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陽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能夠培養和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能力。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大量講解,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感覺到枯燥,并且對知識的掌握也不是很好,課堂教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學方式層出不窮,“少教多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和課堂的更好發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本文針對“少教多學”模式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與策略展開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優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發展和成長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教師應該接受更多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少教多學”就是當前背景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倡初中語文教師應該使用最少的時間收獲最大的教學效果,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由此能夠看出,加強對“少教多學”模式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與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現實意義。
一、“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一)教與學的相互統一
“少教多學”教學模式重視培養學生能夠以能動的姿態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知識中。學生主動學習和教師的知識教育是相互依存的。教師僅對學生進行理論方面的知識教學,是很難促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學生在相關知識學習當中的實際需求。教師在實際的知識講解中應該重視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正確引導學生針對所學習的知識加以有效探索。也可以這樣說,教與學之間的相互統一就是“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重要特征,同樣也是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的一項關鍵性的原則。
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在課堂教學中所具有的主導性作用,充分地調動學生對知識有效性的主動和積極探索,增強課堂教學中所充分體現的科學性。
(二)充分尊重學生
在實際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減少對學生加以知識教育的比重,漸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針對課程教學的內容加以更加深層次的分析和探索。同時,還應該更加重視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需求,將其當成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和中心。對初中語文閱讀相關知識的講解,應該立足于學生在實際知識學習中所體現的一種認知能力,開展多元化的語文知識教育,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對初中語文學科知識的正確理解。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所具有的主體作用,正確引導學生能夠對語文閱讀知識加以有效探索。
(三)幫助學生全面成長
“少教多學”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思維所帶來的不同弊端,更加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需求。初中語文教師在對新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應該緊緊地圍繞學生,并且不能夠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加以有效的課堂教學。
同時,正確地引導學生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對知識進行學習和更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在充分掌握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收獲相應的情感價值。這樣不僅僅能夠促使學生在實際知識教育中更好實現初中學科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同樣也能夠正確引導學生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和提升,進而能夠在實際的課堂學習中更好地實現學生健康發展。
二、“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方法與策略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性作用,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根據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發展要求,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將學生當成是課堂教學當中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閱讀《竊讀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留一部分自主閱讀的時間,并且能夠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在相互探討的過程中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自主理解和自主閱讀,促使學生在實際學習中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實際的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依照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年齡特點等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針對不同愛好和學習能力的學生構建一種良好的教學體系,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例如在閱讀《春》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愛好和興趣開展相關的課堂教學工作。針對學習能力比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在進行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想;針對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相關的網絡途徑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方便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有效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更好體現“少教多學”模式的應用。
(三)指導學生正確閱讀,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實際的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在這樣的情況下促進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用相關的閱讀技巧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的發展指明方向。
例如在閱讀《風箏》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并且充分運用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能夠在反復學習和閱讀中掌握能夠適合自身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在這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促使學生能夠形成一種正確的學習觀念,更好地實現“少教多學”模式的開展和實踐。
(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
在實際的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明確不同方面的教學要求,在給予學生主動權的情況下,培養學生參與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過程中,教師還應該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依照學生實際的行為特點和心理特點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落實“少教多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