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萍麗
高中生正處于智力和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本階段學生需要學習各種知識、理念,很多重要的人生態度、行為習慣、價值取向都是在本階段形成的;要想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不僅需要掌握知識,還要具備社會主義社會所要求的人才特質。當今社會要求人才具備的一條特質就是樹立科學發展觀和生態環保意識,以生態文明理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引領自己的行為。生物課程的設置多處體現生態文明的內涵,通過高中生物教學滲透生態文明建設,陶冶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符合時代要求,也展現了生物的強大功能。
在歷屆黨的代表大會中,生態文明建設都被提到,而且越來越占據重要位置,生態環境是我們生存的大環境,是我們進行學習生活等人類活動的大背景,我們依靠生態環境,享受著當今的生態文明建設,應回饋給生態一份尊重與感激,時刻保持生態文明的追求,而生態文明理念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通過教育來培養,來熏陶,生物課堂教學中可以很好的滲透生態文明教育。
1 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性
進行生態文明建設,保護我們生存的地球,為子孫后代,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考慮。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關系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要求,青少年作為社會的建設者、接班人,未來社會的主人和能力擔當。因此在學校教育中巧妙地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經過長時間的教育和熏陶,學生才能樹立堅定、牢固的生態文明理念,讓該理念根深蒂固,時刻指引學生的言行。
2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是符合學科特點和社會要求的任務與職責
2.1 2017年版新版高中生物課標對滲透生態文明建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具有明確要求。2017年出版的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生物課程的目標包含培養學生的社會使命感,以全社會為己任,學生要樹立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的態度,要通過生物課程的學習了解生物、生命、與生態環境的密切關系,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積極參與環保、綠色實踐活動。
由此可見生物課程標準中強調了生物課教學對學生在環保方面的意識、思維、態度、知識等發面的培養。課標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因此生物課堂教學要滲透生態文明教育。
2.2 生物教材內容的設計直接包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蘊含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高中生物有一本教材全面圍繞生態系統與環境進行論述,書中列舉了各種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案例,將生態問題與生物知識結合。使學生清晰的認識到人類依靠自然環境,大自然滋養人的生活。要想做到尊重,愛護自然需要學習生物,通過學習生物,更清楚準確的認識當今生態環境的現狀、人類生活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等。
2.3 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全面發展人才的需要。
青少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建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是中流砥柱的力量所在,青少年學生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肩負著重任。教育可以使我們在意識形態的高度上和道德行為規范的層次上意識到生態環境對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在教育中使學生學習到與我國規定的各項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條文,學會用法律法規來為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負責。因此,學生的發展情況關乎文明社會的建設情況。新世紀有更高的發展水平和人才要求,新時代對優秀學生也有了新的定義:21世紀的青少年學生需要全面發展,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還需要具有長遠發展的生態文明理念和意識,建設生態文明的態度和能力。
3 在生物教學中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3.1 運用多種方式展現生態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現具體的生態情境,比如運用課本上的案例,如生態缸、農田防護林、北極苔原生態系統等,生物課本或者生物教輔資料上的圖片直觀的呈現給學生,這樣具體的生態情境展示可以讓學生真實的感受、觀察不同的生態環境,體會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與態度。
3.2 結合當地生態環境,開發校本資源。
生物與環境息息相關,老師應該關注當地的生態環境情況,合理巧妙地將當地的生態環境案例運用到生物課堂教學,并以此啟發學生思考。以含磷洗衣粉的濫用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引發池塘植物瘋長,動物大量死亡,池塘的魚類種群密度降低為例,來講解環境污染對種群的影響,學生可以快速的聯想到自己家里是否有使用含磷洗衣粉,周邊是否有被污染的池塘,增加學生對本節課所講知識的熟悉感,加快理解掌握知識的進程,激發學生對生態問題的思考與反思。
3.3 合理有效的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近真實的生態環境
生物老師需要靈活變換課堂教學模式,很多生物知識可以和日常生活相關聯,這時不妨帶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真實的生態環境,例如在學抽樣調查方法來了解某地的群落豐富度的時候,就可以帶學生到野外,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活動。或者老師在布置作業時也可改變以往純粹以知識為主的紙筆測驗,可以設計聯系真實生態環境的探究性作業,讓學生有機會親近生態環境,感悟生態環境。
通過生物教學滲透生態文明教育不僅是時代的需要,是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是由生物課程本身的特點及課標、教材編制決定的,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環保理念,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為建設未來社會的生態文明做出重大貢獻。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