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機制,具有以校企合作為先導,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工學結合為核心,以師徒關系為紐帶,以精神培育為內核,以雙重考核為手段的特點?,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框架由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方式和質量評價四個基本部分組成。
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從國家教育戰略層面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也于同年正式啟動國家級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現代學徒制是一種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的新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強調人才培養工作的校企一體化,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平穩就業,具有其他人才培養模式不可比擬的優勢,因而在各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實踐中引起了高度重視。
1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源于傳統的學徒制,是用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對傳統學徒制的升級改造,是將傳統的私人訂制式職業人才培養模式與現代規?;殬I教育形式相融合的產物?,F代學徒制以校企合作為先導,以工學結合為核心,以校企雙元育人為手段,以學生雙重身份為表象,構建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機制。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現代性主要表現在它是一種國家層面的職業教育制度,是由國家政策承認并通過國家制度來推動實施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繼承了傳統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以口傳手授的形式傳授實踐技能的優點,同時對傳統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知識傳授缺乏系統性這一短板加以彌補,加入了系統的理論知識和職業素養教育,使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更為系統,受到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熏陶更為深入。
2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深度合作為基礎的現代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它堅持企業主導、學校主體、政府指導、行業評價,在企業機構和職業院校的交替學習與培訓過程中提高學徒知識水平、專業技能、職業素養以及崗位適應性。其主要特點表現為:
2.1以校企合作為先導,開展職業人才培養
現代學徒制要求企業必須發揮其主導作用,將企業培訓作為職業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校企合作不能只是局限在一紙“訂單”上,而是要讓企業更多地參與到職業教育實施過程之中,學校的作用更多的是配合職業培訓。首先,企業必須在人才需求和崗位分析的基礎上,向學校提出人才素質和技能的要求,學校結合自身資源情況與企業共同編制人才培養方案,這樣就保證了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和企業的人才需求都得到充分表達。其次,將企業提供的實踐場地、培訓設備、培訓師傅等資源與職業院校的教學設施、師資、教育理念及方式等要素統籌起來,實行企業和學校交替融合的培養模式,校企雙方通力合作完成整個職業教育過程,打造出雙方都滿意的優秀職業技能人才。
2.2以能力培養為目標,校企協同建設課程
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職業院校和企業要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引領,校企協同開發課程。校企雙方首先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技術技能為核心,重塑課程目標,在充分調研、民主協商的基礎上,共同構建課程體系和進行課程開發。其次,校企雙方在共建課程中要履行各自的職責:一是要以職業院校原有的課程體系為基礎,充分參考企業的建議,解決課程內容的序化與課程內容的抉擇取向問題,進而構建出整體的課程體系。二是在課程開發中,職業院校主要負責理論課程的開發,同時也要兼顧企業對員工提出的理論要求;企業主要負責實踐課程的開發,并積極借鑒職業院校原有實踐課程的可取之處。
2.3以工學結合為核心,大力推行情景教學
企業現代學徒制是基于工作過程的情境化學習,企業培訓始終圍繞生產活動展開,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此時的學習環境不再局限于學校課堂和實訓室,更多的是在企業提供的或校企聯合打造的真實的工作場所,學生通過對企業熟練員工或專門師傅的觀察和親自參與真實生產活動,在知識產生的情境中迅速獲得知識、技術和技能,并參與到企業的文化實踐中去,成為真正的、具有高素質技術技能的勞動者。
2.4以師徒關系為紐帶,實施校企雙元育人
現代學徒制中師父帶徒弟的教育教學形式強調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以口傳手授的形式傳授實踐技能,培養和內化學生的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中,企業師傅通過親歷親為將生產技能和和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讓他們掌握并運用最新的科學技術,同時還可以將如何處理各種社會實踐和遵守職業操守問題傳達給學徒。這種將素質教育全方位融入到職業培訓中的校企雙元育人,能夠培養出真正具有行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5以精神培育為內核,注重企業文化滲透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重視技術技能培養,更加關注人文教育和職業精神的培育。職業院校和企業在對學生的精神培育上各有千秋,職業院校主要是對學生的職業態度、職業意識、職業責任、職業理想等方面開展宏觀職業精神教育,而企業主要是結合具體的工作內容對學生職業信譽、職業紀律、職業作風等方面開展具有行業特殊性的職業精神教育,將具體行業、工作崗位中的要求傳授給學生。
2.6以雙重考核為手段,真正實現雙證融合
建立“雙主體+雙標準”的考評體系,是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職業院校和企業兩個人才培養主體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進行了全面重構,確立了學校評價和企業評價兩個課程考核標準。學校主要負責按照學校課程評價考核標準對學生在校完成的基礎課程、基本技能課程進行考核;企業主要負責按照企業課程評價考核標準對學徒在企業實踐的評價考核。通過雙重考核,學校和企業分別給學生發放學業證書和技能證書,真正實現雙證融合。
3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框架
遵循高職教育的一般規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要準確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同時還要考慮將教育制度與勞動制度有效結合,學校與企業要依托國家政策,對接產業發展需要,在政府和行業的引導下通力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因此,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框架由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方式和質量評價四個基本部分組成。
3.1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培養目標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目標是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具體來說就是要培養具有必要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技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必要的理論知識主要指公共基礎課程和一些專業基礎課,這些課程是學生專業認知形成的基礎,也是進行實踐操作的前提。較強的實踐技能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鮮明特點,要求高職學生要熟練掌握相關專業技術并能獨立完成相關崗位的技能操作,同時還要熟悉相關崗位的操作流程,具有一定的崗位適應性?,F代學徒制模式下的人才培養要做到立德樹人、以人為本,在加強職業能力培養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要使培養出來的人才人格健全, 品質良好,自覺遵守行業道德規范,具有敬業精神和學習進取的良好職業修養。創新性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學生培養的關鍵內容,必須保證高職教育出來的學生具備技術技能創新潛力,可以在未來工作中通過個人職業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創造出新技術和新成果來推動相關技術領域的發展進程。
3.2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培養內容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內容主要通過課程體系來實現的,校企雙方應當緊密合作,在一系列調查研究、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共同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在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構建中應該注重將課程學習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強調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的培養,樹立以滿足職業活動需要為導向的課程觀;按照貼近生產實際、校企攜手、以企業為主的原則,將操作能力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融為一體,確定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的課程目標;在兼顧專業知識、實操技能和職業態度三個基本要素的基礎上,構建以基礎、適用、發展為特性的課程內容;企業為學生(徒)培訓提供主要的場所,并負責制定職業技能標準和開展企業培訓,推行以企業培訓為核心的課程模式;學習環境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學校課堂和實訓室,更多的是在企業提供的或校企聯合打造的真實的工作場所,創設以工作為本位的學習情景。
3.3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培養方式
現代學徒制實質上是產與教的深度融合,其人才培養方式是通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訓的深度合作,職校教師與企業師傅的聯合傳授,真正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學校與企業通過簽署聯合培養協議,建立校企雙元育人機制,共同招生招工,學生具有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學習,學和做同時進行,邊教邊做,邊做邊學。校企雙方分工合作、各司其責、各專所長,理論教師和實踐師父雙管齊下,為同一目標開展合作教育,職業院校的教師主要教授學生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而職業崗位的實習操作知識與技能則主要由企業師傅進行傳、幫、帶,同時將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3.4現代學徒制模式的質量評價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采取的是學業標準與學徒標準二元結合、三證融通的質量評價方式,即學生在高職學習期間按照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和企業培訓計劃的要求進行學習培訓,質量評價過程可以產出多種成果,可以獲得學歷證書、資格證書和培訓證書三種證書。學生通過完成學校人才方案中規定的學習內容可以獲得學校頒發學歷證書、通過勞動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職業資格鑒定考試可以獲得職業資格證書,通過完成企業培訓可以獲得企業培訓證書。校、行、政、企四位一體的聯合培養,讓學生在學校既修到了學分又學習到了職業資格考試內容,同時又在用人單位接受到了專門的技術培訓和完整的流程學習,其成果最終體現在學生三證在手,真正成長為一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現代學徒制適應了國內產業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對于加大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檔次和質量具有重大影響。各高職院校應當在明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與基本框架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早日構建起現代學徒制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單位:南充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