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沙
隨著時代不斷進步,涉及生態文明引起更多人的重視,畢竟其直接決定今后我國小康社會的建設水平,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特別是作為高職院校,需要及時將思政課作為生態文明教育的核心陣地,確保依靠最新的國家政策和科學人性化的引導方式,令思政理論課程和生態文明教育自然交融,進而為社會不同行業領域出培養出生態素質、職業技能兼優的人才。而本文則是在闡明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中生態文明教育的實際狀況基礎上,探討日后令生態文明教育高效率融入高職思政課堂的有效措施。
高職教育的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輸送復合型人才,而為了順應時代和社會的改革發展趨勢,其更加有必要將生態文明教育自然的貫穿在思政課堂之中。至于當前我國高職思政課中生態文明的教學狀況,和日后有針對性的改革方法等內容,以下將進行詳細分析和闡述:
1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中生態文明教育的實際狀況
1.1 思政理論課程中未能細致呈現出生態文明教育內容
和普通本科院校相互對比,高職院校設置的思政理論課程顯得略微單薄一些,涉及的內容主要包含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盡管當中多少包含了生態文明的主題思想,表現在人對自然改造的尺度、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建設等層面,不過還包含許多內容要去拓展,換句話說,就是有關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對高職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現實意義等,未能得到深入性的表現。
1.2 學生生態文明意識不強,生態文明行為表現不佳
雖然說高職院校中大多數學生都主張秉承生態文明理念,但是還有一些學生在這方面認知極為模糊,表示這些和他們自己毫無關聯,沒有必要投入到相關建設活動當中。如有好多高職生習慣于使用一次性筷子或是塑料袋,還經常出現食堂剩飯剩菜過多等不良狀況,這些都證明目前高職生生態文明意識和生態文明行為彼此間存在脫節問題,日后教師需要在這類群體生態文明意識內化和生態文明行為外化方面,作出更加的研究與落實。
1.3 思政教師團隊的生態文明專業知識不盡完善
因為在生態文明教育方面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如今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尚未設置專門的生態文明教育課程,經常都是將相關內容直接穿插到既有的思政理論課程之中。而對于廣大高職思政教師來講,涉及生態文明教育的實力和素質也顯得過于薄弱,經常會在教學中出現知識面域過窄、教學內容空洞乏味、引導方式呆板無趣等弊端,難免會令學生產生懈怠和厭煩心理,不利于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儲存后備力量;還有就是高職生各自的理解能力不盡相同,經常會有些學生無法及時消化吸收生態文明的知識點,難以構建健全的理論體系,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令高職生態文明教育的實效性大打折扣。
2 日后將生態文明教育妥善性融入到高職思政課中的措施
2.1 將生態文明作為思政課程的重要內容,提升生態文明教育實效性
之所以要將生態文明作為思政課程的主要內容,原因就在于目前世界環境持續惡化,生態危機不斷嚴峻,繼續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生態環境保護事務當中,高職院校作為人力資源培養的主要陣地,在這方面理應責無旁貸。
第一,督促思政教師時刻秉承科學的生態文明思想,實時性透過生態文明建設系統中汲取理論養分。
第二,在思政課堂中樹立起生態文明建設教育的體系,確保兩類教育工作各有側重。
如在思政概論中添加生態文明理念和相關知識等內容,隨后鼓勵教師結合實際組織多元化的生態保護實踐活動,力求做到知行結合并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最終提升生態文明教育的有效性。
2.2 改善高職思政教師的生態文明素養,為生態文明教育提供理論支撐
高職思政教師始終是參與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主體,因此其自身生態文明素養如何,將直接決定這部分教學工作的進度和水平?;诖耍7筋I導須透過不同途徑來培訓思政教師,令他們盡快煥發出更高的生態文明素養,隨后憑借多媒體等技術設施,引導學生自覺樹立起系統化、完善性的生態觀,及時發現并解決每個學生生態文明學習中的問題。除此之外,校方還應該提供更加可靠的資金和體制保障,促使思政教師有動力和有條件進行定期探討、集體教研、課題立項,進一步為日后生態文明高效率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
2.3 進行校園思政文化建設,發揮校園生態文明教育的核心陣地作用
選擇進行資源節約型、綠色環保型、生態良性循環型的校園建設,既可以為學生提供優美恬靜的生活環境和思政學習氛圍,更能夠促使高職院校進行可持續競爭與發展。
首先,高職院校須專心的進行綠色生態型校園建設,即針對校園中的一系列自然景觀予以精細化設計與布置,呈現出更強的生態文化內涵和思政教育意義。
其次,基于第二課堂中多元化的實踐活動,來深化對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具體就是依照學生專業和興趣愛好等,設置以生態文明為核心主題的社團,定期為學生播放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視頻、實時性組織關于生態文明的知識辯論賽或是植樹種草等活動,至此令高職院校校園成為生態文明和思政等知識教育的核心陣地。
綜上所述,想要將生態文明教育更加自然和高效率的貫穿到高職思政課之中,需要預先確立生態文明內容在思政課中的重要地位,隨后定期組織高職思政教師參與各類培訓,以提升他們的生態文明素養。長此以往,才能夠在思政課之中提升生態文明教育的有效性,為日后建設生態型社會和國家,提供更多且可靠的人力資源保障。
(作者單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