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 顏心文 孫紅月

摘要:非遺項目的展示是推動非遺保護與傳播的重要途徑。以制瓷工藝的展示空間設計為例,探求在非遺展示空間的設計中運用情景再造的方式。希望可以給展示空間設計師在從事非遺項目的設計中以啟示,推動非遺項目的展示與傳播。
關鍵詞:情景再造;展示空間;非遺;制瓷工藝;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4-0124-02
Abstract:The exhibition of non-heritage project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non-heritage projects.Taking the display space design of porcelain making proces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scenario reengineering in the design of non-legacy display space.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exhibition space designers in the design of non-heritage projects and promote the exhibi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non-heritage projects.
Key Words:Scene reconstruction;Exhibition spac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Porcelain making process;Design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門類眾多,非遺項目源于群眾,但是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進步,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地轉變,非遺技藝的運用繼承與傳播得不到有效的延續。因而展示空間等相關設計研究越發重要,情景再造式非遺展示空間以其生動、直觀的呈現方式受到了展示參與者們的喜愛。瓷器作為西方了解中國最早的紐帶,本文將以制瓷工藝為例對非遺展示空間中情景再造式設計進行分析,更好的促進非遺展示與非遺傳播。
1展示空間設計的概念
展示空間是向公眾傳達信息展示交流的場所,它的內容廣泛,包括公益科普性的博物館、展覽館,商業展示店鋪以及各種臨時會展場所等。展示空間的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需要多門類協同合作的系統,因而進一步演化出展示燈光設計、展示空間布景、展示道具設計制作等各種細化門類。其中展示燈光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通過燈光的冷暖設計師可以給觀眾營造出不同的展示視覺體驗。空間布景、道具制作是給展示空間增加內涵、情趣甚至是引發參觀者情感共鳴的重要一環,不僅起到烘托展品的作用往往還具有一定的導引指示功能。因而空間布景、道具制作的好壞很有可能決定一次展示空間設計的成敗,不容忽視。
2非遺制瓷工藝的特點和展示意義
2.1制瓷工藝的特點
制瓷工藝在中國發展歷史悠久,南北制瓷行業都有自己代表的瓷器,甚至各個窯口都有自己獨門的制瓷訣竅。在這里只是針對制瓷工藝的一般特點,從展示空間設計中情景再造方式的角度進行分析。
其一,瓷泥并非天然而來,它是瓷石與瓷土經過搗碎與水混合的產物。因而制瓷工藝的第一步,瓷泥的制作會產生大量的灰塵,展示設計中應該因循就簡不必完全依照實景呈現,而是完全可以采用多媒體影像技術對這一步驟進行演示說明;其二,未燒制的泥坯具有易裂易碎的特點。展示中應該注意泥坯的擺放位置甚至是加上玻璃罩加以保護,當然在不破壞展示效果的前提下加上適當的標語也是不錯的選擇;其三,瓷器的燒制中窯爐往往是觀眾最為感興趣的部分,為了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可以按照比例縮小建造窯爐,使觀眾切身的在展館中觀看甚至是觸摸到窯爐。
2.2制瓷工藝的展示意義
瓷器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的英文名“China”便是瓷器的意思。從古至今中國人的生活中始終離不開各式各樣的精美瓷器。然而廣闊的中華大地每個地域都有獨特的制瓷技藝,隨著地方窯口制瓷傳承人的老去以及機器規模化制瓷工藝的興起,許多珍貴的制瓷技藝面臨失傳。通過制瓷工藝的展示引發人們對制瓷技藝的了解,激發人們對制瓷工藝的興趣,從而促進制瓷工藝的推廣與傳播。
3非遺展示空間設計中的情景再造方式
展示空間中的情景再造,目的在于通過多種方式再造還原所要展示的內容及其相關過程。隨著科技的進步、工藝的完善以及受到展示環境制約,設計師們需要嘗試各種各樣的方式呈現再造場景以期達到最好的展示效果。
3.1場景再造與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
場景再造與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是展示空間設計中最為直觀的部分。場景再造分為室內和室外兩種,室外的場景再造,如為了展現江南地區古代瓷器燒制,展示設計師可以依據江南多坡地特點順勢地形,對代表窯爐龍窯進行復原設計。室內的場景再造,設計師力圖與畫面背景結合,加上燈光與色彩的合理布置,給人們帶來細致的片段展現,如遼寧省博物館滿族文化廳中便有滿族秧歌的展示。展示設計師在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的空間設計中需要做出細致的構思,因為很多的固定演示場所,非遺傳承人不可能在展示開放的每時每刻都在現場,展示設計師既要做到為傳承人與參觀者提供交流互動的便利,又要做到在沒有演示時展示空間不空洞、有看點。
3.2展板與壁畫情景描繪再造
情景描繪是最古老的情景再造方式,在載體上可以采用不同的種類。而在展示空間中為了更加清晰地展現所要展示的場景,更為簡潔地采用展板和壁畫的方式。江蘇省宿遷市博物館中便有“霸王舉鼎”、“破釜沉舟”、“烏江自刎”等有關項羽生平的壁畫描繪。當然展示設計師不是畫家或者雕刻家,他在運用展板或者壁畫對展示場景再造時,更多的是從展示效果角度考慮壁畫或者展板的布局、采用的風格、色彩的搭配等提出自己專業的指導。
3.3模型展示再造
在展示設計中由于展示場所的局限以及所要展示場景技術和內容的限制,為了完整生動地呈現給觀眾所要展示的內容,需要展示設計師在設計中轉換思路,將趨于真實的情景復原轉換為微觀的模型展示,無疑是完美的解決辦法。然而模型再現展示的方式由于人物或者事物可能會縮小到幾倍甚至十倍百倍,為了避免展示內容細節的忽視,需要模型設計師和工藝師與展示設計師協同合作共同努力。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模型再現既可以是對生活中現有場景展示(往往出現在城市展覽館對城市代表建筑和景點以及現代生產生活的“描繪”),也可以是對已經遭到破壞或者消失的事物的再現(如有人對圓明園的模型復原以及博物館對古代制瓷工藝的全流程模型呈現)。
3.4多媒體影像技術呈現再造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影像技術日趨成熟,將多媒體影像技術運用到展示設計中去成為現在許多博物館和展覽館的選擇。多媒體影像技術是聲光電的結合,通過影像對展示內容的復現將會給參觀者多重的感官感受,也必將在他們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今日的多媒體已經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一方熒幕,全息影像技術在制瓷工藝的展示中通過與實物場景的結合可以給觀眾呈現虛與實、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應。同時多媒體影像技術的介入也給參觀者帶來更多的參與體驗,具有極強的科普效果。
4非遺制瓷工藝展示空間的情景再造設計
4.1按照制瓷工序再設計
為了讓參觀者詳實地了解所展示的非遺項目技藝流程,需要展示空間設計師按照具體非遺工藝流程進行空間布局與設計。在制瓷工藝的展示中我們可以根據制作工序大致將制瓷場景的再造分為11個部分,分別為:采礦、制泥、拉坯、修坯、晾坯、畫坯、上釉、開窯、裝窯、開窯、掛彩、烘彩,當然具體的制瓷工序還要依據瓷種進行劃分。通過工序的再造展示,直觀的讓參觀者了解到非遺工藝制品的工藝價值,引發觀眾對非遺技藝地興趣,從而起到推廣傳播非遺以及科普工藝知識的目的。
4.2按照制瓷歷史發展再設計
中國的制瓷工藝發端于原古先民制陶工藝,到了商代中期出現了“原始瓷”;而“瓷”的名稱運用則始于漢代,制瓷工藝真正形成于國力鼎盛的李唐;宋代是中國制瓷史的輝煌,定、汝、哥、官、均五大名窯更是名垂千古,明代繼承了宋代的制瓷工藝,其中宣德與成化年間的瓷器制品為明代瓷器之最;清代制瓷業雖不如前人但是隨著西方工藝與材料的傳入,使得清代的瓷器裝飾工藝引人注目;到了近代由于戰亂中國社會經濟衰敗、民不聊生,制瓷業面臨人亡藝絕的境地,是中國制瓷工藝黯然失色的歷史時期;建國后制瓷業重新獲得重視,在瓷業從事者的努力下不斷出新,隨著現代文明進程與中國人審美觀念的轉變,制瓷藝人融匯中西設計制造出大批精美瓷器,使中國的制瓷工藝再次獲得世界矚目。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再造非遺展示空間,更加容易激發觀眾內心最深處的民族情懷,或感嘆其興盛或嘆息其衰敗,歷史的滲入使非遺展示空間如同一場“命運交響曲”,必將成為觀眾心中的“絕唱”。
4.2按照制瓷歷史發展再設計
中國的制瓷工藝發端于原古先民制陶工藝,到了商代中期出現了“原始瓷”;而“瓷”的名稱運用則始于漢代,制瓷工藝真正形成于國力鼎盛的李唐;宋代是中國制瓷史的輝煌,定、汝、哥、官、均五大名窯更是名垂千古,明代繼承了宋代的制瓷工藝,其中宣德與成化年間的瓷器制品為明代瓷器之最;清代制瓷業雖不如前人但是隨著西方工藝與材料的傳入,使得清代的瓷器裝飾工藝引人注目;到了近代由于戰亂中國社會經濟衰敗、民不聊生,制瓷業面臨人亡藝絕的境地,是中國制瓷工藝黯然失色的歷史時期;建國后制瓷業重新獲得重視,在瓷業從事者的努力下不斷出新,隨著現代文明進程與中國人審美觀念的轉變,制瓷藝人融匯中西設計制造出大批精美瓷器,使中國的制瓷工藝再次獲得世界矚目。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再造非遺展示空間,更加容易激發觀眾內心最深處的民族情懷,或感嘆其興盛或嘆息其衰敗,歷史的滲入使非遺展示空間如同一場“命運交響曲”,必將成為觀眾心中的“絕唱”。
4.3按照瓷器產地地域分布再設計
“南青北白”是我們學習中國制瓷史無法抹滅的一個詞語,它既是瓷器地域的劃分也是制瓷工藝的劃分。南越青瓷胎薄、釉勻、色青翠瑩潤,北邢白瓷釉白,微黃或淡青而質堅。按照地域分布對非遺展示空間再造,既可以讓人們對比每個地區的差異,又可以深度挖掘地域的風俗習慣、氣候地理等不同特點。
5結語
非遺展示空間的設計決定了非遺展示的成敗,而精心的情景再造可以給參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擴大展示效果,也起到了直觀的非遺技藝科普作用。本文主要以非遺項目中制瓷工藝為例做出一定探究,希望可以給從事非遺展示空間設計者一定的啟示,推動非遺展示的設計進步。
參考文獻
[1]任巍.建筑裝飾設計中陳設藝術的探析[J].設計,2018(23):92-93.
[2]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2.
[3]魏靚.中國傳統紋樣的表現形式及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的應用[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9,32(1):72-73.
[4]李蓁.數字媒體設計在新場景中的視覺表現[J].藝海,2019(1):100-101.
[5]裴磊.展示空間的數字化體驗設計規律研究[J].藝術教育,2017(Z2):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