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俊
摘要:對于商業銀行而言,由于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等原因,市場競爭正變得越來越激烈,中小企業由于數量龐大,具有發展潛力,成為了銀行之間爭奪的重要客戶群體,但是中小企業由于自身原因,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商業銀行發放貸款也相對謹慎。本文以商業銀行中小貸款風險出發,從貸款客戶和商業銀行角度探討中小貸款信用風險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改善中小企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戰略。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風險管理;策略
引言: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加劇,中小企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挑戰。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商業銀行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對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信貸支持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然而,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經營特點,信貸風險普遍較大,并且中小企業往往缺乏有效的擔保為貸款提供增信。如何提高商業銀行在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控制方面的能力,從而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信貸支持,是本文探討和研究的關鍵問題。
1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的影響因素分析
1.1我國中小企業管理不規范,人員素質偏低
我國中小型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通常為了節省成本,企業管理者經常一人身兼多職。而不同的部門有著不同的職能,對于人員的專業度有著一定的要求,一人身兼多職的管理模式使得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企業職能架構不健全。另外,中小企業聘用的社會人員有著較大的流動性。有些員工甚至是負責人或不具備一定職業素養。對企業信譽信用意識薄弱,對法律法規忽視。以上這些問題對銀行貸款的信用風險控制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
1.2規模小,中小企業盈利面不均勻
一些中小企業在生產設備、產品創新和研發方面相對落后,導致產品質量較低,從而使得上游和下游客戶不穩定。一些行業受到市場波動、政策變化和季節性因素等影響,銷售收入穩定性較差,現有的貸后管理機制無法較好的判斷和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和企業償還能力。
1.3財務報表、合同、銷售發票等資料不規范
許多中小企業客戶的財務報表信息是不完整的、不清晰的,出于節約成本考慮,很少有中小企業會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報表進行審計。除了納稅申報表是與稅務機關直連,其他的材料在財務處理上有著較大的美化空間。收入和利潤可以按照實際控制人的需求進行調整,很難真正反映中小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這就導致了較大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甚至有些用于申請貸款的購銷合同等,都存在這造假的可能。商業銀行往往很難據此判斷公司的實際情況、預測未來的發展。
1.4發放貸款后實際的資金用途及流向難以監管
一些中小企業的客戶在獲得貸款后提取資金,并沒有按約定的用途用于生產經營,而是進行其他投資。這也是中小企業本身的特點決定的,中小企業往往沒有相應的現金管理制度來約束,企業實際控制人對企業的資金流動有著絕對的控制權和決策權。銀行無法確切的掌握每一筆資金具體的流向與用途,這就增加了貸后風險管控的難度。
2我國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因素分析
2.1信貸人員對業務的判別具有主觀性
對于一些銀行(尤其是小型銀行)來說,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往往依賴于銀行的信貸人員,銀行信貸人員直接與中小企業的企業家和財務人員進行談判。并且在貸款審批流程,很多環節都給信貸人員留有主觀判斷的空間,這就容易滋生腐敗,信貸人員為了貸款最終能夠通過審批,在貸前調查時避重就輕,銀行在審批時若未能及時發現,就容易來帶風險。
2.2績效考核過于注重業務的發展
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較小,期限比大型企業短,但實際的審批的工作量并沒有太大的不同。然而,銀行對于員工的考核還是注重存款、利潤、客戶新增數等方面,對于風險的控制沒有體現在績效激勵機制中,導致員工對于貸后管理逐漸疏忽,面對繁重的任務,降低了風險防范意識。
2.3信貸產品創新不足
現有的信貸產品無法較好的滿足當前中小企業信貸需求。目前,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的貸款主要集中在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以及銀票敞口等業務。由于一線信貸人員與產品研發部門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同時受限于商業銀行龐大的內部機制,無法第一時間發現市場真實需求,并迅速反應,制定相關產品。
3完善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管理的建議
3.1通過利用第三方評估企業經營情況的真實性
商業銀行的信貸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會計事務所審計的財務報表,對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狀況和利潤狀況進行評估,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未來的發展做出相對準確的判斷。并且通過地方征信平臺,查詢相關風險信息。對于發票的真實性可以訪問稅務局官網進行聯網核查。
3.2認真落實貸前調查,建立平行作業機制
信貸審批人員必須轉變根據客戶經理提供的材料,在紙面上判斷企業資質的傳統觀念。審批人員應在客戶經理調查的基礎上,不定期的進行平行作業,與客戶經理一同實地訪問企業。從企業的所在地、經營狀況、生產情況等進行實地考察,并結合與高級管理人員、實際控制人面談,判斷企業經營者的個人能力,信用情況等信息。并且在相關合同的簽署上,嚴格執行雙人面簽機制,有條件可以進行錄音錄像,確保無任何法律上的操作風險。
3.3由第三方機構分擔風險
中小企業貸款越多,持續時間越長,信貸風險越大。通過與保險公司或專業擔保公司合作,使得信貸業務在貸款期限內得到對方的擔保,在貸款風險發生時,可以由他們進行賠付或者代償,確保銀行的資金不受損失。并且對于已發放的貸款,銀行可以與券商等金融中介機構合作,建立中小企業貸款資產池,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將貸款轉讓,從而緩解風險壓力。
3.4強化信貸信息監控手段
隨著現代科學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于信息的檢測手段也越來越強大。銀行的信貸人員可以通過銀行的內部系統檢查企業的關聯賬戶的記錄,以確保企業之間的交易的真實性。與此同時,在貸款過程中,信貸人員可以引入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通過分析企業的金融信息,預測未來發展情況以及違約概率。在貸后監管中,利用信息平臺能系統,實時監控企業各項風險預警信息,提高風險管理效率。
3.5設計豐富信貸產品
首先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產品信息反饋機制,一線信貸人員對于市場需求與競爭銀行的產品是最敏感的,在獲取相關信息之后,要有一個暢通的渠道將信息傳遞到后臺產品研發部門。其次,要設計一個產品創新綠色通道,兵貴神速,在敏銳把握市場需求后,第一時間制定產品就可以搶占先機,所以產品研發綠色通道能夠保障新產品上市的效率。最后,要有產品評估體系,對于研發落地的新產品,貸后人員要進行跟蹤調查,并將產品運行效果反饋至后臺產品研發部門,針對新產品的在推廣過程中的各種情況與風險點,進行必要的升級或者改良,從而確保信貸產品既豐富又合規。
3.6建立遞延支付制度
根據西方國家商業銀行管理實踐,支付遞延支付機制是一種有效的防范道德風險的措施,通過遞延薪酬的支付,能夠鼓勵信貸人員較好的履行自己的責任。大多數銀行都鼓勵信貸業務的增長,激勵信貸人員積極發展信貸業務,對于貸款也是宣導“早投放、早受益”的理念。然而,信用風險通常只在貸款期限屆滿后才會暴露出來,道德風險與人員的流動相結合,在道德風險發生時,銀行可能無法進行追責,所以基于信貸業務產生的獎金,銀行可以分三年進行遞延支付,一旦在過程中信貸員業務發生風險,所有的遞延留存獎金全部取消,通過該手段,能夠有效確保信貸人員在進行貸款拓展時更加謹慎。
參考文獻:
[1]陳倩雯,嚴佳.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管理研究[J]. 時代金融,2014(6X):112-113.
[2]趙夏.國有銀行企業信貸信用風險管理技術與加強措施[J].經營管理者,2012(24):64-64.
[3]張帆.風險共擔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風險管理研究[J].經貿實踐,2017(21):103.
[4]張慧慧.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管理研究[J].當代經濟,2017(11):42-43.
[5]李天慈,李映照.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管理研究[J].南方金融,2014(09):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