretical content is studied from a fundamental point of view.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urban culture, and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exchanges.
Key Words:City park;Landscape design;Regional;Cultural
1城市公園景觀設計
1.1景觀設計的定義
景觀設計是由軟硬質類別的景觀共同組成,軟質類別涵蓋樹木形態景觀、水的體態景觀以及其它各類自然景觀如空氣、藍天、雨天、雪天、這類物體也可稱為軟質景觀;硬質類別涵蓋地面鋪裝、墻體布置,圍擋設置及建筑物整體系別的整體人造事物,這類硬質物體也稱之為硬質景觀。除軟硬兩個類別外,景觀設計也應同時具備自然和社會屬性,設計的自然屬性作為涵蓋物體各個方面的感官可觸及因素,具有一定的空間感及空間狀態,不僅具有單獨個體的形態區域背景,同時也能脫離大環境自身且割裂開來。不同于自然屬性的社會屬性除本身特有的觀賞特質以外,還具有所處地文化特征涵蓋的特點。這一點也是在景觀設計中極為重要也最極具折射力的地方。折射其景觀設計的內涵,以觸動觀景人的情感、意趣,聯想及不同角度的心理反映,也可稱之為通感景觀效應。
1.2城市公園的起源
在中世紀之前城市是沒有城市花園這個概念的,防衛是當時城市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最早意義的城市公園起源于大工業時期,貴族私家花園的公有化和城市社區或村鎮的土地成為公共土地用地是其根本的兩大起源。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公園起源于美國,紐約中心城市公園的建造代表著城市公園的時代已經來到。公園,不再在屬于個人私有化而是成為普通群眾所能進行日常生活娛樂、休閑的公共空間。
1.3城市公園的概念
世間萬物每時每刻都處于不停地變化發展運動中,因此對于城市公園的定義也是有所不同。就算是在同一個年代,每一位學者對于城市公園都有其自己的看法與見地,以至于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一個能對城市公園準確的定義或者概括。但通過分析一些國內外學者的見解,以及一些全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城市公園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第一,城市公園屬于城市公共用地中的一種;第二,公園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城市中居住的居民;第三,城市公園的定位在于城市居民的休閑、娛樂、游憩,但隨著近年來旅游行業的勃發,城市公園將會添加更多用來游玩、休憩的設施用來為人們服務。作為城市公共綠地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城市公園還將起到美化城市形象、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并且對于城市中汽車尾氣、粉塵、霧霾等起到有效的抑制。
1.4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特點
現代的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主要以植物為主,簡約而不簡單,明朗而不鮮艷。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當中具有綜合刺激的構成要素,包括構成景觀設計的自然與人文要素。自然要素主要涵蓋空氣,山川及自然風景在內的物理元素材料的制作與機理特征;人文要素主要包括環境發展影響、區域文化特征、社會風土人情、倫理宗教觀念等,景觀設計要與觀賞者進行社會情感及文化信息交流。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當中要確保景觀設計建設的多維性及統一性,要做到既各有特色又相互協調。除具有地域性的象征和人文特點的代表外,景觀整體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
2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發展模式
2.1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特點
在當今世界的大環境下,每個國家因為其自身的經濟條件、文化內涵、政治體制的不同,所以每個國家的城市公園發展模式也有所差異。不過每一種模式都是各國根據自身國情進行的戰略選擇和治理手段。
2.2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發展模式
2.2.1國外城市公園
在國外,美國模式成為歐洲大部分國家的學習和借鑒對象,導致其大部分城市公園都傾向于美國的發展模式。英國則選擇了“以人為本”為主的其他國家不同的城市公園措施,更多的以游憩作為其發展的主要目標。并且為了協調和保護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保障人民群眾的游憩權,政府還采用了許多相關的準則。規矩含蓄的日本對于景觀的設計條理清晰,把生態自然融合到景觀建設之中,雖非自然卻融情于自然。日本民族文化的潛移默化造就了日本對名山大川及自然的追尋之路。以人造之境體現自然之美,建筑思想上的空白盈余純凈了景象化的發展。日本的城市公園景觀在豐富自然的升華改造之上,形和象之間的切換游離使得景觀的設計引人深思又讓人回味,表現出不同風格的東方景觀特征(圖1)。以理性著稱的德國,在建設城市公園景觀當中把理性及功能特點突出的極為完善,將風格特征理性化地融合。滿足公園景觀在功能需求分析上所特有的理性特征,嚴格按照邏輯的秩序設計風格,簡約大方,能給人留下深刻的思考及較為清晰的回想。
2.2.2國內城市公園
現如今我國城市公園的建設與發展已有的進一步的提升,但也暴露了我們更多的不足。我國的城市公園因為每個城市不同的情況,在城市的發展以及規劃中公園空間分布不均衡也是我們當前需要面臨的問題之一。城市公園是一個城市“名片”,是文化與歷史的展示區,過多地模仿嚴重背離了本土的文化內涵,這也成為公園建設方面存在的較大的問題。
3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3.1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地域性
景觀設計中地域性的研究是最根本的內容,設計的選址位置應與環境特點巧妙的融合,使之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城市公園景觀在建造方面受所處地區的地理環境影響,使得城市公園景觀的設計應與地域性結合,講究景中寄景,因地制宜的設計,使其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居住人員的疏密度和人口的流動數量勢必與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地點建造息息相關。公園景觀除有明確的定位和良好的環境外,也要同時打造“品牌號召力”和城市的交通發展的便利度。
投入比值較高且消費程度不斷提升的城市公園是可以以足夠的市場來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的。故選取城市空間內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地區環境,此地人員密集、產出比高。交通條件的否便利決定參與者流動的出入城市公園的速度和效率,城市公園景觀選址應符合區域發展的狀況應加強完善交通系統。
現代城市公園是要具有特色的優美環境,風景作為城市公園的“基礎”,陶冶人的情操,讓人享受生活、減輕生活壓力。景觀設計應始終將生態可持續化發展放在首位,要懷有對自然的敬畏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去摸索、去改善、去完備。所以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應著重從資源環境保護、生態自然平衡、科學進步理念之上繼續發展趨完善設計的進步(圖2)。
3.2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文化性
1)特色主題的建設,新型文化公園的培養。公園的建設以城市為中心,景觀設計應更多考慮人的需求、人的感受。人文景觀包括地區文化古跡、經典園林特點、地區宗教特點、風土人情、文藝風格等多種類別。在人類社會生產及發展的進程中頗具先進地位和核心地位即人文特點。人文特點的因素使得整個公園景觀著重注意表現對人的重視、尊重及人文折射出來的關心及愛護之上。地方特色不同的人文特征使得每個城市都極具特色,并滿足城市居民在精神境界需求的種類多樣性。開展建設新的城市公園景觀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明確公園建設的主題,了解市場導向,將觀念和思想進行調整和轉變,發展創新性的思維。創意是整個景觀設計的靈魂所在。不同主題的城市公園可以是歷史性主題的、紀念性主題的、時尚主題的等。公園的主題應更多的加入當地的特色民俗,使其無形中傳播文化、感染周邊的人事(圖3)。
2)城市公園與所在地區歷史結合。城市文化公園是蘊含歷史文明的實體,應更多地反映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內容,把握好地域性魅力,觸動居住的情感,潛移默化的感染周圍的人們,使觀者激發文化傳承理念和宣傳意識。
4結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園將更多的以展示城市經濟、文化、理念的優秀面貌出現在人們眼前,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和理念也將是城市公園一直放在首位的要素。因此,對于提升一個城市的外在形象與文化內涵,就必須需要一個好的城市公園景觀設計規劃,這也是對于時代發展的一種適應。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不僅承載著地域文化特征,也包含城市居民的歸屬感和滿足感。城市公園讓更多的人能將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解,在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希望能讓人們在游玩的時候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感。對于設計者是一個全新的考驗,應不斷地探索和追求更好的設計。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地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應不斷的挑戰自己,做出更貼合主題更創新的設計。
參考文獻
[1]徐雯.城市濱河景觀設計中的人文關懷[J].昆明理工大學,2013(05).
[2]張旻.文脈在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表達[J].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2009.
[3]楊洪波.傳承與發展一南郊公園總體規劃[J].中外建筑,2007(08).
[4]蔣宇.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景觀美學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2.
[5]楊鑫.地域性景觀設計理論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9.
[6]陳宇.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文化研究[D].東南大學,2006.
[7]楊曉曼,段淵古城市文化主題公園景觀營造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7(12).
[8]陳娟.景觀的地域性特色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