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東
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正面臨著巨大的改革,評價機制的改革也是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發揮評價要存進學生的發展、教師的提高以及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要知道,評價機制不僅關注學生們的考試成績,還關注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的發揮,真正的了解學生們在發展中的需要,努力幫助他們正確的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培養綜合素質。因此,現在的教育就越來越注重高中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如何培養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對于評價機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考試制度的改革不僅要全面貫徹當合國家的各項教育方針政策,還要求從德、智、體、美等多方面出發,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全方位培養人才。只有這樣,才會給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才能使高中學生更好的屹立于社會這個大家庭里。
1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的意義
1.1 有利于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普通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評價實施不但關注學生的分數,而且關注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不僅要了解學生真實的需要,還能夠幫學生們充分的認識自我,在評價機制中不斷進步,不斷改善自我,提高自我。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的廣泛化,不僅關注事實,而且還要注重全面、公開,可以充分激勵學生們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高中學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會全面的展現出高中學生在校的實際情況,為高中生畢業提供了事實依據,也為大學招生提供了參考。
1.2 能夠突出學生的個性發揮
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也體現了彰顯個性,注重學生自身的個性發展,因為每個人都有著自身的發展特色,有的學生在某一方面有潛能,通過評價機制的運行可以充分挖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將其培養成專業人才,因為素質教育不再僅僅關注學生的分數,哪些學習成績差的人在這個評價機制下不一定就落后,這方面欠缺從別的地方補上來,多方面才能的發揮能夠隸屬學生的自信心,可以讓學生們更好的實現自我的發展。
1.3 有利于學生將來的發展
時代的不斷進步,人才的培養要求綜合素質方面的培養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綜合素質評價以學生自身的發展為依據,以一定的目標作為考核標準,從多元化、全方位的培養人才,能夠促使學生們不斷的提高學習能力,有利于將來在社會上立足。要知道,每個制度的運行背后都得有強大的后盾,只有得到組織的支持,機制才能更好的運行。因此各個省的教育廳應該督促成立一個指導小組,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小組,來指導全省的普通高中生的綜合素質的評價工作,來保證普通高中學生們的綜合素質評價機制的順利運行。各個市縣也要積極配合省教育廳工作,成立專門的組織來指導工作,如督查小組啥的,做好評價工作的指導工作,給評價機制以強大的組織支持,各個市縣要定期組織一些關于普通高中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的交流與培訓活動,讓大家在交流中不斷取得進步,以此來提高各學校老師們的實施評價機制的能力。使得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提上日程,成為學校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
2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發展路徑
現代教育倡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綜合素質評價機制也必將隨之進行調整,因此對于學生素質的綜合評價如何發展,本文進行了如下探討。
2.1 明確內涵,厘清核心素養與綜合素質評價的關系
高中時期核心素養的培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培育核心素養是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素養的提升,并在此基礎上與高等教育相互銜接。在深化考試招生的教育制度改革過程中,提出了綜合素質評價的學生教育體制,這說明綜合素質評價是為了貫徹素質教育政策,完善現行的高考制度,推動人才培養方式向更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模式創新變革而提出的。因此,核心素養框架與綜合素質評價雖在培養內容上存在重合,但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2.2 結合核心素養,構建彰顯特色的綜合素質評價內容
如何將綜合素質評價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相互融合,從而落實素質教育政策,實現學生全方位發展,是目前教育界普遍關注及熱烈討論的話題。使教育體系完美契合地方或學校特色,并滿足學生實際需要才是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重點。各個地區或各學校都應在充分認識核心素養并構建培育框架的前提下,健全有助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學校可以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對核心素養培育指標進行適當調整,通過刪減、增加或者重建評價標準來完善本校綜合素養評價體系,使其更符合本校學生實際。在健全評價體系后,學校還應將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指標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進行對比,將冗雜的地方進行刪減,存在矛盾的地方進行整合而取更重要的指標,這樣才能使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具體來說,學校可將綜合素質評價中的思想品德擴展為思想政治品德與公民素養,把核心素養中的人文底蘊、責任擔當、國家認同與國際理解等列為二級指標,對學生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愛黨愛國與國際視野的作為實施重點關注及嚴格考察。
2.3 選擇載體,建設適切性綜合素質評價標準
前文中,筆者試圖在融合核心素養內容的基礎上構建了新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而對上述內容評價應該設置什么樣的考察標準同樣也是學校綜合素養培育工作的重點。首先,應將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以及社會實踐五大方面的綜合素質評價分開逐一進行評價,針對每個方面分別建立一個獨立的評價體系,并根據各自的獨立考察指標來進行記錄與評價,形成獨立的評價結果。其次,可針對不同評價內容設置不同標準,通過量化評價內容及指標,記錄準確科學的數據,對難以完全量化的評價內容可采用定性的評價方式,但要對評價結果給出真實有效的參考材料,以保證評價結果的公正合理。再次,對每一項評價內容都賦予其數值,并設置合理的比例,以百分比形式來呈現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結果。如,對學生品德發展與公民素養的評價指標項下,在人文底蘊、責任擔當、國家認同與國際理解等二級指標的考察中,通過量化志愿服務時間、質量,以及軍事訓練的等級以及訓練成效,對經典名著的誦讀時間與成果,孝敬父母的時間及頻次,社會實踐的等級時間、及成果,黨團活動的累計時間、扮演角色以及活動舉辦組織級別等,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的獲獎時間、頻次以及頒獎單位,違紀違規情況的懲處類別、累計次數,還有是否有犯罪記錄等等與該二級指標相關的評價內容,通過將每個評價內容進行賦值、記錄及評價,得到該學生在品德發展及公民素養反面的綜合評價成績。
2.4 積極完善,形成多元化綜合素質評價方式
對于一個命題,當其主體內容確定時,在實踐該命題的方法論便可以得以確立。在完善與健全核心素養培育目標下的綜合素養評價內容后,也要對綜合素質評價方式進行與之相應的變革與提升。首先,對于像所修課程等可以通過量化給出數字成績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可以通過電子數據庫記錄并整合學生的平時成績、基礎課程、拓展課程等多種課程的考試成績,并通過學生在學習上給出的實時反饋及學習時間等資料來了解掌握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時間及效果,這樣就能夠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并將這些材料作為日后綜合素質評價的重點參考資料。其次,對于孝敬父母、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此類難以給出具體數據加以量化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就很難通過數據資料加以推算,而只能通過日常觀察及周圍親朋的評價來了解,再結合平日對學生了解的積累來進行評價。在日常對學生進行觀察的時候,要重點觀察學生的經常性行為與關鍵性表現。經常性行為也就是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做出的言語行為,如,若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幫助或者關心流浪貓狗等小動物,則說明該學生十分有愛心且善良。關鍵性表現是指學生在特定情境或突發狀況下表現出來的能夠對其品質素養有所反映的言行舉止。如通過學生上交自己撿到的貴重物品的行為,可以判斷該學生具備拾金不昧的優秀品質。再次,綜合素質評價的最終結果還是會以定性評價的方式來呈現,對于融合了核心素養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熱愛生命等較為主觀的評價內容,僅用簡單的等級劃分與具體數字難以有效地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低,必須要通過學生周邊親友以及班主任的評價來對其綜合素質進行反映。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盛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