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煜

摘要:城市雕塑作為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媒介,承載著時代特色與城市記憶,具有無形的文化傳播作用,是一座城市面貌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件具有藝術特征的城市雕塑,可彰顯一座城市的文化氣質與精神風貌,對于歷史文化名城紹興而言尤為重要。本文將從城市藝術設計這一視角探索紹興城市雕塑設計,了解紹興文化發展脈絡。通過實地考察結合資料勘察以及田野調查,對紹興城市雕塑所表達的文化品味、藝術造型、人文內涵、風俗特色進行分析梳理,針對紹興城市雕塑目前尚存的問題,結合城市藝術設計進行策略研究。
關鍵詞:城市雕塑;城市藝術設計;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4-0118-02
Abstract:Urban sculpture as an important medium of urban history and culture carried with era characteristics and urban memories plays a rol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erve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appearance.An urban sculpture with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highlight cultural ethos and spiritual feature of a city is of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for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Shaoxing.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urban sculpture design of Shaox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art design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vein of Shaoxing.This paper has analyzed and organized the cultural taste, artistic modeling, humanistic connotation and customs features expressed by Shaoxing urban sculptures by combining ?eld investigation with data survey and ?eld investigation, conducted strategy research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haoxing urban sculpture combined with urban art design.
Key Words:Urban sculpture;Urban art design;Cultural transmission
隨著當今時代發展,人類與城市對公共藝術的需求度日益加深,城市雕塑作為主要藝術載體已愈來愈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公共藝術這一學科在千禧年后正式扎根在國內,所以當前國內的城市雕塑研究理論和管理還處于發展階段,權威性和創新性的著作很少,且尚未健全完善有效的管理辦法來維護現有的城市雕塑,尤其是在古城雕塑的延續與創新中依然相對落后。
1歷史文化古城與城市雕塑
1.1歷史文化古城與城市雕塑的關系
古城之所以讓人留戀,除了雅致脫俗的城市外貌,更有著不可替代的城市記憶、深沉的歷史文化底蘊支撐著城市獨有的地域特色。在工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城市在不斷代謝過程中逐漸遺失傳統物質文化,如若沒有完善的設計方案支撐城市特色的彰顯,這些古城的文化氣質與傳統特色或許在時代更迭中迷失。公共藝術作為城市文化建設的支撐學科,需要成為城市記憶與復興城市的文化的載體,其中,城市雕塑尤為重要。
從嚴而論,我國早期是一個沒有城市雕塑傳統的國家,真正大規模的發展現代城雕建設也是近30年中受西方思潮影響才發展起來的。具有久遠城市雕塑的西方國家,在現代城市雕塑方面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與相關實踐經驗可供參考,但我國對城市雕塑的建設不應只停留在盲目地彌補雕塑數量的差距,和簡單照搬的層面上,而是應當根據我國國情與城市建設具體要求,深入研究其城市文化,從創作思想、藝術手法和運作模式等方方面面思考,從而理性地指導國內城市的雕塑建設工作。
1.2古城雕塑發展現狀分析
對于城市雕塑運動方興未艾的中國來說,城市現代雕塑正在起步階段,一方面繼承發揚源遠流長的傳統文脈的壓力,另一方面又需要擺脫西方各種雕塑流派風格強烈的桎梏,如何平衡多方面,從而設計出有東方城市特色的城市雕塑,需要大量理論研究歸納。在研究過程中分析發現,目前古城雕塑存在的主要問題分別為:;理論指導、文化內涵、整體規劃與群眾參與度的缺失照搬照抄和隨波逐流的抽象思潮泛濫;理想與現實、設計與施工分離的大現象。在這一系列現有古城雕塑的問題現象分析中獲得思考,要呈現一個古城特有的美,需要充分激發古城有別于其他城市的文化內涵之美,呈現城市特色,凸顯地域文化,古城與城雕互相成就。
2歷史文化古城與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作為公共藝術在城市中呈現的主要藝術手段之一,有較強的公眾參與度,大多數由政府出資建設,另外在少數商圈位置也會有社會力量投入建設的部分城市雕塑。目前,古城紹興共有城市雕塑約240余件,與紹興在國內的經濟文化地位相當,且從數量與城區建設的分布相對均勻。
2.1紹興古城雕塑的現狀與規劃
城市雕塑作為公共空間中的藝術作品,在設計中應考慮雕塑本身與空間環境的和諧共融。城市雕塑一定程度上由所處城市的空間環境與人文內涵所決定,因為大多數雕塑的主題由城市的人文內涵而定,而多數的環境性質與環境布局則影響著城市雕塑的位置、朝向、體量等;另外,環境的藝術風格影響了城市雕塑的設計風格與呈現方式。根據目前對紹興地區城市雕塑的調研來看,紹興古城的大多數雕塑,都能與其歷史記憶、人文內涵以及所處的城市空間環境有機的契合起來。
城市雕塑建立的平臺便是其城市所提供的公共空間,空間環境的美則限定了城市雕塑“安身立命”的優劣,二者相輔相成,而空間環境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作為設計前提。根據2002年的紹興大城市發展戰略綱要,紹興城市雛形由一個“城市綠心”;一個生態景觀河湖體系;城市生態軸與城市發展軸二軸;越城、柯橋、袍江、江濱四大組團;綠心景區帶、會稽山景區帶、蘭亭景區帶、古鑒湖景區帶及曹娥江兩岸濱江生態帶這五帶組成。通過調研發現,這些地方都分布了許多紹興重要的雕塑,這些雕塑起到了區域過渡、城市審美提升與區域人文內涵傳播的作用,與城市環境較為和諧。
總而言之,紹興市作為浙江發展較快的主要城市之一,正加快步伐對城市化建設進行有效推進,城市雕塑的建設也被規劃在其中。無論是在地域環境,或者是歷史資源與文化內涵,紹興都是一個充分具備著可建設具有濃厚歷史人文內涵并符合地域環境氣質的雕塑的城市。
2.2紹興古城雕塑的藝術內涵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公共藝術的關注度也日益提升,城市雕塑日常與人們互動最多的公共藝術作品之一,除了融入城市環境,弘揚城市人文內涵,同時在設計中也需要考慮互動性等能夠獲得人們認同的藝術內涵。城市雕塑作為一座城市的公共藝術作品,所彰顯的審美與內涵不是隨意的,它需要與公眾對話,它的造型需要有獨特的藝術語言來引發人們的共鳴,傳遞內涵與情感。
3紹興古城雕塑的現狀與藝術內涵
3.1城市記憶與文化影響下的設計
城市發展進程中無論經歷過什么,都會留下物質痕跡或者給人們留下印象。人們對城市的記憶源于城市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街道、建筑、綠化、公共藝術,甚至于氣候、集會、方言、食物等。這些城市在更迭中的歷史記憶成為一座城市特色建設的靈魂與瞻仰,而支撐著城市建設的這張網,便是城市的文化。城市是文化長期積累的產物,文化是城市的動力源泉。城市甚至可以作為文化的載體,用來與公眾或者其他城市進行滲透與交流。一個城市的地域文化越堅實,能夠發展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一個城市的文化遺落到無法再為城市提供支持,城市建設也會慢慢消化。因此,保護地域傳統文化,尊重外來文化應該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
3.2城市藝術文化視角下的設計
城市文化內涵的繼承與發展不光是體現在城市物質建設中,更應著眼于人們的生活狀態與內在精神面貌。文化底蘊深厚豐富的精神文化與健康發展機制,孕育著城市固有的地域特色,人們在不斷優化更迭的社會進程中仍保留著自由的地域氣質與歸屬感。
長久以來,城市設計偏向以物質化的方式呈現,藝術文化設計被視為空中樓閣孤立于具體建設中。因此,城市設計常因為雷同的城市規劃模式與保守的生態設計同質化了許多城市特色,使部分城市的藝術設計陷入沒有創造力、沒有靈魂、沒有特色的尷尬境況。提升城市的藝術感與人文氣質,需要物質建設與環境中的“軟件”相互配合,注入形式美感與人文內涵,相互滲透促進才能得以實現。城市藝術設計需考慮不同地域文化與審美意識來建設城市形象。城市藝術設計旨在通過對物質環境與藝術作品的設計,提升城市審美和公共參與度,除了激發公眾對城市生活的參與度,同時塑造獲得公共認同度較高的城市形象。
紹興名人廣場內的《紹興紀事》雕像群,作為紹興紀念性雕塑的代表作品之一,用浮雕的創作手法雕刻記載了從古至今最有歷史紀念記憶的15個歷史事件,雕塑群彰顯著不光是紹興人都熟知的歷史情懷史,與周圍建筑環境互相滲透,不光雕刻在石碑上,更是雕刻在紹興人的心里,引發人們的共鳴。除了審美之外,更是一座城市的記憶,一座極具震撼力的“露天藝術博物館”,體現了城市設計中,紹興古城雕塑的“形”與“意”相結合。
孔乙己像與魯迅故里入口處墻前五尊銅像,均為“魯迅”個人的“周邊”雕塑系列,主要是為了紀念魯迅。因過去魯迅先生提倡版畫藝術,因此魯迅故里的整墻浮雕則運用版畫的雕刻方式,頗有深意。這是紹興最具代表性的名人雕塑,雕塑群位于魯迅故里景區的首尾,是公眾進入景區的視覺中心,作為城市雕塑,它復刻了紹興最具有文化內涵的名人,承載了時代大型轉變過程中,文化碰撞下的歷史記憶,古樸的藝術手法,彰顯了紹興地域文化特色,傳遞著歷史文化與民族情懷。
4結論
利用城市雕塑這一藝術形式的載體功能來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紹興的人文氣質,則在設計之初需要挖掘城市地域特色,深入了解城市歷史文化。面對時代更迭中城市雕塑地位的提升,有必要對紹興城市雕塑做一個系統的綜合性調研,分析現狀特征,總結出特色性設計的一般性規律與方法,為其城市雕塑系統、健康、有序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在紹興古城不斷發展進程中,城市設計緊跟腳步。在具體做城市設計的方案與構想中,需要尊重城市歷史記憶,合理提取城市文化內涵,懂得傳承與發揚。結合紹興地域文化特色與紹興獨有的發展方式,提出科學合理且具有針對性的城市設計方案,再結合環境因素,深入細化到城市雕塑設計中,以確保具有紹興特色性的城市雕塑設計。
本文系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城市記憶與復興――紹興古城雕塑研究》(課題編號:szk201808)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振華鄒建平雕塑空間.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2]于美成.當代中國城市雕塑建筑壁畫.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3]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中國城市雕塑年.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8.
[4]李硯祖.作為設計的雕塑與作為藝術的雕塑[J].雕塑,2000(S1).
[5]于小平.雕塑的材料與雕塑的語言[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