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悅



摘要:隨著現代設計方法的逐步確立,感性工學在新產品的開發研究上,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本課題以智能手環為例,通過感性工學的方法,研究消費者對智能手環的感性需求,設計出能夠滿足消費者感性需求的產品,并建立起針對類似于智能手環的可穿戴設備的設計開發模型。
關鍵詞:感性工學;李特量表法;智能手環;設計要素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3-0152-02
1 感性工學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感性工學是一種消費者導向的產品開發支持技術,利用此技術,可將人們模糊不明的感性需求及意象轉化為產品的設計要素[1]。感性工學的具體實施原則,是在了解不同產品特征作用于消費者的情感反應后,提煉出最佳的設計要素,以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本文運用感性工學方法進行研究,以智能手環為研究實例,通過感性的測量和分析,挖掘消費者的感性需求,并將信息反應在最終的產品設計中。在實驗的開展過程中,將主要運用資料收集、文獻研究、實例研究、市場調研、用戶訪談與問卷調查、數據分析與處理等相關研究方法。
2 智能手環的感性需求分析及感性詞匯收集
2.1 智能手環感性需求分析
2.1.1 感性需求信息的收集
通過市調研確定了目標研究人群,他們的主要特征是:年齡主要在20-39歲,尤其是20-29歲的用戶群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針對這部分群體,進行了針對性地訪談和調研,主要通過現場采訪并結合文獻資料來收集大量的消費者感性需求信息。將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后,得到如下感性需求共16項,分別為:功能、防水、價格、色彩、材質、屏幕、造型樣式、操作系統、抗摔、電池續航能力、重量、品牌、與手腕固定方式、準確性、按鍵、時尚感。
2.1.2 健康手環的消費者相關感性需求信息
表1中反應了消費者的基本感性需求信息,但是無法直觀的反映出這些信息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再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選出相對重要的因素,從而使設計過程凸現重要性。通過運用李克特量表法,這種量表由一組與主題相關的問題或陳述組成,用來表明被調查者對某一事物的態度、看法、評價或意向[2]。研究中邀請消費者對以上11個感性需求信息進行重要程度打分,分值從1分—5分,分值分別對應“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一般”、“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五個等級,問卷的具體形式如表1所示:
最后通過計算排列,可以直觀地發現平均分值較高的感性需求,再根據與感性工學研究方向相關度,選取了其中3項需求屬性為研究對象,即基于感性工學影響消費者購買智能手環時的重要或者比較重要的因素。這3項為:與手腕固定方式、屏幕、造型樣式。
2.2 感性詞匯收集
通過查閱智能手環相關文獻,和采訪智能手環的使用者,收集到了相關感性詞匯。感性詞匯收集是本次研究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分析結果。感性詞匯的收集需要涉及到各個方面,為了保證感性詞匯的全面性,需要盡可能的收集,為了減少在最后刪減過程中造成感性詞匯的丟失,需要把每一個收集的感性詞匯都記錄下來。最后運用語義差異分析法和因素分析來對感性詞匯進行刪減,選取5個智能手環的使用者作為被試者,要求他們在最短的時間用之前收集的感性詞匯來描述他們佩戴的智能手環,最后得到5個最具代表性的感性詞匯。結合感性詞匯的正反義詞,于是得到5對感性詞匯組,分別是:裝飾的——實用的;曲折的——流暢的;粗糙的——細致的;柔軟的——僵硬的;高檔的——低檔的。
3 智能手環樣本收集及其關用蛛巨陣構建
首先對市場上的智能手環樣本進行大規模的收集然后再進行分類篩選,收集的越多越具多樣性、全面性。筆者通過各大電商網站和電子產品賣場進行了調研,根據價格和銷量對樣本進行分類標識,了解到了消費者的購買傾向和偏好。之后,對前期的智能手環樣本進行分析,同時把不同的設計要素進行歸納分類,共計12個樣本。
在建立智能手環樣本與感性詞匯之間的關聯矩陣的環節,本實驗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為東南大學研究生院同學和幾位智能手環使用者,共60人(男19人,女41人),年齡分布為18-45歲之間。此次問卷調查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對每個樣本進行編號,然后與對感性詞匯設定分值1-5。表示感性體驗較差一極的詞匯值為1分,設定被試表示感性體驗較好的詞匯值為5分,中間的過渡值依次為2分、3分、4分。感性意向評分表如表2所示:
通過問卷調查得到的數據,運用Excel軟件將每一樣本與其對應的每一感性詞匯進行數值統計,求得平均值,如表2所示:
4 結果分析
4.1 要素的提取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得到的數據篩選出了樣本中最為符合消費者感性需求的現有產品,結合之前提取的設計要素:與手腕固定樣式、屏幕、造型樣式,對樣本中有代表性的智能手環樣本12進行分析:
1)該樣本的設計中體現出堅硬金屬與柔軟腕帶結合搭配而成的和諧統一的外觀樣式。設計簡潔大方,并采用新穎的陶瓷材料與皮質腕帶材料結合,突破了智能手環設計的固有規律,極具時尚感。陶瓷材質的質感看起來好像細膩的和田玉。
2)腕帶采用尼龍帶和搭扣設計,相比起市面上其他表帶狀手環更有設計感,對于男士來說也更加簡潔,束縛感更弱,同時避免了夏季高溫、皮膚出汗不透氣的情況。
3)在色彩方面,該樣本采用了高端的磨砂黑,給產品增添了一種高端大氣的感覺。感應器(黑色金屬和TPU材質)采用獨特的平安扣式設計,號稱“將東方之美融入西方之理性”,顯得珠圓玉潤。該樣本在數據分析中得到的平均分最高,為最受被試喜歡的智能手環樣本。通過對樣本12外觀設計分析,可以為智能手環的設計做出一些指導。
4.2 要素的設計分析
目前各類健身手環、腕帶等產品,可以說是當下最受歡迎的可穿戴設備,未來一段時間也會如此。所以,為了智能手環設計在將來能夠更好的貼合人們的感性需求,結合上文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得出的結果,以及提取的三大設計要素可以看出現在消費者對于智能手環的感性需求越來越偏向于外觀簡單,操作方便的流線型產品。下面主要針對三大設計要素進行分析:
1)與手腕固定方式:傳統的手環沿用了手表的搭扣方式,這樣的搭扣方式雖然容易消費者使用,但是卻并不實用,因為傳統的搭扣使用起來復雜繁瑣,而且不容易單手操作。在智能手環的設計中,與手腕的固定方式必定會成為設計重點。智能手環最為人們的附屬可穿戴產品首先需要方便佩戴,容易操作,因此簡便的固定方式會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2)屏幕:固有的智能手環屏幕都是方形、圓形,甚至有的手環沒有配備顯示屏。顯示屏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屏幕上可以顯示的信息也多種多樣,如何保證信息能夠有效,及時地被用戶獲取也是設計中的一個關鍵因素。
3)外觀樣式:當前市場上已經存在的智能手環產品基本上延續的都是固有的設計理念,如果未來的智能手環不能突破常規的設計,可能會逐步被市場淘汰。消費者很注重對智能手環的外觀樣式,獨特美觀的外形設計會更吸引消費者購買。
5 總結
本文以可穿戴設備中最具代表性的智能手環為研究對象,也運用了感性工學方法分析了消費者對智能手環的感性需求的特征,為以后的設計研究提供了設計趨勢的分析和理論。在研究過程中運用了通過前期大量的手機信息進行分析研究,結合調查問卷,來獲取消費者的感性需求信息,最終挑選出代表性的感性詞組,最后建立與消費者感性需求信息之間的評價表。在挑選出的智能手環樣本中并篩選得到了最能反應消費者感性需求的樣本,通過對該樣本的研究分析,提取三個重要的設計要素,為以后智能手環的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羅仕鑒,潘云鶴.產品設計中的感性意象理論、技術與應用研究進展[J].機械工不群報,2007(03):8-13.
[2]亓萊濱.李克書量表的統計學分析與模糊綜臺評判[J].山東科學,2006(02):18-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