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
《道德與法治》是專門針對中小學生教育開設的學科,它把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的道德文化與當代的法律知識有效的結合起來,讓小學生樹立法治觀念并遵法守紀,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本文從注重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在體驗中感悟、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道德與法治》綜合性較強,為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其引領小學生的思想價值,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導向,注重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時代在發展,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一些道德與法治的基礎知識,讓他們健康成長。如何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1 注重學生在學習中感悟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不高,其原因之一是教師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講解教材知識,通過背誦、作業等訓練學生能力,這不利于小學生的發展。單調的教學模式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長此這樣還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產生厭倦心理。教師在注重教學思路的同時,應考慮學生的心里特點,改變以往的教學策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節,教學思路及活動過程符合他們的心理及學習規律。教學“愛護我們的家園”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從小樹立責任意識,身邊小事做起,保護環境,了解一些保護環境的行為,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環境。教師整理了一些風景優美、保護環境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引導他們對觀察這些圖片,以他們的角度及思維方式去理解這些圖片。學生欣賞這些優美景色圖片時突然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畫面:空中飛舞的塑料袋;有的人隨地亂扔垃圾;破壞環境的不文明現象等,讓學生思考:你認為這些行為對嗎?你看到這種現象會怎么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他們通過圖畫知道環境是需要大家來保護的。教師引入學習內容,教育學生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護環境,知道如何保護環境,在生活中做一個環境保護小衛士。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一些保護環境的宣傳畫。
2 注重學生在體驗中感悟
《道德與法治》教材依據學生生活邏輯,以學生生活中的實例為教學主要內容。因此,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社會生活,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關的活動,讓他們在體驗中感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體情境,讓學生親自體驗。創設一些符合教材主題,并具有生活化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其學習熱情。學生感知過程越真實、越具體、距離學習者的生活越貼近,體驗過程中學生反映就越強烈,思維越活躍,反應就越靈敏,學生的記憶越深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用更多體驗的機會。教學“別傷著自己”時,教材中以迷宮的形式引起學生思考,教師創設了一系列的情境:用濕手觸碰電源開關;吃爸媽的藥;用大人的化妝品;在密閉的空間內游戲等,學生有了生活體驗,就比較理解這些行為是否正確,通過學生體驗,這些比較真實的生活小案例,學生理解并掌握了一些生活中的安全常識。學生通過教師設計的特定情境,通過交流,知道家庭生活中,哪些行為相對于他們來說是危險的,在生活中應該如何遠離危險,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最后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的一些危險,如何避免我們身邊的危險。情境教學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結合自身的行為進行思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 加強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
3.1 設計傳統文化主題。教師應從道德、家教、民俗、歷史等文化知識,結合單元主題進行教學活動。
道德方面:教師應讓學生閱讀一些有關的書籍資料,或講一些有關道德方面的故事。課前三分鐘分享有關資料及繪本,讓學生通過資料及繪本進行感悟,觸動他們的心靈,洗滌學生的靈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或普及一些法律知識。
家教文化:讓學生閱讀與家庭、教育、生活、文化有關的資料或書籍,把這些有效的聯系在一起。學生可以深入把握文本的內涵,讀中感悟并進行體驗,用言語及行動教育他們,讓學生體會親情人間的真情,并懂得感恩,知道每個人對家庭、社會應有的責任。可以讓學生課下搜集一些名言、警句,寫一些家家庭教育小故事,與學生分享。
民俗文化:讓學生搜集一些家鄉的民俗,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了解各地不同特色的民情、風俗,把民俗與相關節日聯系在一起,由條件的地方讓學生進行體驗,并說說自己對一些民俗的理解及感受。
3.2 傳承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接受一些傳統文化的熏陶,讓這些優良的傳統文化再現我們的生活中。只有這樣,才能將中華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實踐、創作,提高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潛移默化中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汲取其精華,真正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3.3 領悟傳統文化
學生在生活中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去。“以人為本”是傳統文化的主旨,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一直追求的是“以人為本”。“傳統文化”的內涵豐富,其中有情感教育,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多運用一些生活中的實例,教育學生如在生活中感悟生活的快樂及美好,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及情感體驗,能實行自我調控。培養學生具有道德榮譽感、責任感等,對集體生活有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讓他們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現美。
(作者單位:河北省衡水市南門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