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政
摘要:金融管理是銀行的一項重要職能。在我國依法享有金融行政管理權,在管理金融活動的過程中能夠以自己的名義代表國家實施金融管理行為,并能夠產生直接法律后果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組織。
關鍵詞:基層人民銀行;金融管理權;問題;途徑
引言
基層人民銀行金融管理實踐創新和金融管理職能回歸過程中,仍面臨履職機制、管理手段、懲誡措施等諸多現實困難,須進一步厘清基層人民銀行金融管理權的邊界,并從監管法規、監管機制、監管效率、管理手段和隊伍建設等五個方面加以改進和完善。
1 基層人民銀行金融管理職工所出現的一些問題
1.1 基層人民銀行金融管理職能沒有得到發揮
銀監分設以來,基層人民銀行履職重點偏向宏觀調控與金融服務,金融管理職能趨于弱化,主要表現為:缺乏監督管理具體手段的支撐,金融服務職能發揮受到制約,影響總體履職效能的提高;缺失強有力的懲罰約束機制,獲取重要金融信息的難度增大,導致金融管理政策偏離金融實情進而徒增金融風險;金融管理工作日顯“空心化”,基層人民銀行在金融機構的影響力和地方政府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也受到削弱。
1.2 金融管理的相關體制不夠健全
首先,由于缺乏專門負責金融管理的組織領導機構,導致金融管理工作開展各行其是,方向不一,發展失序。其次,由于缺乏專門的金融管理部門和人員,金融管理合力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金融管理工作進展相對緩慢。再次,由于缺乏金融管理的專門工作平臺,沒有系統建立金融管理信息庫和人才庫,信息利用率不高,執法檢查的成果轉化困難,甚至管理成本與效益嚴重不對等。
1.3 金融管理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做支撐
首先,法律管理的目標對象僅限于銀行部門的金融機構,加強整個金融部門的宏觀審慎管理的要求。其次,基本人民銀行的財務管理工作組成主要是基于單位所建立的不同法律效力水平影響。更低的標準法規、規范。在沒有全面的科學依據和嚴格的審批程序的情況下,其管理內容和方式在金融機構的工作中管理方式上是不一致的。最好,因為行政制裁的法律基礎的內容是不統一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而且制裁的范圍大,管理過于分散,導致了實際對違規處罰無法從嚴,處罰缺少公正性與威懾力。
1.4 監管機構無法履行自身職責
按照現行金融監管框架,金融管理職能主要由“一行三局”承擔,而證券、保險行業在市、縣的監管機構為空白,監管效率不足,形成監管真空;而銀監在市、縣的監管人員太少、監管力量太弱,其監管力度和監管效果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基層人民銀行日常性監管手段不多,日常監管主要集中在金融統計、征信、賬戶、外匯管理等方面,較為突出的案例是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反洗錢業務的檢查,地(市)中支及支行沒有檢查權,必須先獲得分行授權才能開展,處罰權更是集中在分行或總行;利率政策由人民銀行制定,卻沒有相應的檢查權限。此外,對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有效監管是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的重要條件,然而由于對證券、保險機構僅僅有一個協調機制,而沒有監管職能,基層人民銀行在對證券、保險等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缺少抓手。
2 基層人民銀行金融管理的主要內容
確定基層人民銀行金融管理權的邊界,首先須明確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權的邊界。主要應包括:一是地方金融服務。主要是為中央在各地的金融管理機關即“一行三局”服務,為當地金融機構服務,為當地的民眾(即金融消費者)服務;二是地方金融管理。主要是對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農村資金互助會等準金融機構的市場進入退出、經營業務進行管理,同時履行風險救助責任;三是促進地方金融改革發展;四是支持金融創新;五是管理地方國有金融資產。在確定了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權的邊界后,基層人民銀行金融管理權的邊界,可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法》、《人民銀行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等金融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及不與銀監、證監、保監和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權重疊、交叉的原則確定。具體應是(1)貫徹執行國家貨幣信貸政策,適時調查反饋貨幣政策實施效果;(2)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方法,加強人民銀行業務系統的準入管理,督促金融機構合規合法經營;(3)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統計、支付結算、國庫、征信、外匯、銀行卡、反假幣、反洗錢等金融業務實施現場和非現場監督檢查,防范金融機構業務風險;(4)適時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地方性法人金融機構開展綜合評價及穩健性現場評估,有效防范中小法人金融機構及系統性金融風險。
3 加強基層人民銀行金融管理權的途徑
3.1 強化金融管理的體制、機制建設,增強地方法人機構風險防范能力
一是加強金融管理的組織機構建設?;鶎尤嗣胥y行可在不違背“三定”方案基本原則的前提下,調整內部機構設置,從現有執法職能部門中抽調高素質金融管理人員組建金融管理專職部門,負責金融管理日常工作。二是加強“一臺兩庫”建設,即加強金融管理工作平臺、金融管理信息庫和金融管理人才庫建設。三是加強金融管理制度建設。要依照《中國人民銀行法》及相關金融管理法規,制定出臺符合地方金融管理實際,以“兩管理、兩綜合、一保護”為主要內容的金融管理制度、辦法、指引等。
3.2 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提升整體監管效率
要轉變金融監管的理念以及調整監管目標與重點。在監管目標的模式上,要完成合規性監管向目標導向型監管的轉變。要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發揮監管的合力作用。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包括內部監管體系、外部監管體系和社會監管體系三個部分。首先要加強自律性監管,即要筑牢金融從業人員自律、金融機構自律及協會自律三道防線;其次要加強專業性監管,培育獨立且公正的社會監管機構,其中包含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信用評級機構、資產評估機構等,特別是要強化審計意見對金融監管的作用;第三要加強社會性監管,可以通過新聞媒體和聘請社會監督員等方式加強金融監管。
3.3 積極創新金融管理方法與手段,不斷拓展金融管理的范圍和空間
當前,基層人民銀行金融管理創新可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突破:一是開業管理。目前試行的開業管理工作,僅止于新設銀行業金融機構,必要時可由銀行機構延伸到證券、保險機構及地方準金融機構;還應延伸到老金融機構開辦的新金融服務與管理項目。二是重大事項報告。目前,金融機構報送《重大事項報告》中存在遲報、瞞報、漏報金融重大突發事件的情況。為此,應增加瞞報、遲報、漏報金融突發事件等重大事項的懲戒、處罰條款,以確保金融重大突發事件報送的時效性。三是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要通過金融侵權案件深入挖掘違法違規線索,及時查處金融違法行為,督促金融機構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轄區金融安全與穩定。
結束語:
在中央統一的金融管理權之下,地方政府根據本地實際,為維護本地金融穩定、促進本地金融發展而對中央金融管理權進行的有效補充的權力。因此,加強基層人民銀行金融管理權的相關工作對于我國銀行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權穎.我國商業銀行實現資本充足率的辦法及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0(16):156-156.
[2]王勝春.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權力從哪來?[J].投資北京,2012(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